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蒙老師
素材是寫作的重要源泉,只有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學生寫作才能言之有物。作為家長,我們?nèi)绾螏椭⒆臃e累寫作素材呢?
一、和孩子聊天。
寫作,是用文字和別人交流。聊天,是用語言和別人交流。寫作和聊天在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聊天應該是輕松的自然的平等交換。我們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比如新學期一開學可以問孩子班級是否換老師了?聊一聊對新老師的印象。家長在認真聆聽的同時,還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用比較的思維,引導孩子關注一些細節(jié),比如新老師到班級的第一句話是什么?他跟原來的老師有什么不同?對比著回憶、思考,可以更好地激活孩子的思維。不僅如此,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多聊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孩子分享,讓孩子學會體察、學會理解、學會溝通。
楊萬里說:“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必有詩?!奔议L不僅要和孩子經(jīng)常交流,還要鼓勵孩子多觀察世界。家長要經(jīng)常把孩子帶到社會中、大自然中去,給孩子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一顆好奇心。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感受感動你的事物,讓孩子談一談自己觀察到了什么,對于孩子的描述不要進行評判性的評價,只要把你的感受也描述給孩子聽,與孩子形成交流的碰撞。比如游覽名勝古跡,家長可以提前搜集有關的歷史故事、傳說,與孩子探討名勝古跡背后的故事,這樣的交流就多了不少文化的底蘊,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寫作的素材。
二、陪孩子讀書。
古人云:“不學詩,無以言”,引導孩子多讀課外書,養(yǎng)成讀書讀報的習慣對于孩子寫作素材的積累至關重要。大量的閱讀,會使孩子的語言不斷豐富,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文字的搭配組合、情感的表達,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生命力。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讀讀故事類書籍,會有助于孩子認識周圍、學會交往,關注生活。比如五年級的同學,筆者比較推薦曹文軒的《青銅葵花》、黃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等書。《我要做好孩子》與孩子的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很容易從中得到共鳴,并去揣摩作者的語言文字。家長也可以給孩子的讀書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孩子一邊讀書一邊做批注,真正貫徹落實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家長要為孩子做出表率,和孩子一起閱讀,每天不少于20分鐘,幫助孩子學會思考、開拓視野、豐富情感。
從書中孩子獲得更多的間接經(jīng)驗,他們可以通過文字走進別人的生活,積累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長期以往,這樣的經(jīng)驗都可以轉(zhuǎn)化為他們的寫作素材。
三、讓孩子做事
現(xiàn)在的家長,眼里只有“學習”,不想讓“勞動”耽誤了孩子的學習。其實,勞動也是一種學習,一種生活。鼓勵孩子參加勞動,孩子在勞動中可以收獲更多。習作所寫的內(nèi)容實際上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只有通過親身的體驗之后,學生才能夠在勞動中有所感悟,并從中獲得對生活的真情實感,也才能夠從具體的勞動中積累到關于寫作的寶貴素材。
比如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作文題《記第一次洗碗》,如果沒有洗過碗,寫出來的內(nèi)容往往是空洞的、蒼白的。而親自體驗過,孩子才會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他會知曉洗碗的每一個步驟需要注意什么;會真切感受洗碗的動作,會清楚地了解碗底和碗面的不同洗法;甚至他還會知道洗碗會用到瀝水籃。一篇作文里,有了瀝水籃這個詞,就鮮活了。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積累了“名詞”,積累了動作,還積累了感受。
但是有些感受就像靈感一樣轉(zhuǎn)瞬即逝,因而,需要及時記錄下來,記日記就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寫日記。筆者建議給孩子寫日記的要求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短到只有一句話也行。但一周之內(nèi),得有一篇較長一點、像一篇作文的。這樣要求,孩子會樂于接受。只要孩子愿意寫,寫得認真,就要多欣賞孩子,哪怕只是寫得好的一句話都可以表揚,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孩子就會愿意寫、喜歡寫日記。
家長平時要尋找合適的機會讓孩子做事,引導孩子走進生活,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這樣才能夠讓生活元素逐漸深入到孩子的頭腦之中,才能夠?qū)崿F(xiàn)寫作素材的生活積累。
羅丹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對于寫作的素材同樣如此:“生活中從不缺少寫作的素材,而是缺少化平凡為神奇的寫作眼光和寫作能力?!碑斘覀儞碛信c別人交流的熱情,養(yǎng)成讀書和勞動的習慣,我們也就擁有了發(fā)掘?qū)懽魉夭牡摹盎鹧劢鹁Α薄?/p>
參考文獻:
1、趙民娣.讓“素材之花”在習作中綻放——小學語文寫作素材積累探究[J].課外語文,2019,(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