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冬半年極端低溫事件的時空特征及其與東亞冬季風的關系…………………………韓永秋 周連童 黃榮輝(1)
基于毫米波雷達觀測及探空反演的云垂直結構對比分析………………………………………呂珊珊 周青 張勇(18)
不同大氣強迫作用下陸面模式CAS-LSM多年凍土活動層厚度模擬與不確定性研究………李銳超 謝瑾博 謝正輝(31)
中國區(qū)域平均降水量序列構建方法比較研究………………………戰(zhàn)云健 任國玉 王朋嶺 潘旸 張雷 孫秀寶(45)
不同嵌套方式下的積云對流方案對上海崇明極端暴雨高分辨率模擬的影響研究………王瑞 喬楓雪 丁楊 梁信忠(58)
2001~2010年中國區(qū)域土地利用/覆蓋變化對陸面過程影響的模擬研究……………韓云環(huán) 馬柱國 李明星 陳亮(75)
不同冷卻屋頂對城市街區(qū)熱環(huán)境的影響模擬………………………………………………金玉芝 王詠薇 程迪( 91)
基于CCM算法的北半球環(huán)狀模與東北亞冬季地面氣溫因果關系的年際變化特征研究……張綠夷 譚桂容 王革麗 (106)
最佳子集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在熱帶氣旋風圈變化預報中的應用…………………饒晨泓 陳光華 陳可鑫 朱志偉 (115)
我國西北大規(guī)模太陽能與風能發(fā)電場建設產(chǎn)生的可能氣候效應…………………………………梁紅 魏科 馬驕 (123)
城市化對天津近60年平均溫度和極端溫度事件的增暖影響………………………司鵬 梁冬坡 陳凱華 羅傳軍 (142)
近十年北京氣溶膠光學特性及直接輻射強迫研究…………………………唐利琴 胡波 劉慧 趙舒曼 劉俊卿 (155)
超長La Ni?a事件背景下東亞夏季風的季節(jié)內(nèi)變化:1999~2000年和1984~1985年的對比分析 … 段欣妤 薛峰 鄭飛 (169)
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qū)“2+26”城市PM2.5的蒙特卡羅集合預報試驗 …………………………………………………………………………………曹凱 唐曉 孔磊 王威 吳倩 黃樹元 張佩文 韓麗娜 吳其重 王自發(fā) (181)
一種基于集合最優(yōu)插值的排放源快速反演方法………………吳煌堅 林偉 孔磊 唐曉 王威 王自發(fā) 陳松蹊 (191)
農(nóng)田灌溉過程與土壤參數(shù)更新對中亞費爾干納盆地WRF/Noah模擬精度的提升…………丁娜娜 胡召玲 張學珍 (202)
武漢地區(qū)疫情管控期間空氣質(zhì)量變化及改善措施研究…………………………………………………………………………………陳楠 張周祥 李濤 祝波 許可 操文祥 丁青青 蘭博 王莉莉 李贏杰 蔡鵬 陶明輝 (217)
1961~2018年長白山區(qū)不同等級降水時空變化特征………………………………………王延吉 神祥金 姜明 (227)
西太平洋暖池6月對流增強的成因及其預測意義……………………………………………薛峰 董嘯 范方興 (239)
佛山地區(qū)不同類型雷暴過程大氣重力波的頻譜動態(tài)特征研究…………王秀娟 雷恒池 姜忠寶 鄭首印 齊彥斌 (250)
2017年廣東西部一次暖區(qū)極端降水過程的維持機制及微物理特征………葉朗明 徐碧裕 劉顯通 蒲義良 李曉惠 (263)
夏季青藏高原和熱帶印度洋熱力異常對塔里木盆地夏季降水的影響…………………………………王天竺 趙勇 (275)
基于優(yōu)勢分析法的河北省暴雨對房屋致災閾值研究…………………………孫玉龍 王麗榮 張琪 李婷 魏鐵鑫 (289)
ERA5再分析資料對中國大陸區(qū)域近地層風速氣候特征及變化趨勢再現(xiàn)能力的評估………………………………………………………………………劉鴻波 董理 嚴若婧 張曉朝 郭辰 梁思超 屠勁林 馮笑丹 王雪璐 (299)
氣象預報模式參數(shù)化方案對重污染過程PM2.5濃度預報效果的影響…………………………………………………………………………………韓麗娜 唐曉 陳科藝 周慧 孔磊 張佩文 黃樹元 吳倩 曹凱 王自發(fā) (312)
1958~2018年永定河流域蒸發(fā)皿蒸發(fā)量的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子分析……………………………………………………………………………………李秀 郎琪 雷坤 程全國 孟翠婷 黃國鮮 孫明東 蔡文倩 呂旭波 (323)
區(qū)域氣候模式CWRF對我國極端溫度時空變化的模擬評估…………………………………………………………………………………………………………………劉旗洋 喬楓雪 朱奕婷 梁信忠 柳雨佳 張焓 王瑞 (333)
福清核電廠廠址區(qū)域龍卷風設計基準參數(shù)的估算…………………………………………蔡秀華 呂文忠 陳龍泉 (351)
不同類型華南暖區(qū)暴雨過程的環(huán)流特征…………………………………………………劉瑞鑫 孫建華 傅慎明 (359)
1.5 °C與2°C溫升目標下“一帶一路”主要陸域氣溫和降水變化的CMIP6多模式預估………莊園煌 張井勇 梁健 (374)
冬季采暖優(yōu)化對北京地區(qū)空氣質(zhì)量的影響…………………………………………………吳凌云 謝軍飛 張欣 (391)
2018年北京城區(qū)和遠郊區(qū)低層大氣風場特征分析 …………………………………曹楊 何文英 施紅蓉 王普才 (403)
近40年中國飽和水汽壓差時空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 ………………………………………袁瑞瑞 黃蕭霖 郝璐 (413)
GRAPES_GEPS模式對2018年冬季歐亞地區(qū)500 hPa高壓脊形勢的預報效果評估 ………張博 王慧 蔡其發(fā) 鄭飛 (425)
東亞冬季風異常對區(qū)域氣溶膠分布的影響…………………………謝旻 王體健 高達 李樹 莊炳亮 劉芷君 (438)
青藏高原地區(qū)氣溶膠直接輻射強迫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田甜 馬建中 (449)
北京冬季城市人為水汽排放的定量估算研究……………………………………徐一平 苗世光 趙德龍 丁德平 (461)
秦皇島2019年冬季重污染過程PM2.5來源數(shù)值模擬………………………………………王天正 張美根 韓霄 (471)
全球變暖情景下太平洋年代際振蕩(PDO)時空特征變化分析…………………………陳廣超 陳崢 黎鑫 李昀英 (482)
中國北方季風區(qū)盛夏典型雨型的大氣環(huán)流背景和海表溫度演變特征…………………………楊柳 趙俊虎 封國林 (493)
基于CERES觀測數(shù)據(jù)的全球行星反照率時空變化特征分析…………………………呂明珠 宋雁 李喜佳 瞿瑛 (509)
華北地區(qū)2015年“1106”降雪過程診斷分析 ………………………………戴玲玲 周玉淑 李國平 鄧國 曾勇 (519)
極端干旱區(qū)邊界層高度與干濕的氣候變化特征及相互關系分析…………………郭燕玲 毛文茜 王泓宇 張文煜 (532)
全球云水量氣候分布及變化趨勢特征分析…………………………………………………程敬雅 游慶龍 蔡淼 (541)
海河流域東北冷渦背景下的降水預報訂正研究…………………………………從靖 吳振玲 田笑 劉博 徐威 (556)
中國東部季風區(qū)不同氣候帶城市熱島效應的差異………………………賈文茜 任國玉 于秀晶 張永強 張盼峰 (569)
上海地區(qū)單季晚稻生長期降水量對產(chǎn)量的影響及產(chǎn)量預估…………史艷姝 李軍 談建國 吳蔚 辛跳兒 周宇 (583)
熱帶太平洋海表能量收支平衡特征及其與兩類ENSO事件的聯(lián)系…………………………………劉智媛 周連童 (591)
基于EPAS技術的日照市大氣單顆粒物理化學特性及來源研究…………………………………………………………………姚維杰 謝付瑩 王大瑋 田雨 劉航 劉曉詠 張宇婷 雷山東 孫業(yè)樂 吳林 潘小樂 王自發(fā) (608)
CFSv2模式對春季逐月南極濤動預測效能及成因分析…………………………………………肖哨 田寶強 范可 (621)
基于體感溫度的中國戶外高溫風險分布研究…………………………………………………………楊文婷 王汶 (637)
基于MODIS數(shù)據(jù)地表反照率時空變化特征及影響因子研究………………高婷 沈潤平 李磊 王宇琦 黃安奇 (648)
多層城市冠層模型參數(shù)優(yōu)化及對京津冀城市群的高溫模擬……………………………………王玉潔 向洋 陸波 (663)
基于降水遙相關型的夏季降水模式預測改進研究…………………李帥 楊杰 龔志強 黃必城 范培義 封國林 (678)
中國動植物自然物候長序列數(shù)據(jù)集研制…………………………………………………羅嵐心 陳東輝 任芝花 (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