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方 菲
因為讀書,女兒住在父親家。去年春天,父親將整個院落都出租給了一家廣告公司,一家人都得搬出來。
搬家的那幾天,屋里屋外亂糟糟的,到處是雜物。我去給女兒收拾東西,她問我有沒有看見一個裝有小紙條的盒子,我沒看到,她有些著急,我便去院子里準備丟棄的垃圾里翻找,雖沒有找到她的東西,卻見一堆信件散落在水泥地上。
頭天晚上剛下過一陣細細的春雨,躺在最外面一層的幾個信封軟塌塌的,被浸得微濕。上面的字都暈開了,藍色的字跡、黑色的字跡,在白色硬紙和黃色牛皮紙的信封上漫延,有些模糊,但仍可分辨。有幾個信封被拆開,信紙和信封分了家;有幾封開了天窗,郵票被單獨剪去。我翻看了一下,全是哥哥讀高中時同學們的來信,歷史相當悠久,掐指算來,快三十年了。
我展開幾封折疊得整整齊齊的信紙讀下去。那時他高考落榜,正在復讀,同學們有的當兵、有的升學。原來朝夕相處的一眾好友,像離家的燕子一般,撲扇著翅膀從家鄉(xiāng)的巢穴飛到全國各地,紛紛給留守的他寫來介紹近況、暢憶友情以及為他加油的信件。雖然我讀到的這些信件文采普通,敘事簡單,但那些字都寫得相當好看,飄逸靈動者有之,剛勁俊秀者有之,間架結構,一筆一畫都頗見功力。信封上的字龍飛鳳舞,賞心悅目,讓人看了就禁不住贊一聲,一定是當年他們班里興起過硬筆書法風吧。
三十年前,電腦沒有普及,我們那一代人學習交流,全賴一支筆。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學校開的有毛筆課,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用一兩毛錢一支的狼毫,在米字格上練習點橫撇捺,俗稱“寫大字”。課上最開心的是發(fā)下來的大字本上有老師的紅筆圈點,紅色的圈圈越多,我們心里越高興。每個鮮紅的圈圈都是老師無言的贊揚,蕩漾著小小讀書郎的心湖,泛起開心的漣漪。那個時候的墨水大多有淡淡的臭味兒,但是并不覺得難聞。在條件簡陋的教室里,粗糙的課桌上,我們提起稚嫩的手腕,專注而認真地跟著老師的指點練習著、書寫著。
到了初中和高中,龐中華的字帖風靡一時。能擁有一本他的字帖,在同學們中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老師和家長常說,字是一個人的門面。作為學生的我們便以能寫得一手好字為榮,許多人都明里暗里和同學們在書寫上較過勁。有人上學期字還寫得歪歪扭扭、小小氣氣,一個暑假下來,作業(yè)本上居然端麗流暢、收放自如,令人刮目相看,惹來老師的夸獎和同學們的艷羨。漂亮的女生如果再能寫得一手清秀舒展的好字,那她的魅力值更會直線上升。學霸級的同學如果沒有一手拿得出手的好字,在某個時刻,也會突然扭扭捏捏不自信起來。
那個年代,受環(huán)境和教導的影響,許多人在求學階段,大概都或多或少練習過毛筆或硬筆書法吧。凝神注目、靜心書寫的過程,何嘗不是一次次性情與格局的修煉呢?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腦廣泛運用。現(xiàn)如今,提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當年練得刻苦不刻苦、勤奮不勤奮、字最終寫得好不好,如今看來,都不重要了。只是猶記得,打小時候起,那每一個習字時刻,都是一次橫平豎直端正典雅的人生啟蒙,留下崇實尚美的生命印痕。
學會了書寫的少年,不光在日復一日的書寫中,完成了一撇一捺的成人禮,完成了繁重的課業(yè),更能經由一支筆,表達和抒發(fā)。
閉上眼睛回想一下,曾經年少的我們,有那么一些時日,在搖晃著春天綠葉、吹拂著夏天涼風的教室窗前,在家里自習的書桌上,昏黃或明亮的燈下,借著或薄或厚的紙張鋪張開幽靜的小天地,留下過多少青春的墨跡、奔放的心潮!刻意抄寫過的那首詩?把某個名次定為下一個目標?認真鄭重而用力地寫下過誰的名字?發(fā)過什么樣的誓言?撕了寫、寫了撕的那些信紙,撕碎了多少欲吐還休的煩惱、憂愁、欣喜?呵,遙遠的少年時光啊,已經隨著丟失的筆跡塵封。但記憶的閥門一旦打開,腦海里依然流淌出汩汩滔滔的往事舊情,多少次搬遷都無法把這些故舊從記憶深處搬離。
是流逝的那些片段拼成了今日的我們,形成了每個人人格的雛形,書寫記錄和留存了人生的歷程。不能不說,那些保留下來的筆墨,確實是非常難得的心靈財富。其中記載的純真情感,經歷的青蔥華年,涌上心頭,瞬間清洗掉歲月的侵蝕。昨日之我,原來是那么潔凈,那么清晰,不曾走遠。今日之我,依然會為那些當初感動于內的事物落淚,為當初喜愛的事物沉迷。
我把發(fā)現(xiàn)信件的事情告訴了哥哥,他在電話那頭喜出望外:“給我留好,給我留好,我找了好久都沒找到??!”
我小心地收拾好那幾十封信件,將它們鋪在自家陽臺上晾曬干,然后像捧著稀世珍寶一樣,把它們交到哥哥手上。
你看,過去的時光安安靜靜躺在哥哥的手心,一點兒都沒有漏下去。
我更加替女兒丟失了裝紙條的盒子惋惜,深深理解她為什么聽說東西找不回來的時候喪氣地躺在被窩里傷心哭泣了半天。多年以后,丟失的字紙可能依然是她心中的遺憾。
這世上有許多看似華貴、令人孜孜以求的東西,其實于我們并沒有多少意義,而這些輕飄飄的紙張,卻帶著無盡的體溫和燙人的熱度,縱然隔了久遠的時光,依舊不曾冷卻。它們像一雙神奇的手掌,輕輕撫平心頭的皺紋,再次送我們回到那些發(fā)光的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