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麗慧
(福建師范大學 法學院,福州 350117)
當今社會,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亦給社會帶來負面效應,如社交媒體迅速普及,文化娛樂蓬勃興起,偶像崇拜愈演愈烈,粉絲經濟大行其道,“飯圈”亂象屢有發(fā)生?!帮埲Α睖S為“怪圈”,這易對大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審視“飯圈”文化這一網絡催生的新生代文化現象及其對大學生的影響,已成為網絡時代下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飯圈”是傳統追星行為的迭代,是一種由追星粉絲對某一對象擁有高度的喜愛與認同而自發(fā)組成的娛樂社群,“飯圈”文化就是在現代粉絲圈子里形成的一種文化,本質上屬于青年亞文化。伴隨明星粉絲而崛起的“飯圈”文化具有如下特點:
粉絲是明星崇拜在網絡背景下的催生物。隨著網絡愈來愈嵌入到日常生活中,粉絲活動慢慢從自發(fā)狀態(tài)發(fā)展成自覺狀態(tài),從松散的崇拜團體發(fā)展為有組織的群體。當粉絲“升華”為“飯圈”,即意味著粉絲逐漸組織化、規(guī)則化、程序化、紀律化。[1]組織化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組織的規(guī)?;?。在技術迭代、媒介變遷的推動下,粉絲現象日趨明顯,“飯碗”規(guī)模日益壯大。二是組織的結構化?!帮埲Α睂哟呜S富、分工明確,有著組織機構化的特征。不僅專設管理層及工作組,而且根據區(qū)域和級別劃分后援會,組織管理結構更加細化,責任分工更加明確和完善。三是組織的制度化。飯圈內部有完善的制度規(guī)范,保證群體的內部運轉。[2]飯圈內部管理組織化意味在資本運作主體、粉絲以及偶像綜合作用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
“飯圈文化”體現出高度的交互性,飯圈低齡化也愈來愈明顯?!?020 年中國粉絲經濟市場發(fā)展規(guī)?,F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顯示,“90 后”里追星群體占比僅 26.78%,“95 后”為 50.82%,“00 后”則接近70%,學生黨則是粉絲中的核心群體,占比過半。上述統計數據表明“飯圈”成員年齡層次偏低,多數是青年學生。這些青年學生一方面面臨巨大的課業(yè)壓力,另一方面缺乏相應的精神滋養(yǎng),沉溺于網絡世界以在其中尋找精神寄托,偶像便應運而生,成為大學生網民的最佳精神寄托。有偶像便有粉絲。“飯圈”之所以在大學生中盛行,其背后折射出青年學生群體情感價值寄托的訴求。在“大粉”的情感動員和社群資本的裹挾下,大學生粉絲群體淪為“工具人”,在有意無意中接受利益群體的宰割。
“飯圈”以偶像崇拜為紐帶,以興趣情感為基質,以掌握資源程度為籌碼,以網絡平臺互動為手段,“抱團取暖”,共同構建自身所在群體的趣緣文化?!帮埲Α钡闹匾攸c是內部的等級化,這其實是對現實階層化的折射。內部的等級化在一定程度上固化“飯圈”內部的關系,從而使群體臻于相對穩(wěn)定,但是久而久之會造成圈內、圈外的分離化,“網絡”之圈與“現實”之圈的分裂,“圈外人”很難融入,影響大學生社會參與,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飯圈文化”的圈層性特征。
“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了人。”[3]“飯圈”是網絡化時代由明星崇拜而產生的新興網絡社群?!帮埲Α背搅藛渭兙W絡社群,還形成了新興網絡文化形態(tài)——“飯圈”文化?!帮埲Α蔽幕褪窃诂F代粉絲圈里形成的一種文化,是追星文化的一種,本質上屬于大學生亞文化。[4]隨著明星粉絲數量增長,“飯圈”文化亦野蠻生長,在“情緒動員”話語的催眠及“排除異己”的行為邏輯下,受“圈地謀利”的利益驅動,“飯圈”大學生成為資本利益者搶占資源的“工具人”。這無疑對大學生健康成長、價值塑造、思維方式和行為產生不利影響?!帮埲Α蔽幕鳛樾屡d的網絡文化形態(tài),以其運營組織化、個體卷入化、群體圈層化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消極影響。
“飯圈”乃脫離社會現實,沉溺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不可避免地會扭曲價值判斷,侵蝕主流價值觀。從“飯圈”營銷角度看,為了博眼球和賺取流量,“飯圈”的運營往往采用與主流文化相背離的方式進行“營銷”,通過過度應援與刷榜等方式以達到維護偶像的目的。飯圈“營銷”對大學生主體意識建構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從明星示范效應看,部分明星在明星的光圈下亦會喪失自我,吸毒、嫖娼、醉駕、斗毆等行為違反公序良俗,明星這些不良、甚至犯罪行為可能誘導大學生粉絲盲目效仿。從大學生自身角度看,在偶像至上思維邏輯的影響下,大學生群體沉浸于明星崇拜的虛假滿足和娛樂狂歡中,刷存在感,朦朧虛實界限,產生偏激行為。黨同伐異邏輯甚至會逾出網絡虛擬世界,延伸到現實世界。這在無形中會造成大學生人格缺陷,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喪失對自我價值的正確認知,甚至走上歧途。
畸形的“飯圈”文化有讓青年主體意識走向極化的風險,[5]這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和網絡生態(tài)的良性發(fā)展。在“算法推薦”的推波助瀾下,大學生群體陷入“信息繭房”,引發(fā)群體非理性思想和行為,包括:一是信息同溫層,加劇認知窄化。飯圈的實質是不同趣緣群體構成的興趣圈層,這客觀上造成了信息接收的同質化和圈層價值觀的封閉化,形成了“信息同溫層”效應。大學生粉絲只愿意接受與自己原有觀念、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相符合的信息,將自己“囚禁”在自身構筑的信息舒適圈中,陷入“信息孤島”。同時,圈層中被動跟風也可能導致個體認知狹隘,喪失自我判斷、決策能力。二是群體排外性,加深圈層固化。粉絲對偶像的崇拜具有偏向性,排除性是“飯圈”文化的顯著特性,這在無形中加深了圈層固化,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負面效應。首先,對自己的偶像盲目擁護,即不分是非地維護偶像的形象和利益。[6]其次,不同“飯圈”群體為了彰顯對自己偶像的推崇,相互抹黑攻擊對方偶像,這導致不同粉絲群之間的網絡罵戰(zhàn),在一定程度又加劇了群體極化。
在“飯圈”文化的誘導下,粉絲對明星產生了想象性投射:明星之成功即自我之成功。在明星的光環(huán)下,粉絲獲得一種“替代性滿足”。這即是說,在明星和粉絲之間存在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這一關系催生了價值捆綁。不同“圈子”的粉絲固執(zhí)地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往往會發(fā)酵為“網絡出征”、霸屏、排隊、圍觀等,這造成了網絡言論失范、催生了網絡暴力。出于情感宣泄,部分大學生粉絲用偏激代替理性,用謾罵代替冷靜,“飯圈”中“一言不合就開罵”已是普遍現象。在罵戰(zhàn)中,粉絲常使用侮辱性和貶低性語言,肆意展開人格矮化,以至人身攻擊。更有甚者,通過人肉搜索、泄露隱私,瘋狂辱罵、肆意造謠等方式對對方偶像進行道德審判。這嚴重破壞了網絡秩序,也侵害了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挑戰(zhàn)了法律的權威。
“飯圈”講求“應援見真情”,對大學生粉絲的消費觀影響巨大。從應援刷榜的“粉絲消費”逐步淪為娛樂狂歡的“消費怪圈”,不少大學生身陷“消費怪圈”無法自拔,漸漸淪為娛樂附屬物。一是“負債追星”塑造畸形消費觀。部分大學生在商品邏輯刺激中陷入“物的迷戀”[7],為明星無底線地刷票打榜、打賞消費,為送明星“C 位出道”,不惜通過信貸消費甚至高利貸進行拉票,沖銷量、攢人氣,用生活費投放廣告,購買應援產品。甚至為滿足自身窺私欲,不惜“一擲千金”探查明星隱私,消解無聊、壓抑的情緒。加之,不同粉絲群體甚至互相攀比,助長了攀比消費和盲從消費。二是資本騙局套路深。偶像及其背后資本助推了飯圈的形成并發(fā)展成制度性產業(yè),部分“粉頭”在網絡中迷失自我,借集資之名行詐騙之實,攜巨款潛逃,令粉絲群體被吸入集資、打榜、投票構成的資本魔窟,加劇娛樂圈的惡性競爭。
不良“飯圈”引發(fā)了諸多社會問題,給大學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為避免大學生被不良“飯圈”文化裹挾,當務之急要合力開方,對癥下藥治理“飯圈”亂象。
職業(yè)底“線”不能破,理性之“圈”不能出,要想破解“飯圈”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要用法律武器引導“飯圈”文化走向良性發(fā)展。一是強化網絡監(jiān)管。相關部門應當堅持依法管網,整治“飯圈”文化中流量崇拜的畸形風氣,打擊數據造假、暗刷流量、惡意炒作、不正當營銷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依法懲治不擇手段“收割”流量的資本方,持續(xù)整頓“飯圈”不良習氣。二是規(guī)范平臺責任。平臺應當規(guī)范運營管理,規(guī)范飯圈互動機制,落實網絡實名制,加強信息審核和把關,加大監(jiān)測和審查力度,及時干預和處理不當言論。三是加強行業(yè)自律。經紀公司要依法從業(yè),不得不擇手段地提高明星流量、話題度與曝光度,出現有違公序良俗的負面新聞,必須開展公關并限期澄清,不可放任粉絲罵戰(zhàn)演繹。流量明星不僅要提高自身作品質量,破除虛假數據營造的空中樓閣,也要樹立正面形象,自覺弘揚正氣。
要破解“飯圈”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當務之急是通過教育引導,促進主流價值理念打破圈層壁壘,浸潤大學生的心田。一是教育引導,強化思想引領。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主渠道的作用和課外實踐活動的育人作用,強化主流價值觀導向,引領主流價值文化傳播。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紅色偶像、英雄偶像的展示,糾正青年群體將偶像等同于娛樂明星的錯誤認知,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引導和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此外,還可以通過主題班會、辯論賽、演講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對“飯圈”文化等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以此為契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二是激濁揚清,提升思想定力。主流媒體要壓實責任擔當,積極搶占輿論陣地,掌握輿論話語權,勇當主流價值觀的“傳聲筒”,筑牢思想意識“防火墻”,糾偏大學生的錯誤思想,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tài)。
一是打造形象代言人,提升思政魅力。打造一批在學風引領、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社會實踐、自強不息、志愿公益等方面表現突出并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象代言人”,促進信息傳遞、提供生活服務,凝聚主流價值共識。二是選樹先進典型,加強正向引領。創(chuàng)新宣傳手段和方式,引導大學生了解明星類型的多樣性,積極選樹先進典型,挖掘教育資源。一方面,積極宣揚正能量的明星形象,發(fā)揮明星的榜樣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廣泛宣傳時代楷模、行業(yè)代表、先進模范的先進事跡,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精神動力。此外,家長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傳承良好家風,弘揚中華美德,發(fā)揮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
大學生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理性追星?!帮埲Α比后w的自我修養(yǎng)是扭轉畸形飯圈文化的有效途徑。大學生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自覺抵制不良“飯圈”文化的負面影響。一是提升媒介素養(yǎng)。大學生要增強自律意識,用道德準繩約束自己,依法上網、文明用網。通過自我監(jiān)督、自我覺察、自我管控、自我約束,規(guī)范自身行為,自覺抵御不良信息的入侵。二是提高鑒別能力,明確娛樂尺度和邊界,不隨波逐流,不盲目追星,樹立正確的偶像觀,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對待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