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祖父的園子》一文選自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課文重點描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文學批評家夏志清認為“《呼蘭河傳》的長處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實感”,并給予《呼蘭河傳》很高的評價,稱蕭紅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優(yōu)秀的作家之一。
在這篇溫婉如詩的課文中,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于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祖父、園子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祖父的園子是個花園,引來了蝴蝶、蜜蜂、螞蚱;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果園,從前有櫻桃樹、李子樹;祖父的園子還是個菜園,黃瓜、倭瓜、白菜樣樣都有;最重要的是,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就像作者說的一樣,“花園里面明晃晃的”“新鮮漂亮”。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滿了生命的氣息。
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鳥是自由的,蟲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氣里彌漫著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這自由是她童年快樂生活的源泉。于是,我們跟隨著作者一起去尋找自由。
在文中,我們發(fā)現(xiàn)“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感受到這些事物沒有人去管它們,它們是愜意的,它們是自由的。讀完之后感覺不盡興,自己開始嘗試描寫園子里其他美好的事物。大家寫下了“蝴蝶飛了,就像在天上跳舞似的”“蜜蜂去采蜜了,就像辛勤的搬運工似的”“螞蚱叫了,就像在嘮嗑似的”,跟著蕭紅充滿孩子氣的腔調(diào),春天的泥土般新鮮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我們也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自由,感受快樂。
我們還從“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感受到了自由。讀著讀著同學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字出現(xiàn)頻率最高,就是這個“就”字,光這一個“就”字就出現(xiàn)了11 次之多。這就是蕭紅文字的魅力,她反反復復地用這個“就”字,用反反復復差不多的句式來寫,讀起來暢快,也讓讀者感受到了這些事物的自由暢然。
在自由與快樂中,我們還了解了蕭紅的生平:1930年秋因逃婚離家出走到了北京,此后輾轉青島、上海等地,她去了國內(nèi)外很多地方,不是去搜集靈感、周游世界,其實蕭紅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她一直在奔波,一直在流浪。她經(jīng)歷了許多痛苦,卻依舊走在這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上,用文字寫下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
學習了《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后,我的眼前清晰地浮現(xiàn)出一個慈祥、寬容的祖父和天真可愛的小姑娘在園子里嬉鬧的情景。作者在祖父充滿生機的園子里度過了她令人難忘的童年。
祖父的園子里有美麗的花花草草、昆蟲以及和藹可親的祖父祖母,但讓作者更留戀的是自己一去不返的童年。作者在祖父的園子里摘黃瓜、捉蜻蜓、采倭瓜花、捉綠螞蚱,在祖父勞作時“亂鬧”,祖父也沒有怪她,所以,讓作者自由快樂的,不止是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祖父允許她隨意玩鬧,給了她自由的心靈。在祖父暖暖的愛的包圍下,她自由、快樂、幸福地度過了童年。
啊,真想永遠停留在童年??墒菚r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石家莊市廣安大街小學五(1)班 趙一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