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463000)常亞潘 黃玲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老年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64例(2018年1月~2019年6月),按入院時間分為兩組(n=32)。研究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61~70歲,平均年齡(65.37±2.12)歲。對照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61~70歲,平均年齡(66.34±1.80)歲。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兩組均予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yǎng)支持、排痰等常規(guī)措施對癥干預。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加強與患者交流,告知患者堅持肺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囑患者應減少室內空氣污染;指導患者進行散步、打太極拳等常規(guī)鍛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CICARE溝通模式聯(lián)合電話回訪,在患者出院后進行定期電話回訪,電話回訪嚴格遵循CICARE溝通模式:①接觸:確認患者身份,主動向患者問好,結合患者年齡、性別等情況,正確稱呼患者,例如,“X女士”、“X先生”、“X老師”等。②介紹:向患者介紹自己姓名、職責,如“我是XX責任護士,我可以為您解答您所存在的問題”等。③溝通:告知患者此次回訪是為了了解患者肺功能鍛煉情況,并予以正確指導,告知患者可結合出院前發(fā)放的呼吸康復操光盤進行肺功能鍛煉,告知患者鍛煉量應以自身耐受、呼吸頻率每分鐘增加<5次、安靜時心率每分鐘增加<20min為佳;并在電話回訪過程中邀請既往肺功能改善良好者與患者連線,向患者講解堅持肺功能鍛煉對改善呼吸功能、延緩病情發(fā)展的重要意義。④詢問:詢問患者日常進行肺功能鍛煉中是否存在顧慮、存在什么顧慮,并告知患者若存在問題應及時通過電話反饋。⑤回答:詳細解答患者所存在的問題,并對患者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在下次回訪時觀察患者上次所存在的問題解決情況。⑥離開:感謝患者配合,向患者強調堅持肺功能鍛煉的重要性,禮貌掛掉電話。電話回訪每周1次,兩組均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采用我院自制《老年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肺功能鍛煉依從性調查問卷》評估兩組肺功能鍛煉依從性;記錄對比兩組干預前后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變化。
2.1 肺功能鍛煉依從性 研究組完全依從18例,部分依從12例,不依從2例;對照組完全依從11例,部分依從13例,不依從8例。研究組肺功能鍛煉依從率93.75%(30/32)較對照組75.00%(24/32)高(χ2=4.267,P=0.039)。
2.2 肺功能 干預前、干預后,兩組FEV1、FVC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據相關數據統(tǒng)計,全球范圍內40歲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發(fā)病率為9%~10%,病死率、致殘率較高[1]。隨著臨床醫(yī)學發(fā)展,慢阻肺病死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老年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仍存在肺功能障礙,探討一種最佳護理方案,對提高患者肺功能鍛煉依從性,改善患者預后尤為關鍵[2]。常規(guī)護理局限于疾病層面,護理人員多按照臨床經驗施護,整體護理效果不理想。CICARE溝通模式聯(lián)合電話回訪為護理新趨勢,具有流程化、循序漸進性等特點。本研究針對老年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采用CICARE溝通模式聯(lián)合電話回訪,結果顯示,研究組肺功能鍛煉依從率93.75%較對照組75.00%高(P<0.05)。同時,本研究中兩組干預前后FEV1、FVC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電話回訪可及時明確患者肺功能改善情況,并能有效解決患者所存在的問題,提高肺功能鍛煉效果。且CICARE溝通模式涉及接觸、介紹、溝通、詢問、回答、離開6個環(huán)節(jié),可提高電話回訪溝通效率,利于護理人員明確、滿足患者需求。二者聯(lián)合可加強患者對肺功能鍛煉重視,促使患者堅持進行呼吸康復操鍛煉,可改善呼吸肌肌力、耐力,提高呼吸功能,改善肺功能。
綜上,CICARE溝通模式聯(lián)合電話回訪應用于老年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中,可提高肺功能康復鍛煉依從性,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