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秀清
揚州,瘦西湖,絕非浪得虛名。
應(yīng)朋友之邀,我和家人一起來到了揚州。吃罷中午飯,我們趕到瘦西湖公園售票處,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這個軍隊退休干部享受到了免費入園的待遇。
雨后的瘦西湖,水道逶迤迷蒙,兩岸的樓臺如海市蜃樓般神奇,我們沿著時寬時窄的水道行進,直達蜀崗腳下,一路走來,猶如欣賞一幅古樸典雅的畫卷,韻味無窮,但有一點遺憾,就是不知“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詩中的美女出現(xiàn)在何處,那悠揚動聽的簫聲來自何處,不得而知。
下船后,我們游興未盡。
老伴提示我說,你這是第二次游瘦西湖了,應(yīng)該有新的收獲。
我說,走馬觀花式的游覽,對每一個景點都不可能有深入的了解。
老伴認(rèn)同我的見解,她說,時間還早著呢,咱們選一個景點,仔細(xì)欣賞!
我們都欣然同意。
我從景區(qū)買到的一本小冊子《瘦西湖》中得知,橫臥湖心、獨具匠心、造型奇特的五亭橋,一向被認(rèn)為是瘦西湖最美麗的景觀,有人說,如果把瘦西湖喻為一位婀娜多姿的窈窕淑女,那么,五亭橋就是她腰間鑲嵌著五朵蓮花的腰帶。因此,五亭橋又名蓮花橋。我向老伴提議:“走,到蓮花橋觀景?!?/p>
拾級而上,登上矗立在湖心的蓮花橋,望見亭內(nèi)高懸著一幅用篆書寫成的“蓮花橋”的橫匾,老伴讓我站在橫匾下,給我拍下一張留影。我和老伴在亭橋合一的蓮花橋上,體會著大蓮花的藝術(shù)魅力。不錯,這是一朵盛開的蓮花,由五座建在橋面上的亭子組成,橋面和橋身圍欄石柱的頂部,有雕鑿精巧的石獅,亭頂有飛檐畫棟,黃瓦金碧輝煌。我愛蓮花,因為它亭亭玉立,雍容華麗,冠蓋群芳,而且出淤泥而不染,圣潔高雅。聯(lián)想到眼前的蓮花橋,其深厚博大的意蘊怎能不讓人驚嘆。有一位游客告訴我,中秋月圓之時,蓮花橋15 個橋洞中各自映照出一個水中的月亮,這真的很神奇,差點兒把我的魂勾走了。
“聽,簫聲!”老伴驚喜地喊了一聲。
“哦,《春江花月夜》,真好聽。”
“是播放的音樂。”
“咱們只能聽簫聲,不見吹簫人?!?/p>
“欠揍!你還想見杜牧詩中吹簫的美女呀?”
“不不不,逗你玩呢。別說了,聽簫?!?/p>
真是風(fēng)悠悠,水悠悠,簫悠悠,情悠悠。
簫聲時高時低,高如懸崖飛瀑,低如深潭微瀾;簫聲時急時緩,急如狂風(fēng)穿峽,緩如細(xì)雨吻花。簫聲時而低沉,時而婉轉(zhuǎn),時而豪邁,時而纏綿,讓我如醉如癡,整個靈魂都沉浸在蓮花橋的簫聲里了。湖面上,兩只黑天鵝也游過來了,挺起細(xì)長的脖子,昂起頭鳴叫著,仿佛為簫聲喝彩。我知道,在數(shù)萬首唐詩中,有一首揚州人描寫揚州景致的詩,被譽為“孤篇蓋全唐”,沒錯,這就是張若虛的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
聽著簫聲,我突發(fā)奇想:狹長的瘦西湖恰似一支洞簫,而坐落在湖心的蓮花橋,不就是吹簫的玉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