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瑛
2020年9月7日,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揭曉,史南城第一個走向領獎臺,從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肖志華手中接過了證書和獎杯。
組委會的頒獎詞是:“身軀瘦小,以之為筆;赤心執(zhí)著,以之為墨。播撒火種,興教扶智;深耕鄉(xiāng)土,傳承文明。二十八年追夢,三所學校領航。敢為人先,?;酁樯衿?善始善終,樂為父老寫明天。”
是的,史南城就是這樣一位扎根鄉(xiāng)村教育的播種人、領航者,28年來,他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引領了三所鄉(xiāng)村學??缭绞桨l(fā)展,實現了三次完美的“擺渡”。
第一“渡”:九龍小學,硬件軟件大變樣
2001年,年僅28歲的史南城,經過全縣范圍的公開選拔競聘,擔任余干縣九龍鄉(xiāng)中心小學校長。當他滿懷雄心來到九龍鄉(xiāng)中心小學時,看到的是破敗落伍的校園,沒有操場,沒有圍墻,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人一踩上去,灰塵飛揚。而下轄的14所村完小更簡陋。
但史南城沒有氣餒,經過一番調研后,他確定了五年之內讓校園環(huán)境、教學設備、師資隊伍、管理水平、教學質量均達全縣上游的發(fā)展目標。
之后,他一方面優(yōu)化校園配置,厲行節(jié)約、開源節(jié)流,增強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另一方面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逐步改善各村完小的基礎設施。憑著他的赤誠和執(zhí)著,當年就爭取到了各方面的幫扶資金20多萬元。在改造校園硬件設施的同時,他更加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三年后,九龍中心小學基本上消除了危房、平房,改造了廁所,硬化了路面。2004年,九龍小學代表余干縣的農村小學接受全省“普九”達標驗收,順利通過評估。
他特別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素質的提高,提出教師力爭“一年合格,三年良好,五年行家,五年以上自成風格”的要求,并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對教師進行培訓。5年來,全鄉(xiāng)各校共承擔了17個縣、市級課題,教師有63篇論文獲縣級以上獎勵,15人次在縣、市級教學大比武中獲獎,25人次被評為余干縣先進工作者。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顯著提高,在全縣的教學質量抽查測評中取得好成績。
在史南城的帶領下,九龍小學實現了華麗轉身,硬件軟件都大變樣,進入余干縣優(yōu)秀學校行列。
第二“渡”:三塘小學,師生面貌換新顏
2006年新學期伊始,躊躇滿志的史南城,正準備接著大干一場之際,又面臨著一次新的挑戰(zhàn)——縣教育局決定調他到三塘中心小學任校長。史南城的心里有過猶豫,但為了教育發(fā)展大局,他選擇堅決服從組織安排。
2006年3月6日,史南城來到了三塘中心小學,擺在他面前的是教師精神狀態(tài)低迷、教學網點分布不均、生源流失不斷、學校舉步維艱的困難局面。
史南城沒有退縮,他又一頭扎進細致的調研中,提出了“文化立校、質量興校、特色強?!钡霓k學策略。
史南城在管理中時刻體現人文關懷,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與具有人文特色的“軟”管理有機結合。在工作中,他挖掘教師的亮點,知人善任,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生活中,他關心教師,尊重教師的權利,處處站在教師的立場處理問題。三塘中心小學師生飲水困難,史南城一到任就籌措資金打了一口水井,同時擴建了學校食堂,改善師生就餐條件。三塘中心小學全體教職工和學生都非常佩服史南城校長,稱他是“一個讓全體師生舒心、順心、安心、放心的‘四心校長”。
史南城在實踐中悟出了學校管理的六件“法寶”:德、識、才、情、法、廉。德為行根,治校應先立德,史南城始終堅信“萬事德為首”。他的平和、好學、博識、才能,讓他成為當地當之無愧的“首席教師”。
在史南城的帶領下,三塘中心小學的面貌逐漸發(fā)生喜人的變化:學生素質不斷提高,有多名學生在縣級以上各類比賽中獲獎;教師教學技能不斷提高,有160人次在縣級以上優(yōu)質課、論文、課件等評比中獲獎;學校先后榮獲“教育教學先進單位”、“四星級黨支部”、“素質教育先進學校”、市“先進學?!?、“校園文化建設實驗基地”、“全省教育系統(tǒng)‘規(guī)范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
史南城也被評為江西省首屆優(yōu)秀校長、上饒市十佳優(yōu)秀校長、余干縣先進教育工作者、余干縣教育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江西省首批學科帶頭人。
第三“渡”:古埠小學,優(yōu)質資源在家門
2012年,史南城又一次擔任了“救火隊長”的角色——上級將他調到被私立學校包圍的古埠鎮(zhèn)中心小學任校長。
史南城邀請省內專家組成會診團隊,對古埠鎮(zhèn)中心小學停滯不前的現狀、根源進行深入診斷,找到了阻礙學校發(fā)展的癥結,確立了“建名師隊伍,創(chuàng)品牌學校,育優(yōu)秀人才,顯教育特色”的發(fā)展戰(zhàn)略,制定了“校品雅致、師品高尚、課品大氣、生品靈氣”的辦學目標。
他身先士卒,動員和組織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控輟保學工作。學生欣歆的父親有智力障礙,母親雙腿殘疾。欣歆父母之前咬牙用政府發(fā)給他們的低保金送她去私立學校上學??墒且荒旰?,他們實在難以負擔昂貴的學費。史南城得知這一情況后,親自找到欣歆家,“我非常理解你們對孩子的期望,但請相信我,在我們學校,你們的孩子一定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真誠的話語讓欣歆的父母打消了顧慮,并把欣歆送到古埠中心小學就讀。為了堅定他們的信心,史南城還和欣歆家結成幫扶對子。在新的班上,欣歆的成績突飛猛進,變得更加陽光和自信。像欣歆這種情況不是個案。
就是憑著這樣一股韌勁、拼勁,史南城讓古埠鎮(zhèn)中心小學創(chuàng)造了一年回流1000多名學生、三年回流近3000名學生的奇跡,為古埠百姓每年減負1500萬元。如今,古埠鎮(zhèn)30所村完小均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發(fā)展勢頭。
2013年開始,史南城率先在古埠鎮(zhèn)中心小學試行了完小校長競爭上崗和教師與學校雙向選擇機制,教師們的工作熱情被充分激發(fā),學校的教育質量也大幅度提高。
古埠鎮(zhèn)中心小學成為余干縣有效教育課改實驗的首個農村學校示范點,并于2015年成功承辦了余干縣第二屆有效教育實驗成果現場展示會。學校教師參與了100多項市級以上課題的研究,有近70篇論文在省市級刊物發(fā)表,有數十人次在各級各類教學技能比賽中榮獲獎項。
史南城勤于鉆研,撰寫了大量論文,還先后主持了3個省級教科研課題并成功結題。不僅如此,史南城還聚焦核心素養(yǎng),探索出“1+N”德育課程體系,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認可。史南城也被省政府授予推進全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fā)展工作積極貢獻獎,2019年入選“馬云鄉(xiāng)村校長計劃”。
余干縣教育局局長段百達說:“我們要站在國家戰(zhàn)略發(fā)展層面去看農村教育,將農村教育融入社會發(fā)展中。如果教育不發(fā)展,縣域經濟的發(fā)展就難以落實,鄉(xiāng)村振興、新型城鎮(zhèn)化就是一句空話。我們的史校長,就是踐行這個理念的優(yōu)秀代表,他把三所農村學校都辦得很好,既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又緩解了城鎮(zhèn)學校大班額的壓力。余干縣正是因為有了一批這樣的優(yōu)秀校長,才促進了教育的均衡發(fā)展?!?/p>
史南城,就是這樣扎根鄉(xiāng)村教育二十八載,他讓數千名學生自愿回流,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用一雙治理鄉(xiāng)村學校的妙手,把鄉(xiāng)村教育的三次“擺渡”演繹得如此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