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珍 張忠
通過相關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階段學生出現(xiàn)肥胖癥普遍、近視癥頻發(fā)、運動能力逐漸降低,學生個人的綜合實踐能力不足,身體素質不斷下降等多方面問題。本文結合初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深入探究了“教、學、練、賽”一體化形式的體育課程模式,設計了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學習為根本目的,練習為主要手段,競賽為根本的教學方式。這種學習模式受到了廣大學生的青睞,對于優(yōu)化現(xiàn)階段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發(fā)揮著一定的實踐意義。
現(xiàn)階段,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中,不管是教學手段,還是教學思想,都存在較大偏差,需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完善,以此更好地滿足現(xiàn)代體育教學要求,在以往的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一味地注重“教”,并非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進行“學”,進而嚴重無視了“練”“賽”。隨著體育新課標的全面實施,“教、學、練、賽”一體化逐漸成為體育課程的根本教學目標,只有將其進行深度融合,才能保證體育教學具有一定規(guī)范性,完善體育教學中存在的缺陷?;诖?,本文深入探究了“教、學、練、賽”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的有效構建策略。
1 “教、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價值分析
1.1 有助于系統(tǒng)化認識體育課程,阻礙教學變性
基于體育課程角度,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學校賽事以及教學評價等模塊構建了整個體育課程。課堂教學主要以理論知識、技能以及方法等相關內容的學習為載體,實踐活動主要以復習鞏固、體能增強和習慣形成根本導向,學校賽事主要以提高技能運用能力、感受運動樂趣以及建立良好體育品格為基礎,教學評價主要以分析、反饋以及鼓勵學生健康發(fā)展為目標。然而“教、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完美的對應了體育教學構成模塊。所以,全面認識和了解“教、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手段,有助于體育教師準確把握體育課程各個模塊的價值,同時有利于阻礙課程模塊功能的不足而導致體育教學出現(xiàn)性質的改變。例如,在體育中考的巨大壓力下,體育課堂教學中發(fā)生了“考什么就授課什么內容”的應試教育傾向。在優(yōu)化學生身體素質的時代環(huán)境下,體育教學發(fā)生了“強度、密度以及負荷嚴重超標”的訓練活動教學傾向。導致這些問題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并未全面、多角度了解體育課程,將以往由課外實踐活動、學校賽事等相關模塊負責的課程任務一味地附加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以至于體育教學發(fā)生了目標群集、任務超標以及教學變性的現(xiàn)象。因此,全面了解“教、學、練、賽”一體化形式的體育課程,能夠讓教師對體育課程的實施形成全局觀,最大限度彰顯課程各個模塊的效能,為課程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提高良好服務。
1.2 便于有效創(chuàng)設教學單元,杜絕教學形式化
基于體育教學單元角度而言,“綱要”立足于“技術、體能以及運用”三個層面詳細劃分了以動作技巧、練習手段和運用策略為教學內容的不同形式的小單元。技術單元重視課本內容相關動作技巧的流程、要領以及要點方面的學習和掌握,體能單元重視促進課本內容復習、優(yōu)化和增強的專項體能練習,運用單元重視課本內容在體育項目的實際比賽中,或者平時生活中的靈活運用,單元測評強調體能、理論知識以及技能方面的教師評價與客觀評價。然而“教、學、練、賽”一體化的課程邏輯結構,不單單是“技術、體能以及運用”三個層面的內涵體系,而且彰顯了核技術單元的掌握,體能單元的訓練,以及運用單元的賽事之間的關系。所以,對“教、學、練、賽”一體化進行邏輯梳理,有助于教師科學合理的創(chuàng)設教學單元,進一步有效控制由于單元劃分不科學所導致教學形式化問題的出現(xiàn)。
2 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2.1 玩中學,掌握體育運動技術要點,以學激趣
隨著體育新課標的全面實施,對初中體育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在組織體育教學活動時,善于彰顯學生所占據(jù)的主體地位,并非是讓學生始終處于被動位置,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里所提到的“學習”與傳統(tǒng)的概念存在差異,要注重“玩”中學,在盡情的玩耍期間有組織、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哪些內容、如何學習、掌握的重難點在于哪些內容,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而且能夠幫助教師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組織單一形式的身體練習活動時,不僅需要善于把握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而且需要加強對學生情緒的動態(tài)化關注,以及學生在參與單一身體練習活動中的掌握程度全面關注,在課程設計期間必須注重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和教學內容的多元化。例如,體育教師結合籃球項目組織單一身體訓練活動時,可以通過胸前傳接球或者擊地傳接球方式開展,對于教學手段的實際運用,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來科學選取,避免直接運用“一刀切”的固化教學手段,由于這種教學手段難以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滿足胸前傳接球手段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將課程教學設計為:充當接球與傳球角色的學生并非始終處于固定位置,接球學生可以自由轉動,傳球學生需要根據(jù)接球學生的轉動方向進行轉動并完成運球任務。對于滿足擊地傳接球手段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將課程教學設計為:傳球學生立足于原地進行運球,然后進一步基地傳球,然而接球的學生需要移動腳步,雙手擊掌完成要求任務。如此有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契合度,化傳統(tǒng)的傳接球訓練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為課堂教學增強活躍氣氛。
2.2 學中練,延伸技術組合,以練促學
在初中階段的體育運動中,無論哪種運動項目都并非是單一動作可以完成的,是需要對多種動作展開組合進行的,然而學中練正是對單一身體練習展開科學組合的一種新型練習方式。體育項目可謂是豐富多彩,其中球類的體育運動項目往往對單一形式的身體練習展開組合具有一定要求,基于單一身體動作的相關組合而言,可以是兩種或者兩種以上體育動作的組合,例如,籃球項目涉及到運球、傳球以及投籃動作,其屬于單一身體動作的綜合性運動項目,這種綜合性項目有助于充實籃球運動的內容,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甚至直接關系著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觀點。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體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組合訓練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必須善于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組合訓練的動作技巧和要領,并非是單純的表面動作,同時要求教師積極主動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服務,讓學生可以全面了解組合訓練的關鍵性。通過長時間的組合訓練,有助于學生產(chǎn)生深刻記憶和熟練度,進而保證學生對動作做到精準掌握,引導學生全面了解組合訓練的關鍵性,教師可以借助優(yōu)化教學手段的形式,提高學生對組合訓練的理解。
2.3 課堂教學角度的“教學練賽”一體化模式
著名教育家于素梅在《從“一體化”談學生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相關條例中明確提出“基于運動技術教學到提高學生個人運動能力”,運動能力主要是在生活實踐、體育鍛煉或者比賽中對相關運動技能科學靈活運動的一種體現(xiàn),“靈活程度”是評判運動能力建設的重要指標,同時隱藏著較強的體能以及心理能力。運動能力是廣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項素養(yǎng),只有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貫徹“教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手段,才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從運動技巧、技能的掌握延伸到學生運動能力的提高層面。例如,在“籃球高低運球動作方法”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個主要內容:第一,原地高低運球,其屬于單一技術學習,第二,行進過程中的高低運球,其屬于組合方式的一種訓練,第三,兩人一組在進行運球的同時,相互搶斷球,或者三人一組,兩人負責行進過程中的運球和傳球,一人負責搶斷球。這種課程的設計意圖在于:首先讓學生掌握原地高度運球的相關單一技術動作,然后進一步通過組合方式展開行進過程中的高低運球訓練,利用游戲“紅綠燈”的方式展開,教師立足于學生面前,借助一塊毽球拍,并將其兩面分別涂上紅色和綠色,用于“紅綠燈”教具,當教師出示“紅燈”時,學生需要完成原地低運球任務,當教師出示“綠燈”時,學生則需要完成移動期間的高運球任務,最后借助移動期間運球、搶斷球的體育游戲和比賽活動,循序漸進導出高低運球的實踐運用技巧:在沒有人負責防守任務時,可以運用快速前進的高運球手段,在有人防守的情況下,運用低運球手段靈活杜絕對方搶斷,進而為突然變向過人落實準備工作。學生通過教師上述學練手段的正確引導,全面掌握了籃球項目高低運球技術的相關動作要領。
2.4 課程建設角度的“教學練賽”一體化的協(xié)調推進
基于課程建設角度而言,增強體育課程所具有的育人功能,需要科學整合和優(yōu)化體育課堂內外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建立相互促進、協(xié)調的完善系統(tǒng)?!敖虒W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成為科學合理的抓手。“教”是了解運動技術的關鍵場地,“學”是掌握運動技術的重要渠道,“練”是靈活運用運動技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賽”是建立較強運動能力的有效手段。運動能力的建設和發(fā)展是一個系統(tǒng)形式的學習過程,“教學練賽”四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可謂是缺一不可,只有基于體育課程層面入手,全面融入“教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才能保證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F(xiàn)階段,初中體育課程普遍存在不具備聯(lián)動、銜接不完美的現(xiàn)象,課內外沒有良好的銜接和整合。所以,教師可以積極建立體育課程全局觀的意識,保證由以往的課堂教學逐漸發(fā)展為課程教學。將體育課堂上單純的單一運動技術授課延伸到課外鍛煉或者運動會競賽中,創(chuàng)設學于課堂、練于大課間、賽于實踐活動中的全新體育課程教學模式,進一步為學生提供學習體育課程的廣闊空間,建立內外聯(lián)動,形式豐富的課程育人渠道,保證體育課程實現(xiàn)內在統(tǒng)一、內外銜接的完善體系。
3 結語
“教、學、練、賽”一體化形式的體育教學,不僅是區(qū)域性教學《綱要》的代表性特征,而且是廣域性的課堂教學組織手段。其有助于教師全面認識、運用和優(yōu)化《綱要》的教學指導措施,同時為初中體育教學創(chuàng)造了多元化參考模式。教師必須積極探索和實踐一體化教學手段,才能保證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優(yōu)化整體的教學效能。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