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兆燕,劉倩,景會成,趙欣,閆建行
(1.華北理工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河北 唐山 063210;2.華北理工大學 電氣工程學院,河北 唐山 063210;3.唐山市拓又達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20)
永磁同步電機(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簡稱PMSM)以其體積小,原理簡單,效率高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1]。目前主流控制策略包括磁場定向矢量控制(Field Oriented Control,簡稱FOC)和直接轉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簡稱DTC)2種。直接轉矩控制原理簡單,系統(tǒng)動態(tài)性能好,但轉矩脈沖大、控制精度低,低速性能不佳[2]。如今,對于永磁同步電機,運用較為廣泛的控制方法是矢量控制。矢量控制策略可獲得最大線性轉矩,也可利用電機過載能力,提高電機啟、制動速度,保證電機制動性能。
矢量控制是一個雙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包括速度外環(huán)控制和電流內環(huán)控制。常用速度環(huán)控制有比例諧振控制(Proportional Resonant,簡稱PR)、PI速度控制和滑膜速度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簡稱SMC)等。PR速度控制利用基頻處的諧振得到基頻處的增益,實現(xiàn)無靜差控制,對于非基頻處的諧波無法消除[3]。PI速度控制結構簡單,抗干擾能力差,穩(wěn)態(tài)精度低。SMC變結構控制系統(tǒng)算法一般,響應速度快,對外界噪聲干擾具有魯棒性[4]。
該項研究在永磁同步電機的矢量控制基礎上,針對轉速環(huán)部分建立了PI自適應控制策略與滑膜控制策略,通過對2種控制器的設計,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根據(jù)兩者的電磁轉矩,電機轉速及三相電流仿真曲線分析2種方法的優(yōu)劣性。結果表明,基于滑膜速度控制器矢量控制策略動態(tài)響應速度快,魯棒性更好。
圖1 永磁同步電機的矢量控制框圖
2.1.1 PI調節(jié)器的基本原理
永磁同步電機PI調節(jié)器控制包括速度外環(huán)控制和電流內環(huán)控制[7]。PI速度控制又稱比例+積分控制,其中比例控制器的輸出與輸入誤差信號成比例關系,積分控制器的輸出與輸入誤差信號的積分成比例關系。因此,PI控制器對偏差累積進行控制,直至偏差為零。圖2所示為基于PI控制器的PMSM矢量控制框圖。
圖2 基于PI控制器的PMSM矢量控制框圖
2.1.2 轉速環(huán)PI控制器的參數(shù)整定
傳統(tǒng)的轉速環(huán)PI控制器的表達式
(1)
式中:Kpω為比例增益;Kpω為積分增益;ωm為電機的機械角速度(rad/s);Bα有功阻尼系數(shù)(N·m·s)。
因此,PI控制器的參數(shù)kpω,kiω可由下式確定:
(2)
式中:β為轉速環(huán)頻帶帶寬(rad/s);J為電機轉動慣量(kg·m2);pn為電機極對數(shù);ψf為電機磁鏈(Wb)。
根據(jù)式(2)搭建的仿真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速度環(huán)PI控制器的仿真模型
2.2.1 滑膜控制的基本原理
滑膜控制(變結構控制)是一種特殊的不連續(xù)性的非線性控制[8]。即根據(jù)系統(tǒng)狀態(tài)方程確定出一種切換函數(shù),從而設計出一個切平面,使切換面以外的運動點在有限時間內到達切換面[9]。圖4所示為基于滑膜速度控制器的PMSM矢量控制框圖其原理與圖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采用轉速環(huán)SMC調節(jié)器。
圖4 基于滑膜速度控制器的PMSM矢量控制框圖
2.2.2 滑膜速度控制器的設計
定義線性滑膜切換面函數(shù)為:
s=cx1+x2
(3)
式中:c>0為滑膜控制參數(shù)。
對式(3)求導可得:
(4)
因PMSM本身具有良好的動態(tài)性能,所以采用指數(shù)趨近律方法可以得到滑膜控制器的表達式:
(5)
式中:0<ε<1。
進而得到q軸的參考電流:
(6)
圖5 滑膜速度控制器的仿真模型
永磁同步電機各項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電機參數(shù)
基于PI控制器的PMSM矢量控制仿真中,各參數(shù)設置為:直流測電壓Udc=311 V,PWM開關頻率fPWM=10 kHz,采樣周期Ts=10 μs,相對誤差為0.000 1,仿真時間為0.4 s。其中PI控制器中的參數(shù):轉速環(huán)β=50 rad/s,Bα=0.013,Kpw=0.15,Kiw=7.5,仿真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PI調節(jié)器的轉速、轉矩和三相電流仿真曲線
基于滑膜速度控制器的PMSM矢量控制仿真中,各參數(shù)設置為:直流測電壓Udc=311 V,PWM開關頻率fPWM=10 kHz,采樣周期Ts=10 μs,相對誤差為0.000 1,仿真時間為0.4 s。其中滑膜控制器中的參數(shù)為:c=60,ε=200,q=300。所得結果如圖7所示。
根據(jù)MATLAB仿真曲線,2種矢量控制下各項數(shù)據(jù)如表2、表3所示
表2 2種矢量控制下電機轉速仿真中各項數(shù)據(jù)
表3 2種矢量控制下電磁轉矩仿真中各項數(shù)據(jù)
(1)兩種控制策略均能使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滑膜控制器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快速性和穩(wěn)定性。
(2)PI控制器算法簡單,可靠性高,但參數(shù)整定過程中變量較多,不易掌控,易受外界擾動的影響。當電機內部參數(shù)變化時,PI控制器的性能會隨之改變。而滑膜控制器矢量控制策略雖然算法復雜,但易掌控,對系統(tǒng)模型精度要求不高,對參數(shù)變化和外界干擾不敏感,具有良好的魯棒性和動態(tài)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