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人的延伸”看突發(fā)公共事件中電視媒體的功能拓展

      2020-12-23 04:46曾學遠
      聲屏世界 2020年12期
      關鍵詞:疫情

      曾學遠

      摘要:從“98抗洪”、2003年非典到汶川地震,突發(fā)公共事件不斷促使電視創(chuàng)新傳受方式,拓展媒體功能,滿足受眾面對事件的信息渴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電視更在此基礎上借助公信力和網絡數字技術,全面拓寬媒體邊際,直接介入現實生活,在采制節(jié)目、防災防疫、便利百姓居家生活和維護經濟社會運行中發(fā)揮作用。文章針對歷年突發(fā)公共事件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期電視媒體的表現,做了廣泛深入的研究,結合“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論,分析了電視在歷次突發(fā)公共事件中功能定位的演化及發(fā)展方向、類型特點。

      關鍵詞:電視 功能? 突發(fā)公共事件? 感官觸覺? 人的延伸

      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迫使眾多電視媒體采用非實體接觸的“云錄制”方式采制節(jié)目,甚至以“云”直播介入現實生活。疫情之下的傳統(tǒng)電視媒體出現了逆勢發(fā)展,電視的功能在拓寬,媒體融合在加速。這一切的變化究竟意味著什么?電視的功能發(fā)生了哪些改變?呈現出怎樣的發(fā)展趨勢?

      疫期電視逆勢增長

      毫無疑問,新冠肺炎疫情和抗疫動態(tài)使電視重新熱起來,據中廣視索福瑞(CSM)2020年2月20日至21日的1501人在線問卷調查,疫情期間傳統(tǒng)媒體迎來觀眾量的暴增,其中72.6%的觀眾更多地“看電視”,是比例最高的傳統(tǒng)媒體。[1]該機構的收視調查數據呼應了這一點,59城市開機率自春節(jié)一路走高,每天人均收視時間超過3小時,與過去半年相比漲幅達66.7%,觀眾規(guī)模上升了16.6%。[2]

      不僅如此,由電視主辦的新媒體平臺和賬號也表現突出。據索福瑞V+Scope融合媒體數據,2020年1月到3月初,“央視新聞”微博粉絲增加1090萬,單條最大互動量達694萬;僅疫情開始的1月,上海臺短視頻品牌“看看新聞Knews”在今日頭條、騰訊視頻等9大平臺發(fā)布的4.1萬條新聞就產生近18.4億的傳播量;北京臺融媒體品牌“時間視頻”發(fā)布量超過5800條,江蘇臺融媒體品牌“荔枝新聞”發(fā)布量約7400條,分別貢獻了4.3億+和1.7億+的流量。[3]

      亮眼的表現固然和疫情這個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有關,人們不得不宅在家里,有了更多接觸新聞媒體的時間,而疫情本身的新聞價值毋庸置疑,它和全社會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然而,電視的這種在傳統(tǒng)媒體中一枝獨秀,多屏共進,跨越發(fā)展的勢頭,還是值得細究。

      歷年突發(fā)公共事件與電視媒體的“人的延伸”

      從構成新聞價值的五要素,即“及時”“接近”“顯著”“重大”“趣味”[4]判斷,突發(fā)公共事件至少占據了“及時”“接近”“重大”三條,從而能夠迅速引發(fā)人們的應激反應,并喚起社會資源的大聚集,這其中包括公眾注意力的聚集。尤其事件發(fā)生之初,出于本能的危機和防護意識,“大眾對信息渴求會不斷增加”,希望從媒體上獲得詳盡全面的事件信息,以及相關指導和幫助。這時,“媒體對信息及時、充分、有效的傳播,增加公共危機的透明性”,能夠“消除事件的不確定性”,“緩解大眾的不安情緒”。[5]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媒體無疑要充當起受眾的耳目,代替受眾去危機現場觀看、傾聽,乃至做出更多更準確的分析評判。

      這正符合了加拿大傳播學者麥克盧漢的觀點:媒介即人的延伸。按照這個理論,我們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是憑借各種媒介而得以延伸的;電力技術發(fā)展以后,借助光速傳播的媒介,時間差異和空間差異不復存在,我們可以從技術上模擬意識,進入人類社會的一切領域。[6]事實上,從“98抗洪”到非典抗疫,到汶川地震,以至于新冠肺炎疫情,電視媒體清晰地描畫出了其在突發(fā)公共事件催迫下拓展邊界、提升功能的軌跡??偟姆较蚴菑亩?、意識、情感乃至手足等各個方面做“人的延伸”,幫助社會公眾全方位應對事件,從而獲得媒體的自身發(fā)展。

      “98抗洪”報道是在前一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強抗災救災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適時報道災情和抗災救災工作”“公開報道災情要實事求是”之后,在我國災害報道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即走出災害新聞“泛政治化”的長期禁錮,開始全面、詳實地記錄災情。這其中電視的表現十分卓異,以中央電視臺為首的各級電視媒體傾力投入,對洪災和抗災做了全景式報道。國內觀眾首次從電視上看到決堤的洪水沖倒房屋、群眾驚慌奔逃、解放軍戰(zhàn)士駕駛沖鋒舟解救小江珊、武警官兵在驚濤駭浪中手挽手封堵決口等大片般震撼的場景,領略到了洪災的可怕、災民的艱苦和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激發(fā)起應對災情的危機感、同情心以及對救災戰(zhàn)士的感恩與敬佩。

      2003年非典報道除了直擊突發(fā)公共事件現場,電視開始與觀眾互動,如浙江衛(wèi)視《新聞觀察》向某隔離社區(qū)的家庭發(fā)起DV視頻征稿活動,有居民用家用DV攝像機記錄自己和鄰居的隔離生活,后被剪輯成新聞專題播出。[7]電視不僅延伸了觀眾的耳目,也借助觀眾的參與,延伸了自己的耳目。同時,時空連線、雙視窗、網絡支持及觀眾熱線等手段大量融合到報道中,讓媒體和觀眾的觸覺進一步打破時空局限,多點多線地延伸,全面把握各地的疫情和抗疫信息。[8]

      5年后的汶川地震報道,電視更打破常規(guī),全國各級頻道僅7天就直播了1397小時災情和抗災節(jié)目,觀眾規(guī)模達10億,創(chuàng)下史無前例的直播記錄。[9]聲畫兼具的長時間直播極大地延伸了觀眾的感官觸覺,讓人們時時刻刻如臨現場,耳聞目睹房塌山崩滿目瘡痍的災難場景,與事件同步見證救援官兵和醫(yī)護人員爭分奪秒發(fā)掘幸存者搶救生命的過程……數字衛(wèi)星傳輸系統(tǒng)DSNG使央視等電視媒體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開展這種直播報道,并向觀眾提供災區(qū)地形地貌變化等的地理信息;三角翼、滑翔機從空中俯拍震后畫面,向觀眾提供了更加立體的視覺信息。[10]尤其央視《抗震救災,眾志成城》在著力反映各界齊心救援的同時,不回避人們面對災難自然流露的私人化感情,悲傷、堅強、喜悅、幽默雜糅,豐富而傳神。比如小伙子鄭廣明脫下襯衣蓋在被抬出廢墟的女友身上,光著膀子逗她開心;逃生的小伙伴回來陪伴被倒塌教室掩埋的同學;壓在廢墟里的男孩薛梟和救援的消防官兵約定出來要喝冰凍可樂等。這些閃爍人性之光的報道引發(fā)無數共鳴,是對觀眾內心情感的延伸。

      當然,汶川地震發(fā)生的2008年,網絡媒體的功能已經顯現,傳統(tǒng)媒體在報道地震災情、與受眾互動、監(jiān)督賑災行為、發(fā)起熱門話題討論等方面開始與網絡媒體結合。突發(fā)公共事件促使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tǒng)媒體不斷創(chuàng)新報道方式,改進傳受形態(tài),增強傳播功能,而這一切的動力來自于受眾面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信息焦渴。當媒體接近或滿足這一需求時,媒體就成了受眾感官的延伸,即“媒介即訊息”,而不是可以脫離介質存在的“內容”。在這里媒介聚集起受眾關注的眼光、聽力、情緒、意識等,形成“整體的模式感”“形式和功能的統(tǒng)一體”,從而超越自我地感受世界。[11]

      新冠肺炎疫期電視功能的新拓展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突出地印證了“媒介即訊息”。電視媒體除了大體量深入報道疫情和抗疫,更借助公信力和新媒體技術,全面拓展媒體邊際,延伸人的感官觸覺,乃至在防疫要求下直接介入現實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更新了媒體的含義。

      首先,最突出的表現之一是創(chuàng)新采訪和制作方式,大量采用線上非接觸的“云錄制”“云配音”“云連線”等手段采制節(jié)目。如湖南衛(wèi)視《聲臨其境》疫情期間推出特別節(jié)目“聲臨千萬家”,主持人在演播室通過“云連線”和明星嘉賓隔屏相聚,邀請網民給作品“云配音”,并與嘉賓聯動,共同完成節(jié)目。這些嘉賓和觀眾都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家中,并沒有親臨演播室,但在網絡數字技術幫助下,達成了豐富多樣的隔空表演和擬真現場。山東綜藝頻道《當紅不讓》通過“云連線”,不僅錄制爆款短視頻,還讓主持人和網絡平臺主播、短視頻達人、評委同框互動,點評節(jié)目,暢談創(chuàng)作經歷和親身故事。采錄、傳受同步進行,電視大屏和網絡終端高度融合。這些全新的采制方式使電視人與采編設備都得到跨越空間距離的延伸,不用面對面,不用共聚一個演播室,“云”技術幫助電視人輕松完成此前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采制任務。

      其次,借助新媒體技術,電視前所未有地加強了實用性,與觀眾普遍深入地互動,大大延伸了觀眾的感官觸覺。在這里,電視已不單單停留在全面深入報道新聞事實,讓觀眾耳聞目睹疫情的層面上了。如北京衛(wèi)視《向前一步》還聯動12345市民熱線,反映蔬菜漲價、小區(qū)防控、外地返京人員安全、復工企業(yè)員工安全等市民強烈關注的問題,如同市民監(jiān)督防疫工作的眼和表達訴求的嘴。更具突破性的是央視頻APP端對武漢火神山醫(yī)院和雷神山醫(yī)院建造過程的“慢直播”,以及無數電視媒體網絡端的疫情地圖查詢。前者全天不間斷呈現施工現場的實時畫面,引來上億網民在線“云監(jiān)工”,以至于那里的每輛施工車都被網民取了外號,都有自己的粉絲群,儼然他們都身在現場,和施工車朝夕相處結為好友。“慢直播”將人們的耳目連同情感延伸到事件現場,培養(yǎng)起如此深度的傳受互動,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接近了人與物的直接交流。后者首先發(fā)起于財新網,受眾可以在新媒體端通過地圖定位,查詢離自己最近的定點醫(yī)院位置和各地確診病例的變化數據。受此啟發(fā),眾多電視媒體的網絡端開啟了地圖實時查詢疫情的服務,如手機江西臺就推出了《實時更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江西實時疫情地圖》,受眾點擊進去或者保持手機在線,就可以獲得周邊小區(qū)確診病例的數字和相關防疫提醒。這樣的傳受互動能讓全民隨時隨地參與,且高度貼合個體需求。它讓人們變得耳聰目明,對周圍的疫情了如指掌,仿佛一個無所不知的“超人”,恰如麥克盧漢指出的,借助“日益接近意識的技術延伸”,“人可以越來越多地把自己轉換成其他的超越自我的形態(tài)”。 [12]

      第三,疫情期間,電視媒體直接介入現實生活,成為機關、學校甚至疾控部門的延伸。疫情隔阻了很多實體接觸,網絡在線交流成了當務之急,電視媒體借助可靠的技術保障和信息的權威性,頻頻擔當大任。在防疫方面,各級電視頻道大量播出指導觀眾防控疫情的知識,從洗手、戴口罩、居家消毒到乘坐公交、購物、旅行、返崗等無所不包,這些節(jié)目或是以中國疾控中心的名義發(fā)布,或由當地衛(wèi)生機構主導拍攝。江西廣播電視臺參與制作了超過兩百條這樣的節(jié)目,每天在每個頻道滾動播出;北京衛(wèi)視《養(yǎng)生堂》大小屏聯動,把從官方微信中征集到的觀眾最關心的防疫問題提交給權威專家解答。媒體在這里不僅擔當防疫宣傳角色,而且緊急架起衛(wèi)生部門、疾控專家和觀眾之間的橋梁,成為衛(wèi)生疾控部門的某種延伸。

      而電視媒體“云直播”相關新聞發(fā)布會,更直接延伸政府部門的耳目喉舌。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第十二場新聞發(fā)布會就是這樣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現場只有發(fā)布人,沒有記者,湖北廣播電視臺“長江云”通過中國廣電提供的5G信號,連通了發(fā)布者和媒體記者,信號同時向全網直播。和傳統(tǒng)的宣傳報道不同,這種“云直播”直接為新聞發(fā)布者和提問者在線交流服務,即成為新聞發(fā)布會得以舉行的實用工具。

      此外,由電視媒體打造的各種“云課堂”“云平臺”努力切合疫情期間觀眾居家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實際需求,成為人們各種觸覺的延伸。如“無錫電視”“晉江電視臺”等電視媒體公眾號推出“口罩線上預約”服務,市民可以通過它在線預約購買緊缺的口罩等防疫物質;上海新聞綜合頻道《課外有課》大小屏互動,每天設置作業(yè)題,學生可通過其APP上傳作業(yè)視頻,與主持人連線,從而宅家也能保持學習狀態(tài)并參與有益身心的趣味活動;中國教育電視臺第四頻道通過直播衛(wèi)星,向全國用戶傳授課程學習資源,為網絡信號弱和沒有有線電視的偏遠貧困地區(qū)學生搭建起疫期“空中課堂”;江西廣電“贛云”融媒體平臺《停課不停學!手機江西臺〈云課堂〉頻道》為中小學師生“云上課”服務,在手機江西臺單平臺收獲1.26億次點擊,效果不輸教育部門自辦的網絡平臺。這些直接介入實際生活的舉措,大大改變了電視傳受模式和功能定位,使電視增添了服務觀眾日常生活的功用,猶如碗筷、刀叉等用具,疫期宅家不可或缺。

      最后,電視借助主流媒體的公信力、人才技術與平臺優(yōu)勢,在維持正常商業(yè)活動、促進市場流通等方面,發(fā)揮獨特的作用。媒體由此成為特殊時期商業(yè)觸覺甚至經濟血脈的延伸。和上文單純充當實用工具有所不同,媒體成了更主動的合作者、推動力,并有望創(chuàng)造出新的經營模式。細分起來,這種模式有三種:其一,單純幫忙或商家主導型,即媒體提供采編人員和技術手段,為商家服務,項目內容及流程都是商家主導。如江蘇城市頻道和房產開發(fā)商合作,為南京一個樓盤的揭幕舉行線上發(fā)布會。主持人和置業(yè)顧問在虛擬的樣板間介紹戶型的特點,觀眾足不出戶便可網上看房;外景主持人通過連線,帶領觀眾“云參觀”,并呈現項目剪彩全過程。其二,策劃組織型,即媒體不僅提供人員支持,還憑借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參與營銷策劃,并召集各方組織實施。如江西廣播電視臺和江西省扶貧辦、阿里巴巴集團發(fā)起“百縣千品”公益助農行動,主播和該省數十位市縣領導在“淘直播”專屬直播間為當地農產品“吆喝”促銷。該臺新聞頻道從發(fā)起、策劃、組織到實施全程參與該行動,是重要的主導方,活動效果得以凸顯,在線觀看人數達2690萬人次,銷售額749萬元,受益貧困群眾43000多人。其三,獨立操作型,即媒體自己搭建平臺,獨立完成營銷全過程。如湖南廣播影視集團的快樂購,疫情期間增加社群直播、淘live直播和手機直播,從進貨、接單到配送,全程獨立運營,多渠道觸達市場和用戶。一系列“云操作”達到“不見面也能服務好”的效果,消拒退同比下降30%,相關社群人數上升了30%,加快從電視購物向“媒體電商”轉型。[13]無論哪一種類型,電視都因疫期人們的“非接觸”需要和對商業(yè)物流、經濟血脈的延伸,突破了既往的媒體定位,承擔起更多的維護經濟社會運行的責任,由此獲得了新的增長。

      總結

      突發(fā)公共事件一次次促進電視媒體手段和功能的演變,其方向是不斷延伸人的感官觸覺,包括電視采編者、受訪者、觀眾乃至政府機構、衛(wèi)生疾控部門、學校、商家等各行各業(yè),成為人們全面了解客觀事實的耳目、完成節(jié)目采制的工具、參與傳受互動的通道、防災防疫的智庫、維持日常生活作息的幫手和促進經濟社會基本運行的力量。這就從根本上解開了“融媒體”的含義,即超越媒體“內容”和介質的局限,從人的需要出發(fā),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延伸人的感官觸覺,使人們能夠借助媒介消除時空差異,獲得全面的信息以及個人的安全、便利、暢達,而這恰恰在更高層面上還原了最初最原始也最可靠的人際交往,即你我無論相隔多遠,都猶如血肉相見,歷歷在目。這是媒體的最高目標。

      而另一方面,這樣的人際化擬態(tài)交流無疑必須以介質的可靠性和高效率為前提。電視因長期積累的公信力、專業(yè)性、組織背書等,以及歷年突發(fā)公共事件報道所積淀的豐富經驗,其介質的可靠性肯定勝過其他自媒體與非傳統(tǒng)媒體的網絡平臺。對此,2020年新冠肺炎疫期受眾已經用實際行動做出了判斷,中廣視索福瑞(CSM)在線問卷調查顯示,疫情期間,62.4%的用戶表示更加信任傳統(tǒng)媒體網站/客戶端,其次是電視媒體(53.7%);六成用戶將“更多關注傳統(tǒng)媒體在網絡上發(fā)布的內容”或“發(fā)起的直播”。[14]

      電視媒體如果以此為基礎和契機,未來進一步提升傳播效率,緊跟技術潮流,圍繞人的需要和“人的延伸”拓展媒體的功能邊際,必定會在接近或達成人際化傳播的目標上不斷邁進。疫情期間的逆勢增長已然為電視打開了通往廣闊天地的大門。(作者單位:江西廣播電視臺)欄目責編:樂禾

      注釋:

      [1][14]中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疫情期間用戶媒介消費及使用預期調查報告[EB/OL].http://www.csm.com.cn/Content/2020/02-25/1015314370.html.

      [2][3]包凌君,楊金姝,張瓊子,周曉芳.戰(zhàn)“疫”路遙 融合助力——電視、新媒體融合傳播戰(zhàn)疫情[EB/OL].人民網.傳媒http://media.people.com.cn/n1/2020/0313/c14677-31630002.html.

      [4]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新聞傳播學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及指南(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

      [5]張敏.喧囂與沉寂:突發(fā)公共事件媒體呈現——對人民網(2010年-2017年)的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9.

      [6]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4.

      [7]祝云光.電視媒體能夠承受DV之輕——從非典時期的“新聞自己拍”看現代傳播理念的變化[J].新聞實踐,2003(06).

      [8]張建敏.防治非典電視報道特色評析[J].電視研究,2003(09).

      [9]朱文韜.汶川地震電視直播報道的啟示[J].活力,2014(06).

      [10]趙明亮.從汶川地震報道看電視新聞采訪中多種技術手段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9(36).

      [11]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18,24.

      [12]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77.

      [13]曉琳.從電視購物到花式直播:快樂購的“媒體電商”策略[EB/OL].https://xueqiu.com/3026946894/141874710page=2.

      猜你喜歡
      疫情
      疫情仍在 請勿放松
      戰(zhàn)疫情
      疫情之下 年夜飯怎么吃?
      疫情來襲 我們該怎么辦
      疫情常見詞知多少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
      戰(zhàn)疫情 迎七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開
      龙口市| 宝应县| 台中县| 河西区| 固原市| 武山县| 乐业县| 乐山市| 调兵山市| 正阳县| 突泉县| 乌拉特前旗| 乐业县| 昌邑市| 宣化县| 师宗县| 万载县| 灵寿县| 金堂县| 瓮安县| 威远县| 平武县| 汽车| 平远县| 雷波县| 乌审旗| 江陵县| 丰台区| 庐江县| 吉安县| 鸡东县| 拉萨市| 南宫市| 政和县| 明光市| 温州市| 揭西县| 凤山县| 镇赉县| 桦南县| 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