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剛
(新疆克孜爾水庫管理局,新疆 拜城 842313)
克孜爾水庫自1991年下閘蓄水以來,泥沙淤積問題十分嚴重。2017年實測淤積總量3.2億m3,其中:死庫容淤積1.286億m3,占死庫容的98.94%,興利庫容淤積1.91億m3,占興利庫容的40.2%;正常高蓄水位1149.6m以下淤積3.2億m3,庫容損失52.92%(見表1)。水庫運行20多年來,雖然采取了異重流排沙、低水位渾水排沙、導流堤與排沙渠聯(lián)合輔助排沙等排沙措施,但從1992年以來水庫年入庫沙量和出庫沙量分布圖(如圖1所示)看,排出的沙量與入庫沙量相比,僅占14.5%,大量泥沙仍淤積在庫內。
表1 克孜爾水庫原初設特征水位泥沙淤積統(tǒng)計表
克孜爾水庫多年平均入庫年徑流量26.2×108m3, 多年平均含沙量約4.46kg/m3,多年平均懸移質輸沙總量約1318.42×104t,入庫水、沙量在年內的分配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汛期水量占年水量的58.3%、沙量占年沙量的90.0%,輸沙量及含沙量年內分配極不均衡。
挖掘機配以拖拉機、載重汽車清淤雖然是一種直接、實效的方法,但只適合旱地小范圍作業(yè);挖泥船清淤機動性好,取料濃度大,耗水量少,但適合水深較淺的平原水庫,不適用于深水水庫大規(guī)模清淤作業(yè),且所需外加動力較大;目前,克孜爾水庫的泥沙淤積總量達3.2億m3,無論運輸機械或挖泥船,清淤成本都非常高。
克孜爾水庫干流和庫區(qū)地形復雜,存在河道擴展、直流彎曲、匯流等現(xiàn)象,削弱了干流異重流的行進能量,障礙了異重流向排沙建筑物行進;低水位或空庫沖沙是指滯洪期間庫區(qū)水流保持一定流速,細顆粒泥沙來不及大量沉積就被水流帶至壩前而排出庫外,而克孜爾水庫下游雖有五一和躍進兩座平原水庫,但由于流域內3座水庫隸屬關系不同,實行聯(lián)合調度后如何實行水量再分配,如何打破傳統(tǒng)的分水比例涉及各方利益,協(xié)調實施難度大,所以克孜爾水庫汛期低水位清淤實施難度高。
圖1 克孜爾水庫年入庫與出庫沙量柱狀分布圖
為使水庫低水位運行,根據(jù)水庫目前的運行方式,每年5月下旬—6月中旬棉花播前水將無法調蓄,此外,6月中旬開始的棉花灌溉高峰期,若無水量補給,實施空庫運行后,上游河道來水較少時無法滿足灌溉需求,勢必影響下游灌區(qū)的農業(yè)灌溉。
“庫中庫”泥沙處理技術主要原理是將庫區(qū)隔離成“內庫”區(qū)和“外庫區(qū)(如圖2所示),兩者通過橡膠壩或者閘門進行連通,其主要原理是通過“內外庫”聯(lián)合調度的方式確保汛期“外庫”空庫運行進行水力沖淤;其主要構想是“內庫”采用自吸式管道清淤等成本低、效果好的清淤技術將淤積泥沙排出庫外,使其成為永久庫容,“內庫”水量主要用于灌溉補給,“外庫”汛期入庫洪水超過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時才攔洪,平時不調蓄,利用汛期河道流量大、流速高的特點進行空庫沖沙;其主要運行方式是非汛期“外庫”水位高于“內庫”水位,“內庫”蓄水;汛期“外庫”實現(xiàn)空庫沖沙,將當年入庫沙量排出,并逐步恢復“外庫”庫容,當天然來水不足無法滿足灌溉需求時由“內庫”補水確保灌區(qū)農業(yè)灌溉;其主要目的是解決機械清淤成本大,空庫沖沙影響灌區(qū)灌溉以及如何防止清淤后再度淤積等技術難題。
圖2 克孜爾水庫“庫中庫”清淤布置示意圖
根據(jù)懸沙運動的紊流擴散理論,泥沙濃度沿垂向分布不均,表層水流泥沙含量低,而底層含量則相對較高,“庫中庫”泥沙處理技術方案因“內庫”與“外庫”彼此隔離,汛期“內外庫”聯(lián)合調度時,表層水流進入“內庫”,而底層泥沙含量高的水流則從“外庫”經(jīng)排沙涵洞排至庫外,因此,“內庫”不會產(chǎn)生新的回淤,可以保持永久庫容。
根據(jù)近幾年水庫實際運行情況:每年4月5日左右水庫基本處于空庫運行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4月25日才關閘蓄水,5月10日開始進行小麥二水灌溉,5月25日開始關閘蓄水,6月10日開始棉花頭水灌溉。
從4月25日空庫開始,截至到6月10日,根據(jù)河道多年平均來水量預測,進庫水量20180萬m3,灌區(qū)需水量12116萬m3,水庫實際蓄水量8064萬m3,按照“庫中庫”設計思路,該部分水量全部存放在“內庫”中,6月中旬開始用天然河道來水進行灌溉,即“外庫”以敞泄的方式運行,灌溉不足水量可以由“內庫”補給,因此“外庫”空庫沖沙對灌區(qū)的農業(yè)灌溉影響較小。
5.3.1“內庫”壩體可以改變“外庫”水流流向,起到導流排沙作用
克孜爾水庫泄洪排沙洞由施工期的導流洞改建而成,初設時為了盡可能考慮到泄流排沙建筑物良好的抗震條件,排沙洞底孔在平面上布置于河道左岸,從庫區(qū)原河道流勢看,排沙涵洞不處于主河床上,與排沙流路不吻合,從而影響排沙效果。
庫中庫模式的“內庫”壩體不僅僅是擋水,而且同時可以起到導流排沙的作用,“內庫”壩體布局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水庫蓄水和排沙效果。為增加排沙效果,充分利用“內庫”壩體將干支流主流導向排沙洞前,可以通過模型試驗研究“內庫”壩體的最優(yōu)布置方式,從而徹底改變初設排沙涵洞設計布置缺陷。
5.3.2“內庫”壩體可以束窄“外庫”河床寬度,提高水流流速
通過修建“內庫”壩體,將“外庫”河床沿寬度方向進行人工壓縮,可以增大水流速度,從而使沖沙效果更加顯著。
5.3.3汛期天然來水流量大、流速高、沖沙時間長,“外庫”空庫沖沙效果明顯
2017年從4月10開始將閘門提空,水庫初次進行空庫沖沙,一直持續(xù)到4月22日,空庫運行14天,出庫流量維持在36.86m3/s左右,根據(jù)水文監(jiān)測資料表明:水庫敞泄期間上游進庫沙量2.19萬噸,出庫沙量248.78萬t,水庫實際清淤246.59萬t,平均排沙比在44386%左右,空庫排沙量占全年排沙量660萬t的37.69%。平均懸移質輸沙率達2057kg/s,最大達到6440kg/s。
2018年的空庫運行時間從4月5日開始,一直持續(xù)到4月25日,出庫流量在30.43m3/s左右,根據(jù)監(jiān)測資料表明,空庫沖沙時間21d,進庫泥沙總沙量0.36萬t,出庫泥沙總量91.59萬t,水庫清淤約91.23萬t,平均排沙比為22316%左右,空庫排沙總量占全年總排沙量173.08萬t的52.92%,出庫平均輸沙率825.76kg/s,最大僅為1470kg/s。
2019年空庫沖沙時間從4月6日至4月24日,總共持續(xù)時間19d,平均出庫流量45.9m3/s,進庫泥沙總量0.547萬t,出庫泥沙總量407.239萬t,實際清淤406.692萬t,排沙比在74450%左右,空庫運行排沙量占全年總排沙量460萬t的88.5%,平均懸移質輸沙率達2480kg/s,最大達到8990kg/s。
從2017—2019連續(xù)3個年度的空庫運行資料表明:沖沙流量越大,排沙比越高、輸沙率越大。2019年的排沙比、輸沙率遠遠大于2018年,主要原因是2019年的沖沙平均流量45.9m3/s左右,而2018年4月的沖沙平均流量則在30.43m3/s左右。
若將沖沙時間放在汛期,河道天然來水多年平均流量均在100~180m3/s附近,遠遠大于4月份的進庫流量30~45m3/s,水流流速增大,且空庫沖沙時間將大大延長,根據(jù)有關研究資料表明:當汛期低水位排沙時間為 40d 時,其排沙量為 913.75萬t,基本可使汛期入庫泥沙全部排出庫外,維持水庫現(xiàn)有庫容不再變化;當?shù)退慌派硶r間在 47d 時,其排沙量為 1073萬t,同時非汛期拉排量為 9.8萬t,二者之和為 1083萬t,則可保持水庫全年進出庫泥沙總量持平;而當?shù)退慌派硶r間為 50d 時,其排沙量為 1142.19萬t,不僅解決了汛期入庫泥沙出庫問題,同時排沙量比多年平均年入庫泥沙總量1083×104t 多出 59.19×104t;水庫死水位對應庫容將在 2049年得到恢復[1]。由此可見,汛期空庫沖沙效果非常顯著。
經(jīng)了解,挖掘機配合自卸汽車清淤費用在13元/m3左右,而最便宜的自吸式管道清淤費用也在8元/m3左右,克孜爾水庫的淤積量達3.2億m3,機械清淤費用非常高,但由于汛期河道來水量大,沖沙持續(xù)時間長,若“外庫”汛期實現(xiàn)空庫沖沙,可以大大減小清淤成本。
克孜爾水庫防洪高水位1151.89m,汛限水位為1145.75m,設計防洪庫容為2.64億m3,汛期兩庫同時參與防洪運用,“外庫”空庫迎洪,只有在入庫洪峰流量大于下游安全泄量750m3/s時,水庫才參與攔洪,此時,因“外庫”空庫運行,防洪高水位1151.89m以下的庫容均可參與攔洪,實際防洪庫容與設計相比將增加1億m3左右(按2017年的水位庫容曲線計算),將極大地增加水庫的調洪能力,確保下游的防洪安全。
根據(jù)水庫調度規(guī)程,入庫流量大于安全泄量750 m3/s, 即Q天然>Q下游安全,在庫水位低于防洪高水位1151.89m時,按安全泄量750 m3/s下泄,在遭遇大洪水(如2016年40年一遇洪峰流量為3420 m3/s)且?guī)焖坏陀诜篮楦咚?151.89m時,如按750 m3/s下泄,仍有大量攜帶泥沙的洪水攔蓄在水庫并產(chǎn)生大量的淤積,由此可見,發(fā)生大洪水時汛期并不能將泥沙全部排出庫外。
因壩前泥沙淤積深度近20m左右,覆蓋層大,如何選擇筑壩材料、壩體形式、布局模式和施工方式,需通過實體模型試驗研究優(yōu)化“庫中庫”布局形式及運行方式。
初期階段,“內庫”清淤后底部高程勢必低于“外庫”,供水階段“內庫”的水如何流出,是否需要在主壩上重新修建灌溉沖沙閘涵;蓄水階段,“外庫”的水流如何進入“內庫”,是否需要在“外庫”修建導流堤還需做進一步論證。
不同庫水位與泄水排沙建筑物運用組合下,“外庫”庫區(qū)沖刷方式、影響因素和沖刷效果;不同庫水位下“外庫”外庫空庫沖砂的最佳流量及持續(xù)時間;有利于庫容恢復的內外庫聯(lián)合調度方式等還需做進一步的研究論證。
“庫中庫”泥沙處理技術目前還只是處于初步設想階段,從以上分析可知,該方案可以解決空庫沖沙對農業(yè)灌溉的影響,提高沖沙效果,減小清淤成本,同時還能使清淤后的庫容不再產(chǎn)生二次淤積,對西北地區(qū)植被稀少,汛期河流含沙量高尤其是干旱缺水地區(qū)的水庫清淤有廣闊的使用前景,但國內還沒有同類型的水庫泥沙處理技術實施先例,還要根據(jù)水庫實際調度運行及泥沙淤積情況在筑壩材料、壩型、施工方案、“內、外庫”聯(lián)合調度方式等方面做大量的基礎工作并進行相關的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