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醫(yī)藥》是安徽省藥學會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醫(yī)藥綜合類學術期刊,月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期刊、安徽省“十佳皖版期刊”、安徽省優(yōu)秀期刊。辦刊宗旨是“報道國內外醫(yī)藥學研究進展,促進醫(yī)藥學學術交流,提升醫(yī)藥科學技術水平、提升服務醫(yī)藥經濟發(fā)展能力”。對省、部級以上部門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優(yōu)先刊登,稿酬從厚。歡迎投稿。
1.1 來稿內容 (1)醫(yī)藥衛(wèi)生領域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性論著或相關綜述性文章;(2)新藥研發(fā)理論、技術與方法,新藥臨床試驗、應用、臨床藥理,藥物警戒;(3)藥物分析,藥品檢驗;(4)制藥設施、工藝流程設計、質量控制;(5)醫(yī)院藥學;(6)醫(yī)藥教育。
1.2 一般規(guī)范 (1)要有科學性、真實性、先進性、實用性、可讀性。設計合理,結構嚴密,層次分明,文通字順,統(tǒng)計學處理正確。(2)為保護原創(chuàng)性,論文相似率(查重)超過20%者請勿向本刊投稿。(3)層次不宜過多,序號按1;1.1、1.2;1.1.1、1.1.2……的順序排列。各級小標題一律左頂格,字數(shù)不宜過多;同級小標題不應時有時無。論文正文按引言、材料(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等次序撰寫。為加強可讀性,名詞術語少于3個漢字或全文出現(xiàn)<3次時宜用中文全稱,盡量不用縮略語;縮略語首次出現(xiàn)時應寫明中文全稱。
1.3 文題 一般不宜超過30個字,應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主要的特定內容。避免用副標題。文題不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或符號。
1.4 署名 應有中、英文作者姓名和單位全稱。單位署名,應與授權書蓋章名稱相同。作者限于參加論文寫作、實驗數(shù)據(jù)采集并能對文稿內容負責、解答有關問題者。可在作者姓名右上角依次用1,2,3…角標(科室再用1a,2b,2c…角標),然后另行寫出角標對應的完整單位名稱,需具體到科室、院所。如:某院內分泌科,某校藥學院。任職多單位者,原則上只署一個責任單位名稱。多位作者,排名順序由作者自行商定;一經投稿,原則上不予更改。
凡需刊登通信作者的,請按照“姓名,性別,職稱,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E-mail”項目錄入。
1.5 摘要 所有來稿均需附有中、英文摘要。除綜述或醫(yī)藥教育等個別欄目內的文章可寫指示性摘要,其余文章均按結構式摘要“目的…。方法…。結果…。結論…?!钡母袷綍鴮憽!敖Y果”項要有重要數(shù)據(jù)。每篇文稿均需標引3~8個關鍵詞,以最新版《醫(yī)學主題詞表》所列詞為宜;各詞間隔以分號并留一字空。
1.6 引言 簡要說明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國內外前人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已經解決的問題,尚未解決的問題。包括立題理論依據(jù)、方法選擇、實驗設計等,無須對主題展開回顧;勿作文獻綜述。
1.7 資(材)料與方法 清楚地描述觀察或試驗對象(病人或實驗動物,包括對照組)的選擇情況,詳細試(實)驗方法、儀器(注明制造廠商、廠址)及步驟,以便他人重復驗證。列出建立方法的文獻。藥物和化學品名稱、出處、劑量以及給藥途徑、生產批次號,病理號,儀器型號,所用動物的清潔度種系性別等均應列出。統(tǒng)計學方法盡可能詳細描述,至少要標示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方法。藥物名稱應采用最新版藥典名(可附加代號或商品名)。報告以人為對象的研究時,應有倫理學及知情同意等相關資料交待。
1.8 結果 按照邏輯順序在正文、表格和圖中表述所得結果,包含重要的陰性結果。數(shù)據(jù)類結果不宜僅僅只用圖來表現(xiàn)。數(shù)據(jù)表述中應采用法定計量單位。同一指標的有效位數(shù)一致。在P值前宜給出具體檢驗值。
1.9 討論 著重闡述研究中的體會和新的發(fā)現(xiàn)以及從中得出的結論與見解,并將觀察結果與其他有關的研究相聯(lián)系,不必重述已在引言和結果部分詳述過的數(shù)據(jù)或其他材料。應當避免交待不成熟的論點和不足以為自己的資料所支持的結論。
1.10 計量單位和數(shù)字 計量單位請按GB 3100~3102-1993《量和單位》中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規(guī)定書寫,數(shù)字用法執(zhí)行《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的規(guī)定》。可直接使用:一秒1 s,五分鐘5 min,六小時6 h,四天4 d,米m,克g,毫克mg,微克μg,升L,毫升mL,國際單位IU。單位符號應寫在全部數(shù)值之后,并與數(shù)值間空出1/4個字的空隙。加減號、比例號、等號前后各空1/3格。3毫克/天寫為3 mg/d,而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1條時,應采用負數(shù)冪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應采用ng·kg-1·min-1的形式。
1.11 表、圖和照片 力求精簡,設計正確、合理、易懂。凡用文字已能說明的問題,盡量不用表和圖(照片)。如用表和圖,則文中不必大段重復其數(shù)據(jù),只需強調或概括其主要的重要的發(fā)現(xiàn)。表圖版式參考《CY/T 170-2019學術出版規(guī)范表格》《CY/T 171-2019學術出版規(guī)范插圖》。表(圖)號后無標點,空1格,后接表(圖)題。表式為三線表。表圖注均以“注:……”形式書寫。圖片或照片必須有鮮明的對比度,層次清楚;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shù)。
1.12 參考文獻 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期(5年以內)主要文獻,按正文中首次出現(xiàn)的次序編號,在其右上角用方括號注明。
文獻表的著錄執(zhí)行GB/T7714-2015標準。原則上應用信息資源本身的語種著錄。多作者只列3人,后加等(中文)、他(日文)、et al(英文)。中外作者均姓在前,名在后;作者名縮寫,不加縮寫點。所列文獻頂格寫,序號加方括號,不加黑點及其它標點符號。參考文獻應注明文獻類型,如:期刊的文獻題名后加[J],專著的書名后加[M],論文集名后加[C],報紙文章名后加[N],標準加[S],專利加[P],檔案加[A],輿圖加[CM],數(shù)據(jù)集加[DS],其他加[Z]。已有DOI的參考文獻可以于該條文獻末附上DOI編碼號。電子資源必須著錄獲取路徑、發(fā)表日期和引用日期及DOI等規(guī)定項目。示例:
[期刊]作者.文題[J].刊名,年,卷(期):起頁-止頁.;如系增刊,加注”增刊”或”Suppl”。
[1]戴超,李向培.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TH17細胞分子調控機制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藥,2016,20(5):817-820.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5.001.
[2]OREN M,ROTTER V.Mutant p53 gain-of-function in cancer[J].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2010,2(2):a001107.DOI:10.1101/cshperspect.a001107.
[書籍和專著]作者.文題//書名[M].卷(冊)次.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起頁-止頁.
[3]陳灝珠.高血壓病和癥狀性高血壓//上海醫(yī)科大學實用內科學編輯委員會.實用內科學:上冊[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1154-1175.
2.1 投稿 請至安徽醫(yī)藥網址www.ahyyzz.cn在線投稿,填寫真實有效的詳細地址、郵政編碼、聯(lián)系電話及Email,以便聯(lián)系。
同時,請寄回有單位主管部門經審查后蓋章的授權書并從“稿件查詢處添加附件”上傳其照片。授權書式樣從本刊網址可下載;包含而不限于以下內容:(1)未”一稿兩投”;(2)署名無爭議;(3)對內容的真實性負責;(4)無泄密內容;(5)無利益沖突。
特別提醒:首投稿和之后的返修稿均是刪去作者姓名、單位名稱和基金項目名稱(含編號)的“盲稿”——這些反映作者相關信息的資料應按“文題,基金項目,作者姓名,單位名稱,資料來源,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名稱,志謝名單”的實際情況填寫,將其命名“作者姓名+信息”,以附件形式上傳。若有基金資助,請在題名下方另行“基金項目”寫明項目全稱及批號,并上傳基金批文復印件。
作者向編輯部申明已請專業(yè)人士(寫出其姓名、職稱與任職單位/崗位)審核所撰寫論文的統(tǒng)計學處理或英文摘要或文獻;作者向編輯部提供萬方或知網數(shù)據(jù)庫檢查所撰寫論文相似率檢查結果(此兩項也納入“作者姓名+信息”附件中),均將有助于加快審稿、提高錄用可能性。
投稿后請認真閱讀系統(tǒng)給您的回復郵件!投稿30天未交審理費、退修后10天未修回者(特殊情況需說明),均視為自動撤稿。
2.2 審稿 來稿文責自負。本刊對來稿實行同行評議;對稿件處理有不同意見時作者可書面申請復議。
凡收到編號3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請務必聯(lián)系本刊,否則視為一稿多投。
2.3 出版 刊發(fā)文章及圖片或照片均酌情收費。接到通知交出版費的“稿件錄用定稿”才可以將上述反映作者相關信息的內容,在文章內相應位置補充完善后再傳回編輯部。
依照《著作權法》,本刊可對來稿進行文字修改、刪節(jié),凡有違原意的修改,則征求作者同意。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和萬方等數(shù)據(jù)庫;稿件刊登后,寄第一作者本刊2冊。如作者不同意上述處置,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3.1 通信 安徽省合肥市烏魯木齊路15號 《安徽醫(yī)藥》編輯部
郵政編碼:230051 電話:0551-64672615,0551-63358924
3.2 公眾號 歡迎垂詢微信公眾號“安徽醫(yī)藥”,編輯部將在24小時內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