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名片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是中國詩歌的巔峰。唐代詩壇名家輩出,涌現(xiàn)出了王勃、王維、李白、杜甫、孟浩然、高適、岑參、張若虛、賀知章、韋應(yīng)物、盧綸、白居易、元稹、李商隱、杜牧等一大批杰出詩人,他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風(fēng)格各異、意境高遠、動人心弦、膾炙人口的詩篇,是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的奇跡,也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唐詩的形式多種多樣,風(fēng)格豐富多彩,它把我國古曲詩歌音節(jié)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shù)特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詩不僅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顆明珠,而且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內(nèi)容介紹
《唐詩三百首》一書共收錄了311篇詩作,分為8卷,按詩體分為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六類。樂府詩附入各體之后,該書題材寬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寫自然風(fēng)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園風(fēng)情的,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既有揭露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深重災(zāi)難的,如杜甫的《兵車行》;也有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的,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既有描寫歸鄉(xiāng)時復(fù)雜心情的,如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也有描寫愛情悲劇的,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從市井風(fēng)情到邊塞風(fēng)光,從生活瑣事到國恨家愁,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交織,可謂老幼皆宜,雅俗共賞。
詩歌選讀一
渭川田家
◎王 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賞讀感悟
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唐代五言古詩雖源于漢、魏,卻沒有因襲模擬,而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蚴銓懜杏觯憩F(xiàn)性格;或抒發(fā)性靈,寄托規(guī)諷;或緣事而發(fā),憂國傷時;或?qū)懢笆闱椋嵨峨h永……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等。
這首詩描寫了初夏傍晚農(nóng)村夕陽西下、牛羊回歸、老人倚杖、麥苗吐秀、桑葉稀疏、田夫荷鋤一系列寧靜和諧的景色,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平靜閑適、悠閑可愛的生活。通過鮮明對比,流露出詩人在官場孤苦郁悶的情緒。開頭四句寫了田家日暮時的閑逸景象;五、六兩句寫農(nóng)事;七、八兩句寫農(nóng)夫閑暇;最后兩句寫詩人因閑逸而生羨情。全詩不加雕繪,純用白描,自然清新,詩意盎然。
詩歌選讀三
終南望余雪
◎祖 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賞讀感悟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五言絕句是盛唐詩歌中最為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來,名篇佳句甚多,詠史、懷古、議政事、抒抱負、訴幽怨、說友情,題材多樣,精彩紛呈。有人稱其為:“短而味長,入妙尤難。”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從長安遙望終南山余雪時所見的景象,通過山峰與陽光的向背,展現(xiàn)了各處不同的景象,又聯(lián)想到山頭的積雪消融后,林木反射著夕陽的光輝,城中反會增寒——景色雖好,卻不知會有多少寒士受凍。全詩詠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練含蓄,意境清幽,給人以清新之美。
詩歌選讀五
題金陵渡
◎張 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賞讀感悟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七言絕句屬于近體詩,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代表詩人有李白、王昌齡、王之渙、王維、賈至、高適、岑參等。
這是詩人漫游江南時寫的一首小詩,前兩句交代了夜宿的地點,點出詩人的心情;后兩句實寫長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兩三星火與斜月、夜江明暗相襯,融為一體,襯托了詩人孤獨落寞的羈旅情懷。全詩描繪了江、月、燈火等景象,以一“愁”字貫穿全篇,語言樸素自然,獨具匠心。
詩歌選讀二
漁 翁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賞讀感悟
這是一首七言古體詩。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一種詩歌形式。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柳宗元因參與永貞革新而被貶永州,一腔抱負化為煙云,他寄情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并寫下了許多吟詠湖光山色的詩篇,《漁翁》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此詩通過描寫漁翁在山水間獲得內(nèi)心寧靜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敗、自身遭受打擊后尋求超脫的心境。全詩如同一幅飄逸的風(fēng)情畫,充滿了色彩和動感。其中“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兩句尤為人所稱道。
詩歌選讀四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韋應(yīng)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賞讀感悟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五言律詩是從五言古詩中脫胎出來的新詩體,定型于初唐,成熟于盛唐,以杜甫成就最高。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淮水邊重逢闊別十年的梁州老友的喜悅之情,頗有感慨。詩的首聯(lián)寫了詩人昔日在江漢做客時與故人相逢的樂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誼。頷聯(lián)直接抒發(fā)了十年闊別的傷感。頸聯(lián)的第一句則又回到詩題,寫這次相會的“歡笑”之態(tài),然而這喜悅是暫時的,所以下一句又宕開一筆,寫兩鬢蕭疏,人已衰老,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盡在其中。一喜一悲,筆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尾聯(lián)以反詰作轉(zhuǎn),以景色作結(jié),給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全詩結(jié)構(gòu)細密,情意曲折,韻致悠遠。
詩歌選讀六
詠懷古跡(其一)
◎杜 甫
支離東北風(fēng)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
賞讀感悟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七言律詩定型于初、盛唐之間,其格律非常嚴謹,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代表詩人有王維、杜甫、李商隱、劉長卿等。
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詩人游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跡,對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跡》五首,以抒情懷,這首詩是第一首。此詩首聯(lián)寫安史之亂時,詩人漂泊入蜀,居無定處;頷聯(lián)寫詩人流落三峽、五溪,與夷人共處;頸聯(lián)寫安祿山狡猾反復(fù),正如梁朝的侯景,而自己漂泊異地,欲歸不得,恰似當年的庾信;尾聯(lián)寫庾信晚年所作《哀江南賦》極為凄涼悲壯,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顛沛流離的身世之感,抒發(fā)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全詩寫景寫情,深切真摯,議論精當,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