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嘉懿
重慶,有火鍋;新疆,有羊肉串;四川,有麻婆豆腐;浙江,有梅菜扣肉……而我的家鄉(xiāng)陜西,有肉夾饃。
為什么不叫饃加肉呢?這問題我也想過。于是,我上網(wǎng)查了資料。原來古時肉夾饃也叫“肉夾于饃”,陜西人性急,直爽,省去“于”字,喊起來方便些?!叭狻弊址徘懊?,起到強調(diào)作用,引人垂涎。
做肉夾饃用的可不是一般的饃,而是白吉餅。做這種饃可是有講究的,餅要搟得周邊翹起,而且烤餅的爐子也是特制的呢!這樣烤出的饃,外焦里嫩,吃起來有酥脆口感。肉夾饃的肉也是選用帶著骨頭的肋條肉,在幾十種調(diào)料調(diào)制而成的老湯中,慢慢地煨上十幾個小時。肥肉肥而不膩,瘦肉被燉得酥爛入味,肉香四溢。然后用刀把肉剁成肉末。最后,用刀把白吉餅從中間切開,把切好的肉末放進去,再澆上一些肉湯就好了。
咬上一口,滿口留香,酥脆的饃加上香味濃郁的肉,讓人抵不住誘惑,上前買一個吃,爽!
你知道嗎?我的奶奶也很擅長做這道美食。每當(dāng)奶奶快要做好時,我總是聞著香味提前跑到廚房,奶奶總是很驚訝:“你怎么來得這么準(zhǔn)時!”吃的時候,我總是把油汁弄一身,沒辦法,我就是喜歡吃肉夾饃。
【作者系浙江桐鄉(xiāng)市實驗小學(xué)教育集團春暉小學(xué)504班學(xué)生,指導(dǎo)老師:雷瀏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