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近代藏書家王德森題跋考*

      2021-01-06 17:34:01楊艷燕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賑災(zāi)杜詩題跋

      楊艷燕

      (山西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 山西臨汾 041000)

      1 引言

      王德森(1857—1943年),字寶書,號玉堂,又號嚴(yán)士、彥士、鞠坪、漱六,晚號寒叟、忘翁、歲寒老人,江蘇昆山人,近代著名儒醫(yī)、藏書家。王德森幼承家訓(xùn),攻讀儒書,因目睹科場弊端,加之家境貧寒,乃棄舉業(yè),肆志于詩文。從光緒二十年(1894年)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間,王德森先后在昆山、高淳、蘇州、正儀等地書院、學(xué)堂任教。王德森精于詩文,著有《歲寒文稿》《歲寒詩稿》《養(yǎng)正庸言釋義》《勸孝詞》《吳門新竹枝詞》等。王德森酷嗜藏書,至老不倦,家中積書至萬卷。王氏在其40歲時所作《歲寒生自傳》中稱:“積二十余稔,環(huán)四壁,疊幾案,無非書也?!盵1]從大量鈐有“昆山王德森藏”或“歲寒老人家藏”印記的古籍、書畫可見王德森庋藏甚富。

      王德森作為昆山宿儒和著名中醫(yī),對地方文獻的保存與整理作了重要貢獻,這些逐漸引起關(guān)注。近幾年陸續(xù)有關(guān)于王德森在藝術(shù)、藏書方面的零星研究,總體來看,對王德森的關(guān)注點主要集中于他對地方文化的貢獻。筆者在山西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經(jīng)見兩種王德森舊藏,上有王氏手書題跋,內(nèi)容涉及王德森對賑災(zāi)問題的看法及其藏書活動,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和文獻價值,對考察近代文人的日常生活與思想有所補益。茲將其題跋輯出并加以考釋,以利相關(guān)研究。

      2 王德森議賑災(zāi)

      《陸陳兩先生詩文抄》卷一葉二十天頭墨筆題:

      今年谷貴,老米每升至六十余文,現(xiàn)秋收已豐,老米每升仍五十四、五、六不等,民不聊生,不更甚于古乎?光緒廿四年秋八月王德森書于吳門寓齋。

      卷一葉二十二天頭朱筆題:

      虛聲之法其效必速,但任術(shù)數(shù)非王者之道也,然救急之法可以從權(quán),或姑備一說可耳。

      卷一葉二十三天頭朱筆題:

      僧徒無行者多,聽其指分,弊必滋甚,此法斷不可行。且官不能以誠動人,而必借助于游僧之口,事縱有濟,可恥多矣,況未必有濟耶!

      按:此題跋輯自山西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藏《陸陳兩先生詩文抄》,清葉裕仁輯,合肥蒯德模安道書院刻本。八冊,半葉十二行,每行二十三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四周雙邊,單黑魚尾。該書外封皮簽條墨筆題:陸桴亭先生文鈔,鈐?。骸皬┦俊保ㄖ煳姆接。8鲀允兹~鈐?。骸袄ド酵醯律亍保ㄖ煳呢Q長方?。4藭型醯律}跋三則,均書于陸世儀《桴亭先生文鈔》卷一中的《救荒平糶議》之上。

      《桴亭先生文鈔》第一卷第二十葉《救荒平糶議》曰:“戊寅吳下旱蝗為災(zāi),禾谷罄盡,勢如岌岌然。當(dāng)時米價每升不過二十文,至如今歲,則春熟頗佳,災(zāi)荒無狀,似可為無恙也,而谷價踴貴,人心惶惑,每升不下四十文,蓋視大災(zāi)之年而更倍之?!薄拔煲鷧窍潞祷葹闉?zāi)”之事發(fā)生在清康熙年間,當(dāng)時米價從20文漲到40文,百姓不堪其苦,王德森由此聯(lián)想到光緒年間的社會狀況。光緒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間(1896—1898年),江蘇連年發(fā)生大災(zāi)害,水災(zāi)、旱災(zāi)交替發(fā)生,田地被毀,糧食失收,糧價昂貴,搶米風(fēng)潮迭起。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兩江總督劉坤一在致漕運總督松椿的書信中稱“秋霖連綿,山河合溜,稻粱菽麥,旁及菜蔬,霉?fàn)€溧流,一時俱盡,城縣村落,十室九空”。劉坤一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二十九日的奏折中亦稱“災(zāi)歉頻仍,積困未蘇,又遭水患,次貧之戶亦復(fù)轉(zhuǎn)為極貧,數(shù)百萬災(zāi)黎,嗷嗷待哺”[2]。王德森所記光緒廿四年1升米60文錢,則1石米需要6 000文錢,“光緒廿一、廿三年江南各地一兩白銀折算1 200文錢”,也就是5兩銀子才能買到1石米。清末雇工每月的收入大約1兩白銀,而“長工(一年)工價一般在紋銀8兩左右”[3],與之相較,足見米價之貴。王德森所指米價昂貴,當(dāng)為這一時期江南地區(qū)連年被災(zāi)之情形。江南自古為富庶之地,也是災(zāi)害頻仍之地。及至晚清,由于內(nèi)憂外患的刺激,種種社會因素與自然因素的作用,江蘇地區(qū)的自然災(zāi)害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歷史上最嚴(yán)重的程度。另外,米價上漲與晚清外貿(mào)入超、賠款匯出造成的白銀外流有一定的關(guān)系,這種上漲也具有通貨膨脹的性質(zhì)。

      后兩則題跋是王德森對賑災(zāi)問題的理解?!惰跬は壬拟n》第一卷第二十二葉《救荒平糶議》曰:“宜悉訪富僧富賈諸囤囷積米處,各給以示,示曰:谷價騰涌,民庶難食,聞爾富有積粟,幸勿全放,各量留數(shù)囤,以備官糶。官糶之價不過比市價稍減,必勿虧爾原值。如給示之后,谷價漸平?!蓖醯律J(rèn)為在富僧富賈積米處張貼官糶告示,富僧富賈為牟利,必然將自己囤積的糧食出售,這種虛張聲勢之法雖然很快能使谷價降下來,然而不是長久之計,只可作為賑災(zāi)的權(quán)宜變通之法。

      《桴亭先生文鈔》第一卷第二十三葉原文曰:“俾勸諸縉紳大戶出粟濟饑,且令轉(zhuǎn)諭僧徒,令各處興舉施粥道場,鄉(xiāng)城村落無不周遍。其施粥之法,一聽本僧指分,官府不復(fù)監(jiān)制。待事后擇活人數(shù)多者,量行獎賞,當(dāng)必有不勞而成功者?!蓖醯律x到此處,對陸世儀的主張深有感觸,盡管僧人施粥會暫時解決一些問題,但并不是賑災(zāi)的根本之法,而且沒有官府的監(jiān)督,必定會滋生弊端。陸氏也談到“命僧施粥,非甚危迫,不必輒試”。王德森認(rèn)為賑災(zāi)還是應(yīng)當(dāng)以官方為主導(dǎo),通過平抑糧價、糾工興役等方式,從根本上解除災(zāi)情。

      中國古代的賑災(zāi)主要依靠兩方面的力量:一是政府的大規(guī)模賑濟;二是鼓勵民間捐獻助賑。在賑災(zāi)的諸種措施中,平糶、貸糧、散米是常法,而施粥則是臨時性的調(diào)劑辦法,是作為平糶、賑貸的補充,也是散米的補充。晚清時期,社會動蕩,災(zāi)荒連年,成千上萬的災(zāi)民背井離鄉(xiāng),淪為流民。政府財力匱乏,力不存心,官方的賑濟杯水車薪,難以濟事。在這種情形下,政府更要借重于民間社會的力量來完成賑災(zāi),以維持地方社會的安定。因此,官府常常會向鄉(xiāng)紳勸賑、勸捐,并且對捐輸積極者予以旌表。地方士紳往往本著惻隱之心做出種種義舉,以撫恤孤貧。除此之外,一些社會團體也會出于善心周濟災(zāi)民,比如寺廟往往于水澇饑荒之時直接參與賑災(zāi)事業(yè),施粥于災(zāi)民。盡管平糶、施粥等各種賑災(zāi)活動中不免有侵吞公款、中飽私囊的弊病,如王德森所言“僧徒無行者多,聽其指分,弊必滋甚”,“事縱有濟,可恥多矣”,但粥廠之弊“非法之弊,乃行法者之弊也”[4],開設(shè)粥廠仍是古代比較典型的救災(zāi)形式。

      3 王德森與曉山藏書

      《高季迪先生大全集》封面后襯葉有光緒壬辰(1892年)昆山王德森墨筆題識:

      此書于光緒庚寅得自陳墓館中,同時購得又有抄本《清河書畫舫》、錢牧齋《初學(xué)集》、馮復(fù)京硃批《錢注杜詩》、原板《吳梅邨詩文集》、原板《全謝山鮚綺亭全集》如干部,均有“曉山鑒藏”圖印,聞曉山姓郭,江震人。而余則得于陳墓王氏者也。后《杜詩》及《初學(xué)》兩書與友人貼換原刻《明史稿》一部。得后二年五月下浣重訂書此。昆山王德森。末鈐?。骸皬┦俊保ㄖ煳姆接。?。

      按:此題跋輯自山西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藏《高季迪先生大全集》十八卷,明高啟撰,清康熙長洲許氏竹素園刻本。四冊。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封面題:重訂原本/高季迪先生大全集/竹素園藏板。前有景泰元年(1450年)劉昌序,總目末有竹素園主人識,洪武乙卯(1375年)二月隴西李志光《高太史傳》。朱筆圈點。劉昌序首葉鈐印:“曉山鑒藏”(白文方?。ⅰ皬┦俊保ㄖ煳姆接。?、“王印德森”(白文方?。?。

      高啟(1336—1373年),字季迪,號槎軒,江蘇蘇州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與劉基、宋濂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

      高啟曾自選其詩900首,編成《缶鳴集》,未刻而歿。永樂元年(1403年)高啟內(nèi)侄周立刊刻《缶鳴集》增至1 000篇。景泰元年(1450年),徐庸以《缶鳴集》為基礎(chǔ),匯集了高啟近2 000首詩,編成《高太史大全集》刊行于世。卷首有劉昌景泰元年《高太史大全集敘》及胡翰、王袆、謝徽序。此后有明景泰刻成化五年(1469年)劉效重修本,明萬歷陳邦瞻、汪汝淳刻《明初四家詩》本《重刻高太史大全集》及康熙九年景泰本覆抄本。清康熙長洲許氏竹素園刻本竹素園主人序曰:“今板已漫滅,頗多舛訛,披覽之下,不無遺憾。乙亥春購得茲本,因而重加校讎,其間序次悉遵原板,間有闕一二,亦始仍之,而未敢遽改?!庇尚蛭目芍吮灸饲蹇滴跞哪辏?695年)竹素園主人許廷镕據(jù)徐庸刻本之重訂本。到光緒年間又有木活字本,卷首亦有竹素園主人序,應(yīng)為竹素園本之翻刻本。

      此書是王德森光緒十六年(1890年)在昆山陳墓做塾師時購得。原藏者為郭宗泰,號曉山,清乾隆、道光間陳墓人,生卒年月不詳。郭氏拜周莊鎮(zhèn)名醫(yī)鄭祥征為師學(xué)醫(yī)十年,行醫(yī)不求人酬。性好施貧,常于冬月置衣物施舍給貧寒者,甚至為接濟貧困不惜典當(dāng)而為之。王德森為清潘道根《隱求堂日記節(jié)要》咸豐元年(1851年)五月廿日郭曉山事略作注云:“余于光緒十六年館陳墓時,得書數(shù)種,上皆有‘曉山鑒藏’印。陳墓毗連周莊,蓋郭氏物也。”[5]即上述王氏題跋中所述抄本《清河書畫舫》、錢牧齋《初學(xué)集》、馮復(fù)京朱批《錢注杜詩》、原板《吳梅村詩文集》、原板《全謝山鮚埼亭全集》等幾種藏書。

      題跋中提到王德森用錢謙益《錢注杜詩》《牧齋集》及友人貼換得原刻《明史稿》一部。其中的《錢注杜詩》指《杜工部集箋注》二十卷,是錢謙益為杜甫之詩作的注,在眾多“杜詩注”中頗有影響。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下旨禁《牧齋初學(xué)集》《牧齋有學(xué)集》,旋波及錢氏所有著述,《錢注杜詩》亦在其列。王德森藏《錢注杜詩》為此書的原刻本,即清康熙六年(1667年)季振宜靜思堂刻本,此書為乾隆禁毀錢氏著作前《錢注杜詩》惟一刻本,且上有馮復(fù)京朱批。馮復(fù)京與錢謙益是好友,馮令其子馮班、馮舒投入錢謙益門下,二馮得以傳承錢謙益衣缽,繼承了錢氏的學(xué)術(shù)主張。王德森用《杜詩》及《初學(xué)》兩書與友人換得原刻《明史稿》一部,這種以書換書的方式在古代藏書家之間、藏書家與書商之間、文人之間多有發(fā)生,目的是互濟余缺,各得所需。

      猜你喜歡
      賑災(zāi)杜詩題跋
      夜讀(一)
      款、印、題跋對古書畫的鑒定作用
      姜宸英《選詩類鈔》題跋續(xù)考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4
      傅以禮《華延年室題跋》校補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6
      篆刻杜詩記
      藝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闡釋距離的微妙把握與闡釋體驗的差異性生成——以“杜詩”闡釋為例
      清末民初直隸商會的鄉(xiāng)村賑災(zāi)活動述略(1903-1928年)
      葉德輝《述學(xué)》題跋五種探賾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20
      硅寶科技:舉行雅安地震賑災(zāi)募捐儀式
      宽甸| 册亨县| 张家港市| 万年县| 哈密市| 宽甸| 阳曲县| 宁强县| 西城区| 前郭尔| 乌恰县| 普陀区| 太仆寺旗| 内黄县| 米脂县| 会同县| 杨浦区| 库车县| 哈密市| 文登市| 古田县| 涟水县| 扎兰屯市| 绥阳县| 资阳市| 盐亭县| 惠安县| 阳朔县| 汨罗市| 宾阳县| 江北区| 正定县| 崇礼县| 锦屏县| 会昌县| 个旧市| 东乌珠穆沁旗| 徐闻县| 金湖县| 繁峙县| 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