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往前看,看不到古圣先賢;往后看,也看不到什么追隨者。想到天地是那樣的遼闊,時間又是那么無情地不斷流逝,再想想自己是那么地渺小,要怎么樣才能不虛度此生,報答國家真是令人忍不住地傷心流淚啊!
詩的故事
出身富貴的陳子昂,二十歲出頭就中了進士,曾經(jīng)因為武則天的賞識而做了幾年的官,但后來還是懷才不遇。
在他奉令擔(dān)任參謀,隨軍東征契丹時,一路上他提供了好多應(yīng)該還頗有價值的意見,但沒有一次被將領(lǐng)所采納,而他自動請纓,主動要求帶兵打仗的英勇行為,又被將領(lǐng)誤以為他是圖謀不軌,想帶兵造反;陳子昂心中的焦急和郁悶,真是可想而知。
在軍隊經(jīng)過現(xiàn)在的河北省時,剛好在幽州臺附近扎營,陳子昂便有機會到幽州臺上去看看。“幽州臺”是一個古跡,建于戰(zhàn)國時代,當(dāng)年燕昭王為了廣納天下賢士,特別建了這么一座高臺。郁悶的陳子昂登上幽州臺后,想到從前燕昭王在這里廣納人才,再想到自己懷才不遇,不禁有一種“自己真是運氣不隹,生錯了年代,才會如此不被重視"的感慨。所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其實也就是“生不逢時”的意思。
他滿腔悲憤,慷慨激昂,于是立刻寫下這首頗有氣概的《登幽州臺歌》。
摘自《唐詩的故事》,管家琪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