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晉安
各位共青團員:
大家好!作為共青團員代表發(fā)言,我很榮幸?!拔易吡撕苓h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近日,中科院博士黃國平的畢業(yè)論文致謝部分在網上走紅。這,激勵了我們共青團員,讓我們手擎一道燦爛之光前行。
隱藏于光芒背后的,是艱難中的苦苦奮斗。沒有人的榮譽唾手可得,沒有人的光輝手到擒來。黃國平出生在一個小山坳里,母親離家早,父親在家的日子也不多;十七歲時,父親和婆婆先后離世。更糟糕的是,貧窮讓他面臨著生活和學習上嚴峻的挑戰(zhàn)———因為家徒四壁,晚上看書、寫作業(yè)都是難得的樂事;因為沒錢交學費,常常被老師催促;因為沒有足夠的衣物,夏天赤腳奔跑,冬季受凍打戰(zhàn)……然而,黃國平沒有放棄,而是在艱難中苦苦前行。我們可以說:“黃國平把自己活成了光?!?/p>
讓這光芒產生的,是困境中的自尊。有了自尊心,人才不會甘于落后;有了自尊心,人才不會得過且過。黃國平不僅用行動克服了生活的不易,更用自尊心戰(zhàn)勝了精神的壓力。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黃國平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求學期間獲得的獎學金和滿墻的獎狀是他最好的勛章。正如屠格涅夫所說:“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卻是一切偉大事業(yè)的淵源?!秉S國平正是明白這一點,在學習的道路上堅持不懈,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由此可見,越是面臨困境,人越要相信自我、不卑不亢。
使這光芒升華的,是成功后的感恩。取得成功已屬不易,得意之時常懷感恩更是難上加難。由于國家、社會、學校以及愛心人士的幫助,黃國平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對此,他充滿了感恩。他在論文致謝部分結尾寫道:“最后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钡嗡?,涌泉相報;結草銜環(huán),以報恩德。作為延綿了多年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感恩在黃國平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都應該像黃國平一樣心懷感恩,砥礪前行。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暫時由我們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后交給下一代的人們。”黃國平是許許多多在困境中不懈奮斗的孩子的縮影。他們平凡普通,卻有著永不言棄的奮斗意志;他們默默無聞,卻有著自強不息的美好品格。他們日復一日地努力,定會成為最耀眼的一道光。
作為共青團員,我們也應該成為“黃國平”們,手擎一道燦爛之光前行。
我的發(fā)言結束。謝謝大家!
教師點評
作為共青團員代表,作者針對黃國平的事跡亮出自己的觀點,要手擎一道燦爛之光前行。文章主體從在艱難中苦苦奮斗、在困境中保持自尊、在成功后懂得感恩三方面闡釋了題目中的“燦爛之光”。結尾號召共青團員們“手擎一道燦爛之光前行”,有力收束全文。(陳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