1 標題簡明、確切,一般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 作者署名和單位(1)作者單位為全稱,含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2)英譯中的人名、地名使用漢語拼音:姓前名后,姓、名的首字母大寫;地名中的專名和通名分寫,首字母大寫。
3 摘要不超過300字,內容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
4 關鍵詞宜用規(guī)范詞,約3~8個。
5 正文
5.1 層次標題 正文的不同部分要有層次標題,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號。不同層次的數(shù)字之間用小圓點“.”相隔。各層次序號均左頂格,后空1個字距接排標題。
5.2 圖(1)圖要精心設計和繪制,大小適中,線條均勻,主輔線分明。(2)坐標圖標目中的量和單位符號應齊全,分別置于縱、橫坐標軸的外側,居中排。橫坐標的標目自左至右;縱坐標的標目自下而上,頂左底右。(3)圖應有以阿拉伯數(shù)字編號的圖序和簡明的圖題,居中排于圖的下方。
5.3 表 (1)表應精心設計,建議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2)項目欄中各欄標注應齊全。若所有欄的單位相同,應將該單位標注在表的右上角。(3)內容相同的相鄰欄或上下欄,應重復示出或以通欄表示。(4)表應有表序和簡明的表題,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5.4 量和單位 (1)應嚴格執(zhí)行GB 3100~3102-93規(guī)定的量和單位的名稱、符號和書寫規(guī)則。(2)量的符號一般為單個拉丁字母或希臘字母,并一律采用斜體(p H例外)。(3)在表達量值時,在公式、圖、表和文字敘述中,一律使用單位的國際符號,用正體。單位符號與數(shù)值間要留適當間隙。(4)在插圖和表格中用特定單位表示量的數(shù)值時,應當采用量與單位相比的形式。(5)組合單位的分母中一般不加詞頭,一般也不在分子分母同時加詞頭。
6 參考文獻
6.1 編碼 參考文獻置于文末,依據(jù)正文中引文出現(xiàn)的先后,依序編碼。正文引文的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并上標。所參考文獻的作者超過3位時,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應的外文。西文作者的姓名需大寫,名字部分可縮寫。
6.2 著錄格式
6.2.1 連續(xù)出版物 作者.題名[J].刊名(外文刊名可縮寫,縮寫后的首字母應大寫,并省略縮寫點“.”),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6.2.2 專著 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6.2.3 學位論文 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其他未盡之事項,請參閱《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編排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