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qū)婦幼保健院(462000)李鳳琴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寒凝血瘀型PD患者68例,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各34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0~28歲,平均(24.03±1.96)歲,病程1~5年,平均(3.02±0.97)年;研究組年齡20~29歲,平均(24.47±2.20)歲,病程1~6年,平均(3.48±1.21)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觀察組予以溫通針法聯合溫經散寒湯治療:①溫通針法:取關元穴、太沖穴、三陰交穴、地機穴、合谷穴、次髎穴、十七椎穴;取仰臥位,對關元穴、地機穴、太沖穴、三陰交穴、合谷穴行針刺;取俯臥位,對次髎穴、十七椎穴行針刺;常規(guī)局部皮膚消毒,選0.25mm×0.25mm一次性毫針刺進皮膚,得氣后,對關元穴、地機穴、十七椎穴、三陰交穴行溫通針法(加重左手力量,右手的拇指向前連續(xù)9次捻轉,針下沉緊之后,針尖拉著感應部位連續(xù)9次小幅度的重插輕提,拇指再次的向前連續(xù)9次的捻轉,針尖頂著感應部位行推弩守氣,促使針下持續(xù)性沉緊,此時醫(yī)師押手可顯著感受經氣沖動)每個穴位操作60s,留針30min,緩慢出針,并按壓針孔;采用平補平瀉法針刺太沖穴、合谷穴、次髎穴,留針30min;1次/d,于月經前5~7d針刺,連續(xù)7d。②溫經散寒湯:當歸10g,艾葉6g,川芎10g,制香附12g,赤芍12g,金鈴子10g,牡丹皮10g,紫石英20g,白術12g,葫蘆巴6g,五靈脂12g,延胡索10g,小茴香6g。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服用,1劑/d,2次/d,月經前5d用藥,連用7d。對照組予以西藥治療。避孕者可口服訣諾酮(上海信誼天平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769)2.5mg/次,1次/d,經期前5d用藥,持續(xù)22d;無避孕藥要求者可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珠海潤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985)整粒吞服,切勿嚼碎,100mg/次,1次/d,經期前3d服用,連服5d。兩組療程為3個月經周期。
1.3 療效評估標準 痊愈:經期疼痛等癥狀消失,且連續(xù)3個月無復發(fā);有效:經期疼痛等癥狀減輕,連續(xù)3個月未加重或無法維持3個月;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有效率為痊愈、有效總和。
1.4 觀察指標 療效;對比兩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主癥為經期小腹疼痛,次癥為手足厥冷、面色青白、經少紫黯有塊、腰背酸疼、冷汗淋漓,癥狀依據嚴重程度計分為0分、1分、2分、3分,主癥翻倍。
1.5 統計學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 研究組痊愈19例,有效1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06%(33/34);對照組痊愈14例,有效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6.47%(26/34)。兩組總有效率對比,研究組大于對照組(P<0.05)。
2.2 中醫(yī)證候積分 治療后研究組中醫(yī)證候積分(3.02±0.44)分,對照組(6.21±0.45)分。治療后研究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小于對照組(P<0.05)。
溫經散寒湯組方成分為當歸、赤芍、川芎等,其中川芎、當歸可活血化瘀,金鈴子、五靈脂、制香附可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白術可健胃補脾、和中燥濕,紫石英可暖子宮,葫蘆巴可散寒祛濕、溫腎壯陽,艾葉、小茴香可溫經散寒,赤芍可活血通脈,諸藥合用,共奏活血通經、溫經散寒之效?,F代藥理研究,溫經散寒湯中當歸、牡丹皮具有鎮(zhèn)痛效果;制香附可松弛子宮平滑肌,減弱平滑肌收縮力、肌張力[1]。溫通針法取關元穴、太沖穴、三陰交穴等穴位,其中關元穴可行氣活血、溫暖下焦、調補沖任,三陰交穴可調理氣血、溫經止痛,地機穴可調血、止痛、通經,諸穴共奏活血通經、溫經散寒效果?,F代研究顯示,針刺十七椎穴可解除子宮痙攣,改善子宮肌收縮[2]。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大于對照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小于對照組(P<0.05),說明溫通針法聯合溫經散寒湯治療寒凝血瘀型PD效果顯著,可減輕癥狀。
綜上,寒凝血瘀型PD患者采用溫通針法聯合溫經散寒湯治療效果確切,可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