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帥 孟維娜 常代蕾 顧春歡 潘 偉
(上海星輝蔬菜有限公司,上海 奉賢 201419)
傳統(tǒng)的南瓜育苗方式費時費力,且苗齡時間長,定植后秧苗成活率低。采用穴盤育苗,可提高南瓜秧苗的整齊度和抗病性,縮短育苗周期,促進南瓜提早上市,增加經濟效益?,F將春季南瓜穴盤育苗技術介紹如下。
采用50 孔穴盤育苗。用全新的進口草炭土、珍珠巖和蛭石按7∶2∶1 比例配制育苗基質,配制好的基質要求疏松透氣、不含病菌和蟲卵。
選用優(yōu)質的南瓜種子。用溫水將南瓜種子清洗干凈后放入50~55 ℃溫水中浸泡15 min,用高錳酸鉀1 000 倍液清洗消毒,再用30 ℃溫水浸種4 h,最后撈出種子,用濕毛巾包好,置于28 ℃催芽箱中催芽24 h。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基質裝盤后,每穴播1 粒已發(fā)芽種子,隨后覆蓋1 層基質,澆透水。將播種完畢的苗盤移至25 ℃暗室中繼續(xù)催芽24 h。苗盤大部分種子頂土后,將苗盤移至溫室內進行常規(guī)管理。
南瓜為喜溫植物,保持白天溫度不高于25 ℃、夜間不低于10 ℃。低溫會造成凍害,導致死苗;溫度過高,幼苗易發(fā)生徒長。
南瓜為喜光植物,春季育苗應盡量增加光照。充足的光照不僅利于南瓜幼苗生長,還可提高幼苗的抗病性。
南瓜苗期的水分管理應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濕度過大,幼苗不僅容易感染病害,還易發(fā)生徒長。春季溫室內空氣濕度較高,一般在晴朗的午后通風2 h進行散濕。
南瓜苗期應追施水溶性肥料,可交替施用氮磷鉀比例為14∶0∶14和20∶10∶20的肥料。隨著秧苗的生長逐漸提高肥料濃度。南瓜苗期施肥應掌握好施肥量,缺肥會使葉片變黃,肥料濃度過高則會燒根。
南瓜苗期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疫病、蚜蟲、紅蜘蛛等,應注意觀察,及時防治。
白粉病為南瓜常見病害,病菌主要危害葉片,影響光合作用。被害葉片表面多被白色粉狀物,致使葉片變黃,最終枯死。防治南瓜白粉病應以預防為主,發(fā)現病株應立即將其拔除并帶離養(yǎng)護區(qū)域,同時噴施29%吡萘·嘧菌酯懸浮劑(綠妃)或1 000 億個/g 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或250 g/L 嘧菌酯懸浮劑防治;溫室內懸掛黃色黏蟲板滅殺小蒼蠅、白粉虱等害蟲,以防其傳播病害。
發(fā)病初期,葉片背面出現水漬狀黃色斑點,病斑逐漸擴大后,受葉脈限制病斑呈黃褐色不規(guī)則多角形,并長有灰黑色霉層。該病一般由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片發(fā)展,發(fā)病嚴重時,病斑連成片,致使葉片變黃、干枯易碎??蓢娛?87.5 g/L 氟吡菌胺·霜霉威鹽酸鹽懸浮劑或250 g/L 嘧菌酯懸浮劑(阿米西達),或47%春雷·王銅(2%春雷加45%王銅)可濕性粉劑(加瑞農)防治。
疫病在南瓜整個生育期均可發(fā)生。苗期發(fā)病,植株莖基部出現水漬狀軟腐,多呈暗綠色,秧苗發(fā)生倒伏。發(fā)現病株及時拔除,同時噴灑250 g/L嘧菌酯懸浮劑(阿米西達)或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防治。
蚜蟲主要吸食葉片、莖稈、嫩梢的汁液,被害植株出現生長緩慢、泛黃、營養(yǎng)不良、卷葉等癥狀。育苗過程中應注意保護麗蚜小蜂、七星瓢蟲等有益昆蟲,并可在棚內懸掛信息素全降解誘蟲板誘捕蚜蟲;田間發(fā)現被害株,可噴灑10%氟啶蟲酰胺水分散粒劑或22%氟啶蟲胺腈懸浮劑防治。
紅蜘蛛主要危害植株的葉、莖、花等部位,吸取植株汁液,受害部位呈白色。葉片受害后出現密集蒼白的病斑,并逐漸卷曲發(fā)黃,嚴重的出現落葉、死亡現象。紅蜘蛛發(fā)生初期,可噴灑0.5%藜蘆堿可溶液防治。
采用穴盤育苗技術培育的南瓜苗可整盤裝箱(每箱裝4盤)長距離運輸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