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樹
皮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一般由三到五個藝人站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dāng)?shù)亓餍械那{(diào)演唱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
中國皮影戲有著悠久的歷史。兩千多年前,漢武帝的妃子李夫人染病去世,漢武帝十分難過。漢武帝有一個大臣名叫李少翁,他有一天出門,路上碰到小孩子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在地上,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便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樣子,涂上色彩,并在手腳處裝上木桿。到了晚上,他圍起帷帳,點上燈燭,恭請漢武帝端坐在帳中觀看,漢武帝看完十分高興。這個載入《漢書》的故事,被認(rèn)為是皮影戲最早的來源。
要想表演皮影戲,先要制作皮影。其制作過程是:先將獸皮經(jīng)藥物處理,使皮革變薄,呈半透明狀,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鏤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頭、四肢、軀干等各自獨立,而又用線連成一體,由演員操縱木桿,令其活動。
皮人涂有各種顏色,表達(dá)人物的善惡美丑。繪畫也有一定的講究,女性發(fā)飾及衣飾多以鳳、花、草、云等紋樣為圖案,男性則多用龍、虎、水、云等紋樣。人物造型與戲劇人物一樣,生、旦、凈、丑角色齊全,制成的皮影高的達(dá)55厘米,低的僅有10厘米左右。
表演皮影戲時,由三五個藝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dāng)?shù)亓餍械那{(diào)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和弦樂。表演民間神話、武打、古代故事時,人物可以騰云駕霧,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這是其他戲劇難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觀眾喜愛。皮影戲在宋代已極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帶的皮影戲班竟達(dá)到四五十家。
皮影戲是一門結(jié)合了戲劇、音樂等多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最早傳入西方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之一。
公元十三世紀(jì),當(dāng)時的蒙古軍營中也表演皮影戲,后來皮影戲被隨軍帶到波斯、土耳其等國。之后,又在東南亞各國流傳開來。中國皮影戲于十八世紀(jì)中葉傳到歐洲。1767年,法國傳教士把它帶回法國,并在巴黎、馬賽演出,被稱為“中國燈影”,曾轟動一時。后經(jīng)法國人改造,成為“法蘭西燈影”。中國皮影戲?qū)ωS富世界藝壇作出了獨特的貢獻(xiàn)。
本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中國皮影戲?請你試著概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