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心悅
去年3月的一天,媽媽從花鳥市場買回了一對小烏龜。
小烏龜可愛極了,小小的腦袋,扁扁的身體,綠綠的龜殼,就像兩顆會爬動的青蠶豆。從那天起,我就多了兩個新朋友。
我們給小烏龜安了個家,是一個專用的玻璃水箱,里邊有池水,可以戲水;有平臺,可以棲息;有食盆,可以進(jìn)食。
有了新朋友,我就多了一份閑趣。平日里,我經(jīng)常給小烏龜換水、喂糧,看它們進(jìn)食、玩耍。時間久了,我發(fā)現(xiàn),小烏龜進(jìn)食的時候,會探出頭,伸出腿,左晃右擺,手舞足蹈,這可能是它們最開心的時候了。
一年后,小烏龜長大了,體型有蟹殼那么大,龜殼上的六角形圖案越來越美麗,但是我發(fā)現(xiàn),它們似乎并不開心,總是沿著“有光明沒前途”的“玻璃墻”亂爬,即使翻了下來,還會繼續(xù)嘗試。
今年5月的一天,它們趁我不注意,偷偷地溜走了。我找啊找,半天,才在陽臺上的角落里搜尋到。此時,它們龜縮著,又慢慢地探出腦袋,好像在對我說:“主人,我們要自由!”我忽然覺得,養(yǎng)在池箱里的小烏龜,就像關(guān)在籠中的金絲鳥,渴望著回歸大自然。
我的心里很糾結(jié):小烏龜是我親手喂大的,如果留在家里,我可以天天和它們作伴;如果放生,它們會享受自然界的美好生活。
暑假的第二天,我艱難地作了個決定,得到了媽媽的大力支持,我們把小烏龜放回了池塘里。放歸的那一刻,兩個小家伙似乎特別開心,伸長脖子,展開四肢,一下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而我仿佛又聽到它們在說:“主人,太感謝你了,我們終于得到了自由?!?/p>
雖然小烏龜離開我快兩年了,但是它們依然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里。希望它們快樂地過著自己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