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潔
(太原市道路綠化養(yǎng)管中心,山西 太原030031)
城市林蔭樹,主要是指城市道路兩旁種植的樹木。這些樹木相互輝映,能夠形成獨特的覆蓋空間,這一空間通常被稱之為林蔭道,林蔭道在城市發(fā)展與交通運輸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中具有重要意義。截至目前,林蔭道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行道樹木上,如樹木之間的空間布局以及生態(tài)效益。只有更為全面認知林蔭道作用以及價值,對林蔭道進行科學評價,才能完善科學評價體系,不斷探索城市林蔭道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完善城市林蔭道建設,為城市后續(xù)林蔭道建設構建良好基礎,為城市規(guī)范建設打好堅實的基礎。
對于城市林蔭道景觀來說,不僅應具備美化城市作用,更應具備基本的交通以及休憩功能。這也意味著,在城市林蔭道建設工作中,應當結合公正、客觀評價體系,兼顧林蔭道建設過程中多項要求。同時要充分運用層次分析方式,解決林蔭道建設中存在的難點,并明確林蔭道評價體系量化指標,解決權重對林蔭道景觀評價問題,最終明確層次分析方式,構建起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诖?,本文對城市林蔭道評價體系指標以及權重加以分析與明確,希望能夠引起重視,完善城市林蔭道建設。
要想不斷完善城市內部林蔭道景觀,在具體工作中,應當結合林蔭道景觀建設各項指標,明確不同指標內容。例如,在評價體系構建中,目標層應以林蔭道景觀綜合評價為基礎。在具體評價體系構建中,林蔭道景觀評價體系應融合綠化、硬質、人文、空間、生態(tài)等多種內容,對林蔭道景觀加以綜合評價。其中,對于構建綠化景觀評價體系,應當重點關注林蔭道景觀樹種胸徑、樹冠投影所占面積、樹木枝葉密集度、單葉面積以及季相變化等多種指標,對綠化景觀進行分析。對于硬質景觀評價工作來說,應當結合建筑美景、路面、設施、硬質景觀配合度進行評價分析,確保林蔭道景觀與硬質景觀更為協(xié)調。其次,在人文、空間以及生態(tài)景觀評價中,應結合不同區(qū)域實際環(huán)境、旅游、文化、城市水平圖、休憩點、植物總體生長態(tài)勢與綠量、病蟲害等多種問題進行分析。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對林蔭道評價體系構建工作加以完善,并結合AHP評價方法,對各層指標進行深入分析、研究與計算,并結合各項占比權重,明確最終權重值。
對城市林蔭道綠化景觀評價工作加以分析,在實際評價過程中,應重點關注林蔭道綠化景觀的現場評價方式,明確城市林蔭道樹齡。以0.40m為林蔭道樹木最佳胸徑為評價標準,在0.40m左右的林蔭道樹木被評為優(yōu)級,小于0.10m將被定義為最低級。在評價中,將45分、60分以及75分另分為多個等級,對城市林蔭道樹木胸腔進行評價。對于林蔭道樹冠投影所占面積,在實際評價工作中,應結合圓形面積評價公式,對投影所占面積進行評價。同樣,結合胸腔,明確樹冠投影值,并將不同樹冠投影面積作為基礎,對不同的樹冠投影所占面積進行分級。對林蔭道景觀樹葉密集程度評價,應結合林蔭道樹木覆蓋空間,結合樹冠照片以及透光度,對樹葉密集程度進行分析。只有明確樹木透光度比例,才能根據不同比例制定評價標準,并對其進行分級處理。最后,應在實際評價體系構建中,以林蔭道樹木單葉面積為基礎。單葉面積評價指標,不僅能呈現樹木質感,更能為樹葉色彩與季相構建完善評價基礎。要結合不同林蔭道景觀評價指標,以分級評價方式,為評價體系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硬質景觀為城市林蔭道評價體系基礎,有利于評價林蔭道兩旁建筑外觀,確保建筑外觀與林蔭道互不影響。如果林蔭道景觀與建筑相互輝映,就能夠打造協(xié)調城市環(huán)境,提升城市整體美觀度。因此,在城市林蔭道景觀評價工作中,應結合建筑美感度指標進行分析,明確建筑景觀與林蔭道風貌是否具有一致性。以此為標準,對硬質景觀進行評價與分級。在這一過程中,做好建筑評價體系構建工作,還應結合路面景觀與林蔭道配合程度進行分析,在評價中,可以聘請專業(yè)人士對景觀配合度進行打分。在評價中,以賞析景色、道路景觀一致性進行分析,并對路面整體質感與顏色進行評定,評定的分數依舊為40分、60分、75分為3個等級。其次,在林蔭道與設施合理度評價中,依舊可以選用上述評價方式,對設施位置進行評定,同時進行評定等級劃分。最后,以城市道路清潔、融合度為評價指標,結合清潔度與融合度評價項目,對其進行分析,最終明確城市硬質景觀與林蔭道之間的評價方式。
為真實呈現林蔭道與城市之間的文化融合度,在實際評價體系構建中,應當結合城市人文背景、歷史文化、商業(yè)休憩點為例,做好深入調查工作。在調查過程中,應梳理歷史文化發(fā)展與脈絡,結合城市林蔭道體系,對城市林蔭道景觀進行綜合評價與分析。其次,在評價過程中,應對林蔭道各項功能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做好基礎評價工作,確保林蔭道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得到充分發(fā)揮。
在城市林蔭道評價指標分析中,應將城市林蔭道與城市空間結合到一起,并以此為城市基本評價體系,對復雜的城市與林蔭道結構進行分析。例如,在城市平面結構評價分析中,應結合硬質景觀以及林蔭道平面,確保這幾項評價指標能夠相互配合。在平面結構評價體系構建中,要對行道樹木、機動車道與覆蓋率這些指標,進行計算與分析。而在垂直結構評價中,應當結合城市道路總寬度,重點關注城市道路與林蔭道之間的高寬比,結合不同評價指標,明確所有評價項目所占比重,才能做好基本評價工作。
林蔭道樹木長勢、綠量如何,對評價體系構建具有重要影響。此外,在實際評價過程中,還應該結合樹木多樣性以及病蟲害發(fā)生等內容進行全方位分析,考察林蔭道整體樹木健康程度,并以此為基礎評價指標,做好樹木損傷、綠量多種評價工作。要結合不同因素,將評價項目劃分為不同分數,對評價總得分進行計算,才能充分應用各單項指數與分數,確定最終的評價體系構建等級,并以此為后續(xù)林蔭道景觀評價基礎。
在實際工作中,結合系統(tǒng)分析、專家咨詢以及要素分析等多種方式,對城市林蔭道建設工作不斷完善。這些不同的城市林蔭道景觀建設方式,都有著不同的適用環(huán)境。為提升城市林蔭道景觀綜合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可以在實際評價體系應用中,結合多種評價方式,結合兩種或是兩種以上的評價方法,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林蔭道景觀加以評定。在完善的評價體系內,明確林蔭道各項景觀指標,能夠從直接或是間接等幾大方面,為構建城市林蔭道景觀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