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平
摘 要:《山海情》是2021年年初播出的脫貧攻堅劇,一開播便獲得了口碑和收視率的雙豐收?!渡胶G椤芬苑鲐殲橹骶€,故事主要是講述在20世紀90年代,寧夏自治區(qū)西海固人民響應國家號召,為了脫貧致富搬出了“山溝溝”,來到了飛沙走石的“干沙灘”,在國家政策扶植下和福建人民幫助中,一步步克服困難,不斷努力奮斗出美好生活的故事。這部正劇之所以受到大眾的追捧,筆者認為可從其傳播價值方面進行分析,包括創(chuàng)作主題的選擇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人物的塑造傳播出了人性的真善美,全劇強烈的信念感傳遞,以及受眾從劇中接受到的崇高感及傳播者創(chuàng)作價值的堅守,并以此為出發(fā)點思考當下中國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困境與未來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山海情》;正劇;傳播價值;信念感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1)12-0092-03
一、引 言
如果說2020年是國產懸疑劇大放異彩的一年,那么以《山海情》為代表,2021年或許是扶貧劇的好時代。提起主旋律正劇,筆者腦海中浮現(xiàn)的大多是模式化、口號化以及空洞的高呼著家國情懷,卻怎么也喚不起觀眾共鳴的劇作。其實題材并非原罪,扶貧攻堅主旋律正劇《山海情》就是最好的證明。被太多模式化、套路化的正劇傷害過的受眾在一段時間里只要看到正劇可能就會避而遠之,但是近段時間的正劇卻在慢慢改變我們的認知?!洞蠼蠛?》《江山如此多嬌》《山海情》等劇讓受眾真正感受到了正劇的魅力,那是一種向上的力量,一種可以和時代同進步、共成長的自我認可。當下電視劇市場魚龍混雜,特別是越來越多的電視劇游離在正確價值觀之外,不免讓人擔憂并且要思考影視劇的傳播者應該要傳播和堅守的價值應該是什么?!渡胶G椤返某霈F(xiàn)算是給亟需從影視劇里汲收養(yǎng)分的受眾帶來了陽光,給電視劇市場一種積極的指引。下文筆者將從創(chuàng)作的主題選擇、人物塑造、全劇強烈的信念感傳遞、受眾從劇中接受到的崇高感及傳播者創(chuàng)作價值堅守等方面來分析《山海情》的傳播價值。
二、傳播價值分析
(一)創(chuàng)作主題積極向上,具有時代性
新扶貧時代,我們和貧困的距離有多遠?看《山海情》應該可以找到答案。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對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頒獎,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行表彰。2012年年底,拉開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序幕,8年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zhàn)爭。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櫛風沐雨,發(fā)揚釘釘子精神,敢于啃硬骨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渡胶G椤分v述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們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完成異地搬遷,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懈探索,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福建是海,寧夏是山,這也是《山海情》劇名的來源。創(chuàng)作主題的選擇符合時代大環(huán)境,在這個物欲縱橫的時代,我們需要榜樣的力量,扶貧工作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是一項團結合作才能辦成的事兒?!渡胶G椤分?,有太多的人在付出,特別是起帶頭作用的共產黨員們不斷迎戰(zhàn)困難、戰(zhàn)勝困難,最終齊心協(xié)力將“黃沙戈壁”建成了“塞上江南”。所以創(chuàng)作主題的選擇是正能量傳播的典范,也是全國8年扶貧攻堅工作的縮影,讓人們切實感受到了扶貧工作的艱辛。這個主題更是弘揚了我國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樹立了榜樣,非常具有傳播價值。
(二)人物塑造質樸,傳遞真善美
這部劇的人物塑造之所以格外成功,實景拍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演員們的出色演繹。而且這些人物都是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在劇中出現(xiàn)過的所有人物基本上都是真善美的代名詞?!渡胶G椤返哪兄鹘邱R得福,面容黝黑、皮膚粗糙,是吊莊移民的扶貧干部,19歲中專畢業(yè)后,馬得福被分配到吊莊扶貧。正巧的是,他要去的是他的老家——涌泉村。剛開始工作的他比較沖動和自我,不停與他人爭辯,因此不被村民理解。屢次受挫后,慢慢調整了工作方式,變得更有擔當,開始懂得站在村民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最終成長為一名一心為民的黨的好干部。在工作過程中時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為了給金灘村村民通電,使出了渾身解數,可以不顧個人形象。在金灘村蘑菇滯銷的時候,敢于反抗上級領導搞的形式主義,說出真話為民著想;李水花這個貧困地區(qū)的可憐女孩形象也是栩栩如生。她反抗命運不公,眼中所閃爍著的是對未來和自由的渴望。但她又孝順有擔當,為了保護已經收了禮金的父親,她最終還是放棄逃婚接受安排。結婚后又遭受變故,丈夫失去雙腿不能勞作,她不離不棄的照顧,不向命運屈服,不停奮斗最終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得寶、麥苗、水花、白校長、尕娃、李大有、涌泉村的村民們,他們作為普通老百姓,他們真實、善良、積極向上的熱愛生活,不斷用自己的力量建設著家鄉(xiāng);馬得福、楊縣長、馬喊水、凌教授、陳金山、吳月娟,這些人是扶貧干部的縮影,他們敢擔當,敢付出,有作為,先百姓后自己,這種美好的品質是所有奔赴在扶貧攻堅一線干部的共性,這就是這個時代最值得推崇的美好品質。這些人所承載的就是這個社會一定要不斷傳播的真善美。
(三)強烈的信念感
作為“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接檔《大江大河2》,《山海情》只是個開始。被網友盛贊為“最接地氣的扶貧劇”的《山海情》,很有可能將會引發(fā)一波新的影視熱潮,把扶貧題材發(fā)揚光大。從評分和口碑來看,《山海情》確實得到了很多受眾的認可,認可的前提是劇作本身能吸引觀眾,讓觀眾感同身受,有情感的共鳴。“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1]。這個土里土氣的劇,從環(huán)境的土,到服裝造型,再到一開口就可以把你帶到村里的“土話”,讓這部劇更加接地氣,符合了真正的現(xiàn)實。也把觀眾拉進了那個泥土芬芳的年代,喚起了觀眾的鄉(xiāng)土情懷。
創(chuàng)作者積極響應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來的:“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劇中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為了美好的生活擼起袖子加油干,他們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所以不斷的在奮斗。馬得福作為扶貧干部在自己的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不僅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他自己也有更多的機會更好地服務百姓;得寶跟著養(yǎng)菇教授養(yǎng)菇,自己開始承包工程,最后日子過得風聲水起;水花拖著女兒和殘疾的丈夫仍能不被生活壓垮,她不屈服于命運,不斷努力,養(yǎng)菇、開店讓生活越過越紅火。他們奮斗出的幸福生活一定程度上激勵著廣大的受眾,也讓我們普通的受眾堅信只要不斷去努力,不停去奮斗,一定會有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這又傳遞出了另一個深層次的價值——信念感。唯有相信才有可能,當我們相信幸福是可以奮斗出來的時候,然后去踐行它,就成了。這個劇就是“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踐行劇。全劇按照時間線來敘事,扶貧故事隨時間推移,一步步的向前,一個個困難的迎刃而解,那都是因為內心有無比牢固的信念,一定能把金灘村變成另一個“塞上江南”。在筆者看來整部劇傳遞出來最深刻的價值觀就是信念感,我國要實現(xiàn)的目標是全民共同富裕,一個都不能少。在這種極強的信念感之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實現(xiàn),祖國必將繁榮昌盛。
(四)引發(fā)受眾共鳴
受眾能從劇中感受到崇高感,體會到傳播者為實現(xiàn)創(chuàng)作價值的堅守??磩〉倪^程中一種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一是對吊莊移民的老百姓的敬仰之情,二是對奔赴在扶貧前線的扶貧干部的崇敬感。劇中展示的是閩寧鎮(zhèn)脫貧的過程,其實這是全國脫貧之路的縮影,都是從艱難困苦中奮斗出來的。十年磨一劍,也很適用于每一位參與脫貧攻堅的干部。“崇高判斷既然以普遍人性為依據,它就具有普遍有效性,我認為崇高的事物,在同一文化環(huán)境中的人們也必然認為崇高,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崇高判斷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就基于此” [2]。在筆者看來,這群奔赴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一線的扶貧人就是崇高的代名詞。那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每個人都是戰(zhàn)士,為了戰(zhàn)勝貧困,每個人都在時刻準備著,不敢有絲毫的松懈?!渡胶G椤凡粌H是一部記錄扶貧故事的電視劇,更是一種號召,每個人置身其中,受眾只記得集體榮譽感,只會看到整體,沒有個人。中國人歷來強調的就是一種集體大于個人的哲學觀,這部劇滿足了很多人的內心期待,同時也喚起了深藏在大家內心對黨的好干部的崇敬感。黨和國家的好干部就應如是。
黑格爾說:“崇高要求人認識到自我是有限的,以及他同上帝之間的疏遠是不可逾越的”[3]。當馬得福知道自己一個人不能幫助鄉(xiāng)親們解決賣菇問題的時候,他便開始想辦法求助,并不是一個人自己扛,這才有了全市全縣各個機關部門食堂開始天天吃菇的事兒。得寶為了讓姑姑的病好起來遠走他鄉(xiāng)去新疆找尕娃,找了大半年還是沒找到。得寶在去往新疆尋找尕娃的路上吃遍了苦頭,一邊打工一邊尋找尕娃的下落,最后還被卡車司機賣到了黑煤礦上,差點死在一場礦難中。盡管如此,得寶還是沒有在新疆找到尕娃,只能灰溜溜地回到了金灘村。得福是干部,得寶是普通群眾,他們都不是無所不能的,他們讓受眾感受到的崇高恰好是他們敢于承認自己能力的有限,但又愿意去用自己的有限能力去創(chuàng)造無限。
三、結 語
綜上所述,電視劇《山海情》無論是從創(chuàng)作主題的選擇,還是人物的塑造,以及受眾接受和傳播者創(chuàng)作價值堅守上,都屬于難得一見的國產好劇。反觀近年來我國的電視劇市場,有一部分電視劇為了收視率唯流量、明星馬首是瞻,有時甚至會看到價值觀、人生觀扭曲的電視劇,更別提傳播者的價值堅守了,這個時候《山海情》的出現(xiàn)著實讓人眼前一亮,不僅給正劇市場指明了道路,更是為中國電視劇市場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筆者期待未來的中國電視劇都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傳播價值堅守:1.正確的價值觀。不能只追求娛樂,還需要在劇作中滲入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作為傳播內核;2.積極的主題。挖掘生活中更多的真善美,傳遞社會上更多正能量的故事;3.真實的情感。真實是最能打動人的,刻畫人物應該要有血有肉,不能一味地吹捧和貶低,特別是正劇里對領導干部的刻畫要客觀公正,不能套路化的敘事,要用真情實感來打動人。對普通人物的刻畫也應該有自己的堅守,不能為了追求矛盾沖突而忽略情感真實性的表達。雖然中國電視劇市場的發(fā)展仍然任重道遠,但筆者也相信《山海情》這樣的良心劇會越來越多。
參考文獻:
[1]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繆朗山.古希臘的文藝理論.德國古典美學散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 (英)鮑桑葵著.彭盛譯.美學史[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