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莉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農機安全監(jiān)理所)
小麥作為常見農作物的一種,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小麥籽粒淀粉含量高達80%,蛋白質含量在8%-15%之間,同時還包括2.0%的脂肪與礦物質,所以更能夠滿足人體生理需求,也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在栽培小麥期間必須要了解栽培特性才能夠提高小麥的經濟價值,這也是當前栽培小麥的關鍵點。但是當前各個地區(qū)種植小麥,對于栽培特性的了解與認知還需要進一步深入,這也直接關系到小麥種植的經濟價值。
根據(jù)小麥品質主要劃分為普通小麥、優(yōu)質強筋小麥,按照小麥種植的不同時間段,也可以將其分為春小麥、冬小麥。其中北方地區(qū)多種植白麥,這類小麥作物有極高的品質保證,且不含大量雜質,而南方地區(qū)多種植紅麥,品質與冬小麥相比較低,出粉率低于白麥,因為春小麥適合嚴寒地區(qū)種植,所以產量也比較少。
小麥作物是我國所有種植農作物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要想保證最終作物品質,必須要在栽培種植階段加強重視。分析小麥栽培特性需要分別從幼苗期、器官建成期、籽粒形成期、引種、品種布局等不同階段展開討論:
第一,幼苗期。包括小麥作物的出苗、越冬等階段,在幼苗期的小麥是營養(yǎng)生長最為關鍵的時期,主要工作是培育壯苗,并且也直接關系到最終小麥穗數(shù),是壯稈大穗的關鍵階段。如果小麥幼苗期周期比較長,期間播種與肥水等行為均有適合的條件,也能夠優(yōu)化小麥葉片與次生根等,幼穗分化小穗源實體數(shù)量也會增加。
第二,器官建成期。主要包括小麥的起身、拔節(jié)與開花等階段,在器官建成期小麥會長出所有葉片,節(jié)間穗分化結束。這一階段要注重小麥營養(yǎng)與生殖生長,做好穗數(shù)鞏固、壯桿培育等工作。因為器官建成期的周期比較長,結實器官分化也會歷經較長的時間,若栽培階段能夠保證充足的肥水,必然會分化大量小穗。
第三,籽粒形成期。該階段主要是指小麥的開花期至成熟期,通常籽粒形成期的營養(yǎng)生長結束,開始生殖器官生長,直接關系到小麥結石粒數(shù)與最終的作物品質。籽粒形成期周期與灌漿時間關系緊密,且栽培的肥水條件也直接影響到子粒是否飽滿,所以種植人員要對這一階段的小麥生長加以重視。
第四,引種階段。小麥品種的引種需要重點考慮發(fā)育特性,北方地區(qū)小麥的冬性品種若在南方地區(qū)種植,很有可能會受到溫度影響而降低最終的作物品質,所以引種是小麥種植諸多栽培特性中相對重要的內容。
第五,品種布局。小麥具有耐寒性的特點,如果種植冬性品種或是半冬性品種,需要建議考慮早播,若栽培冬性品種可以早茬種植。因為春化階段周期比較短,小麥幼苗發(fā)育速度快,這時播種較早會在光照作用的影響下受到凍害,所以,品種布局階段必須要結合小麥品種決定播種階段。
由此可見,小麥種植過程中總結栽培特性還需要做好栽培管理工作,從分葉階段開始直至成熟,遵循“苗齊早分葉”原則,保證小麥成長所需營養(yǎng),待齊苗之后施速效肥,每年冬至后施加有機肥,分別起到加速成長與鞏固營養(yǎng)的效果。小麥越冬階段栽培人員要壓麥,可以提升小麥抗倒性能。除此之外,凍害與蟲害的預防也非常關鍵,能夠保證小麥作物品質。
根據(jù)種植經驗總結小麥作物具有耐寒性、耐旱性與耐儲存性等特點,可以在干旱與低溫等惡劣環(huán)境下生長。在栽培階段保證良好的灌溉,加強病蟲害預防工作便可以保證小麥作物產量。與此同時,小麥栽培具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最為常見的是小麥粒食用價值,可作為食品原材料,制作面條、面粉等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面食;麥麩是飼養(yǎng)家禽的重要材料,經過加工之后成為飼料;小麥秸稈同樣具有經濟價值,可以作為工藝制品的原材料,也能夠在造紙生產中運用,或是直接用于燃燒。在食用方面小麥作為面食的直接原材料,可以起到強筋健骨的作用,因為小麥中蛋白質、淀粉含量高,脂肪含量較少,而且其中還包含多種維生素與礦質元素,能夠降低人體內雌激素含量,預防乳腺癌疾病。
綜上所述,小麥作為我國非常重要的農作物,為了保證不同品種栽培品質,要全方位總結栽培特性,根據(jù)小麥作物成長的各個階段制定栽培方案,并且明確這一農作物的經濟價值,能夠通過高品質的小麥作物實現(xiàn)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