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清時期沱江流域水災時空特征

      2020-12-26 01:16:30朱圣鐘
      關鍵詞:沱江水災年份

      蔡 群, 朱圣鐘

      (1. 中山大學 歷史學系, 廣東 廣州 510275; 2. 西南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西南歷史地理研究所, 重慶 400715)

      一、引言

      目前關于長江流域水災研究,許正甫[1]、陳海龍[2]、黃忠恕[3]等人曾從宏觀角度研究了長江流域水災的基本特點和規(guī)律,也有部分學者如劉成武[4]、蔣國碧[5]、華林甫[6]、朱圣鐘[7]、張桂香[8]等對長江流域區(qū)域性水災進行了討論,但對歷史上長江上游水災仍缺乏細致且系統(tǒng)的研究。近年來我們研究團隊利用地處重慶的地域優(yōu)勢,著重關注歷史上長江上游區(qū)域水災發(fā)生狀況,先后開展了對明清時期金沙江、岷江、烏江、沱江①、嘉陵江[9]等長江上游支流流域水旱災害的研究,沱江流域水災研究是這些系列研究的組成部分。

      沱江作為長江上游北岸支流,縱穿川北山地、成都平原和川中盆地丘陵等地形單元,流域地形地貌復雜,造成歷史上沱江流域水災呈現出多樣性、復雜性和區(qū)域性特點。目前還沒有專論沱江流域水災的研究成果,因此沱江流域水災研究能夠豐富長江流域各支流的水災研究,對認識長江流域水災時空特點和規(guī)律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概念界定與數據來源

      1.重要概念

      明清時期指從明朝洪武元年到清宣統(tǒng)三年清帝溥儀退位為止,即1368-1911年,前后共544年。明清時期水災史料保存完備,水災史料因人為原因缺失的概率很小,從而降低了因史料不全導致的研究結果與實際水災狀況偏離的誤差。

      沱江流域指沱江干流及支流所覆蓋的區(qū)域。具體涉及四川成都、德陽、內江、自貢、瀘州、宜賓及重慶等地,共34個縣區(qū),流域面積約27,900平方公里。因歷史時期水災記錄單位為縣級政區(qū),所以本文研究區(qū)域以沱江流域自然單元為基本范圍,以該流域內縣級政區(qū)為構成沱江流域范圍和水災計量統(tǒng)計的基本地域單元。

      2.數據來源

      本文統(tǒng)計的水災史據主要來源于沱江流域地方志、檔案史料、明清實錄、近代報刊資料,還有近人水災統(tǒng)計資料、調查資料等,也參考了《中國古代重大自然災害和異常年表總集》[10]、《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11]、《中國歷史大洪水調查資料匯編》[12]、《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四川卷)[13]、《清代長江流域西南國際河流洪澇檔案史料》[14]、《四川兩千年洪災史料匯編》[15]、《四川清代前水旱自然災害資料匯編》[16]、《四川清末民國時期水利部分資料匯編》[17]、《四川省氣候歷史記載的初步研究》[18]、《四川省百年嚴重水旱災害史料(1962年)》[19]、《四川省洪水調查資料》(第二冊)②等災害史料匯編成果。并利用這些史料整理出明清沱江流域水災年表,并依據每年水災受災縣份數、受災面積、受災人口等指標建立明清沱江流域水災年際指數表③。水災發(fā)生數量可用于衡量水災發(fā)生頻率,而水災指數則可體現各地受災程度差異。

      三、結果分析

      1.時間維度的特征分析

      (1)水災的年際分布及其特征

      我們利用統(tǒng)計的明清沱江流域水災年際序列表,根據受災地數量、受災面積及各縣人口三個變量將各災次進行指數化處理,繪制出明清沱江流域水災年級變化曲線圖④(如圖1)。

      圖1 明清時期沱江流域水災年際指數折線圖

      依據圖1曲線圖,可將明清沱江流域水災情況劃分為以下幾個時段:(1)水災極少發(fā)生期,從1368年到1456年,該流域只統(tǒng)計出一個受災年份,表明該時段內該流域水災發(fā)生較少;(2)水災零星發(fā)生期,從1457年到1567年,雖然水災事件較前一時段有增加的趨勢,但總體上水災頻率不太高⑤,在111年內受水災年份17個,水災頻率為15.32%;(3)水災較頻繁發(fā)生期,從1568年到1734年,水災分布頻率更加頻繁,在167年間水災年份32個,水災發(fā)生頻率是19.16%,相對頻繁;(4)水災頻繁發(fā)生期,從圖1可以看出,從1735年到1911年,沱江流域水災事件陡然增多,水災發(fā)生頻繁,在177年間水災年份有102個,水災發(fā)生頻率高達57.63%,也就是說該時段內沱江流域每兩年就會發(fā)生一次水災,甚至更為頻繁。這幾個連續(xù)的時段表現出水災頻率持續(xù)增強的趨勢。

      明清沱江流域水災數量在時間尺度上的分布具有相對集中性的特點。以朝代看,明代沱江流域的水災發(fā)生頻率為13.72%,而清代則高達44.57%,清代的分布密度較明代集中;從百年尺度來看,明清時段內沱江流域14世紀發(fā)生水災年份1個,15世紀有10個,16世紀有12個,17世紀有23個,18世紀有38個,19世紀則有63個,20世紀5個。18世紀和19世紀共有受水災年份101個,占明清所有受水災年份的66.45%,其它所有時段合計51個,表明明清時期沱江流域水災集中發(fā)生在18世紀和19世紀。從年際分布來看,水災分布較為密集的時段有:1457-1469年,受水災年份6個,水災頻率為46.15%;1520-1547年,受水災年份6個,水災頻率為21.43%;1568-1578年,受水災年份有4個,水災頻率為36.36%;1598-1647年,受水災年份17個,水災頻率為34%;1731-1763年,受水災年份共18個,水災發(fā)生頻率為54.55%;1773-1910年,受水災年份有84個,水災發(fā)生頻率為60.87%。

      明清沱江流域水災還呈現出周期性特征。明代277年間發(fā)生水災年份有38個,清代267年中水災年份則多達119個,水災發(fā)生頻率分別為13.72%、44.57%,明代發(fā)生1次水災的平均周期為7-8年,而清朝發(fā)生1次水災的平均周期則為2-3年。根據15世紀到19世紀⑥的水災發(fā)生年份數,可以計算出各個世紀的水災頻率和周期,如表1。

      表1 15-19世紀沱江流域水災發(fā)生頻率、周期表

      從表1統(tǒng)計數據可看出,15世紀平均每10年發(fā)生一次水災,16世紀發(fā)生水災的間隔大約在8-9年,17世紀則4-5年發(fā)生一次水災,18世紀的水災周期大約為2.5年,到19世紀的周期則縮短到大約1.5年。由此可見,明清沱江流域的水災發(fā)生周期越來越短,表示該時段內該流域遭受水災的頻率越來越高,遭遇水災侵襲的概率越來越大,次數越來越多。

      (2)水災的季節(jié)分布及其特征

      明清544年間有水災年份153個,其中有時間記載的水災年份有94個。其中時間可以確定到月份的有77個。將水災序列表中的農歷記載換算成對應的公歷日期,按照水災發(fā)生的時間整理成表2。

      從表2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明清沱江流域發(fā)生過水災的月份有1月、2月、5月、6月、7月、8月、9月、11月。水災集中的月份是6月、7月、8月、9月四個月份,在有明確月份記載的77個年份中,集中在這四個月份發(fā)生的水災年份就有71個,所占比例為92.2%。在其它月份則零星分布,11月份稍多一點,占比為3.9%。在這四個月份中,又以7月、8月水災發(fā)生量為多,統(tǒng)計年份為50個,占有月份記載年數的64.9%。數據表明,明清時期沱江流域以夏雨為主,并伴有少量的冬雨和春雨。根據記載水災季節(jié)但未明確到月份的17個年份的統(tǒng)計,其結果也是如此。其中記載為夏季和夏秋季節(jié)的統(tǒng)計樣本為13個,占總體的76.47%;春、秋、冬都有發(fā)生水災的年份,但發(fā)生的年數較少。

      表2 明清時期沱江流域水災發(fā)生月份表

      說明:很多年份水災雖記載了時間,但不精確,如時間跨越兩個以上月份,則基本上是取這個時間范圍起訖日期的中間日期進行統(tǒng)計;表中年份加有短橫線者,短橫線在前表示發(fā)生時間可能在早一個月,在后者表示發(fā)生時間可能稍靠后一個月。

      2.空間維度的特征分析

      水災的發(fā)生除了歷時性特征外,還有空間的分布特征。經緯度差異、地貌差別、水系分布狀況等因素都會導致水旱災害在區(qū)域分布上有所不同。

      (1)各縣水災分布特征

      明清時期沱江流域各縣水災發(fā)生年份數統(tǒng)計如表3。

      表3 明清時期沱江流域各地水災發(fā)生次數、頻率表

      從表3統(tǒng)計數據可知,明清沱江流域水災空間分布具有較強的區(qū)域差異。明清時期沱江流域各地的平均水災發(fā)生年份數為20個,金堂統(tǒng)計出水災年份多達40個,而樂至則只統(tǒng)計出5個水災年份,表現出該流域水災發(fā)生在空間上的不平衡性。

      若以水災平均發(fā)生年數20作為沱江流域水災多與少區(qū)分的標準,則水災發(fā)生較多的依次為:金堂、彭州、新都、什邡、德陽、簡陽、資陽、資中、內江、富順、大足、綿竹、廣漢,其中多于或等于25個水災年份的分別是金堂、彭州、新都、什邡、德陽、簡陽、資陽等地,則表示這幾個區(qū)域的水災尤多;水災發(fā)生較少的依次為:榮縣、榮昌、瀘州、仁壽、威遠、隆昌、瀘縣、瀘州、樂至。

      另將沱江流域各站點置于時間的尺度下進行分析,也會發(fā)現一些新的空間特征。各地水災發(fā)生年份數按世紀序列統(tǒng)計如表4。

      據表4統(tǒng)計數據可知,15世紀沱江流域水災數量普遍偏少,在空間上則比較平均;16世紀該水災空間上逐步集中化,金堂和內江兩地水災發(fā)生年份數占到本世紀該流域累積發(fā)生水災年數的34.38%,有9地水災發(fā)生年份數為0;17世紀沱江流域的水災呈現進一步集中化的趨勢,其中金堂一地水災發(fā)生年份數多達12個,占到本世紀該流域累積發(fā)生水災年份數的29.27%;18世紀從總體來看該流域水災累積發(fā)生年份數較17世紀有大幅度增加,18世紀的累積年份數是98個,而17世紀的累積年份數是41個,這個數據變化說明該流域18世紀的水災要較17世紀嚴重許多。如果再細化到各地,發(fā)現各地普遍呈現出水災加重的情況;19世紀的累積水災年份數高達211個,該流域水災狀況急劇惡化,各地均發(fā)生過,且相較于18世紀而言各地水災都呈加重趨勢。

      表4 明清時期沱江流域各地水災發(fā)生年份數世紀序列表

      說明:該表數據來源于《明清時期沱江流域水旱災害的初步研究》一文第一章第三節(jié)《沱江流域水災時空序列和指數表》,由于14世紀和20世紀的統(tǒng)計年份不全,所以對這兩個時段不予以分析。

      通過以上對各地的水災時間尺度上的空間分布特征的分析,我們發(fā)現15世紀和16世紀是沱江流域水災發(fā)生的緩和期,從16世紀到17世紀該流域內水災在空間上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集中化特征,而18世紀到19世紀的水災從數量上來看呈現出急劇增加的趨勢。從15世紀到19世紀的數據來看,通過計算各地在這500年的累積水災年份數可以看出各地的水災輕重情況,其中金堂、彭州、德陽、新都和什邡的水災較為嚴重,而樂至、瀘縣、自貢和隆昌的水災則較輕。

      (2)次級流域水災的空間分布特征

      沱江流域水系發(fā)達,境內支流多達近百條,其中較大的支流有上游的綿遠河、石亭江、湔江、清白江、毗河,中游的絳溪河、陽化河(又名資水河)、球溪河、濛溪河、清流河,下游的釜溪河、瀨溪河等?,F將各縣的次級流域整理如表5。

      表5 沱江流域各支流所屬各縣表

      說明:按照縣級治所所在次級流域范圍確定其所屬流域,最終確定了表中8條次級流域范圍和1條干流流域范圍。

      將明清時期沱江流域各次級支流的水災發(fā)生數量和水災累積指數整理如表6。

      表6 明清時期沱江流域各支流水災數量、水災累積指數表

      從表6可以看出,沱江流域水災發(fā)生頻率由高到低的各次級流域依次為:干流流域、瀨溪河流域、湔江流域、綿遠河流域、釜溪河流域、毗河流域、石亭江流域、球溪河流域、陽化河流域。通過各支流水災數量和各支流所屬各縣數量的比較分析,可以看出它們之間存在較大相關性,也就是說擁有縣數多的流域水災數量偏多的可能性較大,但也不盡然,如釜溪河流域縣數雖多于湔江流域和綿遠河流域,但其水災發(fā)生數量卻少于湔江流域和綿遠河流域。從各支流水災次數所占比例可以看出,沱江流域各次級支流水災發(fā)生數量同樣具有集中性和不平衡性特點,干流流域的水災發(fā)生量占到39.59%,干流流域、瀨溪河流域、湔江流域、綿遠河流域的水災發(fā)生量占到總發(fā)生量的74.88%,這幾個次級流域的水災發(fā)生集中,水災發(fā)生較少的次級流域是陽化河流域和球溪河流域。

      (3)上、中、下游水災的空間特征

      沱江發(fā)源于綿竹九頂山,以綿遠河為主流,流向基本上是自北至南,于瀘州注入長江。自源頭至金堂縣趙鎮(zhèn)為上游(含趙鎮(zhèn)),長度約127公里,扇形水系發(fā)育;趙鎮(zhèn)至內江段為中游(含內江),河長約300公里;內江至河口則為下游,約長202公里。中下游流域樹狀水系發(fā)育明顯。

      根據各縣所在次級流域的河流入河口所在位置來確定各縣的位置,據此將明清時期沱江流域各縣水災發(fā)生數量按照所屬上、中、下游區(qū)域進行統(tǒng)計,如表7~9。

      表7 明清時期沱江流域上游區(qū)域水災統(tǒng)計表

      表8 明清時期沱江流域中游區(qū)域水災統(tǒng)計表

      表9 明清時期沱江流域下游區(qū)域水災統(tǒng)計表

      根據表7~9,我們可以知道,明清時期沱江流域上游地區(qū)共發(fā)生水災事件192個,中游地區(qū)發(fā)生有水災災害116個,下游地區(qū)則是124個。下游地區(qū)所屬各縣總水災事件數較上游地區(qū)多出3個,上游地區(qū)的水災事件則較下游地區(qū)多出57個,多出55%,這就表明上游地區(qū)的水災較下游頻繁許多;下游較中游多出7%,表明下游水災較中游稍頻繁??傮w來說,明清時期沱江流域上游水災頻繁,下游次之,中游水災相對較少。但是,如果從水災累積指數的角度來看,我們會發(fā)現,盡管沱江上游地區(qū)水災事件較多,但是如果考慮到受災面積、人口等因素的水災累積指數,則水災次數最少的中游地區(qū)的受水災累積指數卻反而高于上游和下游地區(qū),上游地區(qū)雖然水災事件最多,但是水災累積指數卻稍微少于中游地區(qū)。所以從受災程度來看,受水災最為嚴重的是中游區(qū)域,上游次之,下游受水災程度最輕。

      四、結論與討論

      本文主要在明清時期沱江流域水災史料統(tǒng)計基礎上,對水災時空特征進行了數量統(tǒng)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明清時期沱江流域水災時間分布有以下特征:水災發(fā)生時段分布以清代尤為集中,尤其是18世紀和19世紀;水災分布較為集中的時段有1457-1469年、1520-1547年、1568-1578年、1598-1647年、1731-1763年、1773-1910年;水災年內分布多集中在夏季,尤以7、8月份居多,冬、春季節(jié)水災發(fā)生相對較少。明清清時期沱江流域水災空間分布則有以下特征:沱江流域上游金堂、彭州、德陽、新都和什邡等地水災頻繁,下游樂至、瀘縣、自貢和隆昌等次之,中游水災相對較少;中游區(qū)域受災相對嚴重,上游次之,下游受災程度最輕;沱江干流一帶水災頻率較高,且沿江多城鎮(zhèn),水災危害性大。

      由于本文主旨在于分析明清時期沱江流域水災的時空分布特征,因此對水災時空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并未過多涉及。概略來說,水災時空分布特征的形成,首先是因為在明清小冰期的氣候背景下,沱江流域氣候狀況突變而導致局部區(qū)域降雨過多,加上沱江流域特殊的地形地貌、河網密度等因素的影響,河流因排水不暢而造成;其次,水災是因為降水過多而對人類造成危害,因此水災的時空分布又與明清時期沱江流域人口分布、聚落選址、經濟發(fā)展水平、水災預防和救濟措施等人為因素密切相關。至于具體的原因分析因與本文討論水災時空分布特征的主旨不符,這里僅是附帶提及,具體的原因分析另有專文討論。

      注 釋:

      ① 賈麗娜:《明清時期金沙江流域水旱災害的初步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何術林:《明清時期烏江流域水旱災害的初步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張萍:《明清時期岷江流域水旱災害初步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蔡群:《明清時期沱江流域水旱災害的初步研究》,西南大學碩士生論文,2016年。

      ② 《四川省洪水調查資料》第二冊《岷沱江區(qū)》(上、下),成都:四川省水利電力廳,1984年。

      ③ 具體操作方法:將該地區(qū)各縣面積占比(Mi)×對應各縣人口占比(Pi),得出一個數值,為避免數值太小不易計算,將結果都乘以100加以優(yōu)化,即可得出一個數值,即為潛在受災指數(Di)。假定某年該地區(qū)有a、b、c三縣遭受水災,則該地區(qū)該年受災指數(D)=Da+Db+Dc,可運用該指數進行災害狀況分析。明清時期沱江流域水災時空序列和指數可參見蔡群《明清時期沱江流域水旱災害的初步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第一章第三節(jié)。

      ④ 數據來源于蔡群《明清時期沱江流域水旱災害的初步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第一章第三節(jié)《沱江流域水災時空序列和指數表》。

      ⑤ 本文水災頻率指水災發(fā)生年份與統(tǒng)計時段年份數之比值,用百分數表征,其統(tǒng)計學意義相當于百年內水災發(fā)生年份總數,這樣方便不同統(tǒng)計時段水災統(tǒng)計概率分析;數值越高,表示統(tǒng)計時段內水災發(fā)生頻率越高,反之,則水災發(fā)生頻率相對較低。

      ⑥ 本文研究時段為1368-1911年,14世紀和20世紀統(tǒng)計數據不完整,故對14世紀和20世紀情況暫不予以討論。

      猜你喜歡
      沱江水災年份
      龍龍草的詩
      特殊的一年
      必備!歐洲居民水災應對指南
      海外星云(2021年9期)2021-10-14 07:25:48
      疫情、水災期間效益不減反增,這家動保企業(yè)到底如何做到的?
      當代水產(2020年10期)2020-03-17 07:02:50
      遇到突如其來的水災該怎么辦
      恐龍科普秀
      ——多棘沱江龍
      星河映沱江 煙雨落鳳凰
      華人時刊(2018年17期)2018-12-07 01:01:56
      又唱沱江謠
      黃河之聲(2018年17期)2018-11-20 10:43:40
      什么是閏年?
      一樣的年份
      科學啟蒙(2016年5期)2016-05-10 11:50:30
      天镇县| 道孚县| 洛川县| 改则县| 南江县| 来安县| 建湖县| 大埔区| 新沂市| 石林| 阜新市| 武鸣县| 淮安市| 宁陕县| 镇平县| 芮城县| 洪湖市| 灵寿县| 玉环县| 罗定市| 岗巴县| 普陀区| 永德县| 肥乡县| 建宁县| 涪陵区| 华宁县| 根河市| 大连市| 大邑县| 灵台县| 房山区| 开鲁县| 衡水市| 津南区| 阿图什市| 河北区| 和顺县| 湾仔区| 榕江县| 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