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珍
一天,兒子放學回來埋怨:“蔡老師真是的,哪壺不開提哪壺!”我一問才知道,語文課上蔡老師要求同學們背古詩詞,每天背三首,而且要求四人一組組成學習小組,兒子是小組長,負責監(jiān)督組員背,然后再由班長監(jiān)督組長背。
兒子最怕背古詩詞,用他的話說:“讀到嗓子冒煙都背不過!”我安慰他不要急,他嚷嚷起來:“班長每天都向老師報告,我能不急嗎?”
兒子自尊心強,不愿讓老師失望,我理解他的心情,便說:“那咱們一起想辦法吧!”
做晚飯時,我突然想起剛在網(wǎng)上看到的一個所謂“紅燈定律”:駕車上路,如果第一個路口碰到紅燈,那么接下來的幾個路口往往碰到的也是紅燈。假如在遇到第一個紅燈后改變行車路線或行車速度,就有可能避開接下來的一連串紅燈。
這讓我又想起了兒子剛上學時的一件事。那時候他表達能力不足,說話磕磕絆絆,總是“嗯、哦”半天才能說完一句話。我要求他說話不要“嗯啊哦啊”的,可他說得更磕絆了。
后來我改變思路,讓他把要說的話用拼音寫出來,照著拼音大聲讀幾遍以后再說出來。練習了差不多三個月,他說話不再磕絆了。
現(xiàn)在想來,這不就是“紅燈定律”中的“繞行”嗎?如今他背誦古詩詞有困難,是不是也可以“繞行”呢?我趕忙跟兒子溝通,建議他“繞道背詩”:先畫場景,再看圖想象背誦。
兒子喜歡畫畫,爽快答應。
兒子要背王昌齡的《送郭司倉》,我引導他先讀一遍詩,然后在腦海里想象出詩句的場景并畫下來。
兒子略一思索便很快畫出一幅畫:太陽照在門上,門前是一條叫“淮水”的小河。畫完,我讓他看著圖景,發(fā)揮想象說出詩句。他脫口而出:“映門淮水綠。”我拍手叫好:“詩畫相通,有了畫就不難想出詩,這個方法看來有效!”兒子高興壞了,又畫了第二句詩“留騎主人心”的場景:一頭牛下面一顆心,心上寫著“主人”倆字。第三句、第四句他如法炮制,很快就畫完了一首詩的場景。看著場景,他毫不費力地把詩背了出來。
原本半天難背一首詩,采取這種畫、背結(jié)合的方式,他很快就會背了,而且這個方法新鮮好玩,大大激發(fā)了兒子背詩的熱情,短短兩天時間,他就“畫背”了八首詩,徹底走出了背詩困境。
我趁機引導他:“學習遇到困難不要急,要多思考,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兒子連連點頭。我夸他善于動腦,思維敏捷。他興高采烈:“學習上遇到困難就像走路遇到紅燈,不能傻傻地等在那兒,只有多思考、多嘗試,才能更快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