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洲
書法創(chuàng)作,講究意在筆先。書圣王羲之在《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寫道:“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先,然后作字?!贝肆x后來引申,也適用于作畫、寫文章,意思是先構(gòu)思成熟,再落筆畫或?qū)?。其實,寫文章除了意在筆先,“誠”在筆先,也很重要。
“誠”在筆先,就是誠實,要知曉自己所寫的事物,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既不要不懂裝懂,也不要虛情假意。
在學習寫作之初,就應培養(yǎng)“誠”在筆先的習慣。歷史學家、文章大家吳晗同志在《三家村札記·談寫作》中寫道:
“小學生也要寫作文,有的還寫得很不錯,北京出版社在過去幾年選輯了幾批寫得較好的文章,出了幾本書,很受歡迎。把這些出版的文章,仔細研究一下,有一個共同的規(guī)律,那就是全寫的是小學生生活實際中的事情。小學生生活中實際中的事情,無非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學校生活:老師、同學、班上、課外活動等等;另一個方面是家庭生活,家里的人:父母、兄弟、姊妹、親戚、朋友,擴大一點,還有同院的人、街坊、鄰居等等。超過這兩個范圍,要他們寫外地、外國,寫工業(yè)、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的小學生當然可以寫一些)、商業(yè)、部隊等就不行了,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不知道,不熟悉,不了解?!?/p>
吳晗同志由此得出結(jié)論:“寫作必須寫自己生活實際中的事情,而不去寫那些不知道、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是應該為經(jīng)常寫作的人所理解的?!笨磥?,吳晗同志是贊同“誠”在筆先的。
現(xiàn)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葉圣陶先生也是“誠”在筆先的贊成派。他不僅在《作文論》中專辟章節(jié)論述作者要講“誠實的自己的話”,而且,在《對于小學作文教授之意見》中,還給出了老師引導學生作文時“誠”在筆先的方法: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惟初學作文,意在練習,不得已而采命題作文之辦法。茍題意所含非學生所克勝,勉強成篇,此與其興味及推理力摧殘殊甚。是以教者命題,題意所含必學生心所能思。或使推究,或使整理,或使抒其情緒,或使表其意志。至于無謂之翻案,空泛之論斷,即學生有作,尚宜亟為矯正;若以之命題,自當切戒?!?/p>
葉圣陶先生主張小學作文教學,少用命題作文。不得已采用命題作文的形式,題目內(nèi)容也應是小學生熟知的,以便其在分析、剪裁、抒情、明志時能夠“誠”在筆先。至于大而無當超出小學生認知的空洞題目,使小學生無法“誠”在筆先的,應戒除。
文如其人。小學生作文起首就“誠”在筆先,不僅有益于寫作,而且,對培養(yǎng)誠信品質(zhì)也大有裨益。
文風即作風。報告、論文、文學作品寫作“誠”在筆先,不僅能客觀準確地宣事明理、表情達意,而且,是防止浮夸瞞報、文過飾非、無病呻吟的良方,是實事求是之風的力行。
毛主席曾開列出黨八股之八大罪狀: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無的放矢,不看對象;語言無味,像個癟三;甲乙丙丁,開中藥鋪;不負責任,到處害人;流毒全黨,妨害革命;傳播出去,禍國殃民。這八大罪狀,從寫作的角度考察,皆有違背“誠”在筆先原則的痕跡。
“誠”在筆先,既要從娃娃作文抓起,又要革除成人文章中弄虛作假、矯揉造作的病灶,須扶正與祛邪雙管齊下,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