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
幼年的物質(zhì)匱乏讓我對書籍有了深切的渴望,從對一張畫報的愛不釋手到終于有了自己的書房,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期間身已千瘡百孔,心已杯盤狼藉。
童年物質(zhì)與精神上的缺失成年后很難彌補(bǔ),于是注定一生底色悲涼。這讓我想起了曾經(jīng)看過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文章寫盡了一代人的困窘與掙扎,一代人的顧盼與守望。
生而為人,哪一個不是生而孤獨,與領(lǐng)導(dǎo)相處,與同事相處,與家人相處,歸根到底是要與自己相處。如果有幸活到壽終正寢,滿打滿算也就三萬多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時間終是需要打發(fā)的,如何打發(fā)時間,是一門學(xué)問。書籍為我打開了一扇門,為我開啟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讓我甘愿沉醉其中,年復(fù)一年,任由自己的頭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一杯咖啡,一本閑書,足以美好一個下午,每個細(xì)胞、每根血管都被浸潤了,周遭都變得溫軟了,恩怨都不值一提了,眼前也不再茍且,遠(yuǎn)方也不再讓人感到絕望了。夜晚,萬籟俱寂,夜幕四合,是真正屬于自己的靜謐時光。一個個有趣的靈魂,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令我跨越山海、穿越時空,與之心有戚戚焉?!都t樓夢》讓我知道一部作品可以有這么多種解讀;灰娃讓我知道原來詩可以寫得這么美;東野圭吾讓我知道故事的架構(gòu)可以這樣匪夷所思;張愛玲讓我懂得愛一個人原來可以這么卑微。我常抱怨沒能與蘇軾、傅雷、王陽明等生活在同一時代,常發(fā)出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之喟嘆。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一個的臉上藏著自己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書籍真的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讀多了,會改變周遭,改變?nèi)蓊仭I磉呌幸恍┏D暌源蚵閷樯娜?,多年以后再見已是一臉面目可憎,因為他們眼里沒有美,沒有善,有的只剩紛爭和輸贏。前年出差去北京,走到北師大門前,見從校園里走出一個學(xué)者模樣的老人,脖子上挎著一個軍用書包,衣著簡約,鶴發(fā)童顏,一臉慈悲、和善。讓我頓覺如沐春風(fēng)、如飲甘泉,原來人可以老得這么云淡風(fēng)輕,波瀾不驚,老去的臉也可以這樣好看。
每本書都是有生命的,書的一生就是人的一生。這些年,我的書們陪著我翻山越嶺,南征北戰(zhàn)。每一次搬家,搬書都是重頭戲,書擺在書架上不顯眼,拿下來卻是面積驚人。2009年,我的幾百本書陪著我從吉林到四川,2011年,它們又陪著我從四川轉(zhuǎn)戰(zhàn)內(nèi)蒙古。輾轉(zhuǎn)的過程中,書籍和人一樣,多了幾分疲憊與滄桑。我由衷地向我的寶貝們說聲對不起,抱歉沒能給你們一個安穩(wěn)的家,謝謝你們陪我一路轉(zhuǎn)場一路顛沛流離。
每一次搬家,我都不想讓人看到我有這么多書,怕被人誤以為我有學(xué)問,怕被人說是附庸風(fēng)雅。可是,風(fēng)雅,從來不都是從附庸開始的嗎?
如果有人問我,這些書中我最喜歡哪一本,我會堅定地推崇《紅樓夢》。多年來,《紅樓夢》一直是我的枕邊書、案旁卷。如果出門只能帶一本書,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紅樓夢》。據(jù)說當(dāng)年胡適去臺灣,只帶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紅樓夢》?!都t樓夢》我有十余個版本,有的版本比我父母的年紀(jì)還大。當(dāng)年,山東一個老師聽說我有志于紅學(xué),于是將一套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插圖版《紅樓夢》寄給了我,共12卷,裝幀精美,制作考究。里面畫工精細(xì)的清代器皿、服飾等插圖為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對我理解《紅樓夢》及清代歷史幫助很大。二十多年過去了,我都無緣與這位老師謀面,只記得他的網(wǎng)名叫縹緲孤鴻。這套書一直擺在我書架醒目的位置,每一次走進(jìn)書房,目光都會在這套書上停留,并心生溫暖,我想只有活得姹紫嫣紅、活色生香才不負(fù)這份信任與真誠。
《紅樓夢》是一本常翻常新的奇書,我前前后后看了不下幾十遍,我經(jīng)常把它當(dāng)成玄幻小說、愛情故事、宮斗戲或清史來讀,每次看都有新發(fā)現(xiàn),每次看都驚心動魄。從建筑到飲食到服飾,從園林到中藥到戲曲包羅萬象,五花八門,堪稱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那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的筆法讓人嘆為觀止;那欲言又止、欲說還休的逗露讓人拍案叫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愛恨情仇,任何人生困惑《紅樓夢》中都是有解的,讀后頓覺酣暢淋漓、遍體通透,這種審美上的愉悅勝過任何功名利祿,浮世榮華。
如今,《紅樓夢》之于我,還有太多的未解之謎,傻大姐在假山后撿到的繡春囊到底是誰的呀?寶釵離開大觀園前向李紈辭行,李紈和尤氏為什么要相視一笑?大觀園這個青春王國里不染纖塵的女兒們,最后都去了哪兒啊……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中提到“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我想,有生之年,《紅樓夢》中的諸多未解之謎都能有答案,那些下落不明的女兒們都能找到歸宿,那將是我之幸事,亦是時代之幸。
一個歐洲的翻譯家說《紅樓夢》是歐洲文化從來沒有達(dá)到過的高峰,莎士比亞一生用三十多部戲劇塑造了四百多個人物,曹雪芹一部作品沒寫完,就涵蓋了四百多個人物,從貴族夫人到鄉(xiāng)野老嫗,從千金小姐到粗使丫頭,一個個個性鮮活、栩栩如生。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興盛,購書也越來越方便,一本中意的書,用不上五天就會擺在案頭。每一本剛買來的書我都會用毛巾擦去上面的浮塵,在手中把玩很久,或讀或束之高閣。書房是一個人私密的領(lǐng)地,一般不輕易示人,從書架上的書籍能看出一個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審美情趣。圈中好友知我略有幾本書,沒書看了就會帶著獵奇的眼睛來到我家,三五成群,天南海北,天馬行空,坐而論道,然后滿載而歸。看到他們心滿意得的眼神,我似乎找到了在這座小城存在的意義。
書越來越多,空間也日顯局促,圖書的擺放是一門學(xué)問。天長日久,為了不讓書上蒙塵,我會將書豎著放然后再橫著放,盡量填滿每一個空隙,這樣既節(jié)省空間又便于打掃。我不會把張愛玲與胡蘭成放在一起,不會將陳逸飛與陳丹青放在一起,不會將傅雷與劉海粟放在一起,今生的恩怨已塵埃落定,唯愿逝者安息,生者釋然。人生總會有遺憾,沒有遺憾的人生得多無趣?。?/p>
如今,128G的硬盤能載入整個圖書館,知識越來越碎片化,百年之后,我的寶貝們會不會成為兒女的負(fù)擔(dān),我費盡心力構(gòu)建的書房會不會遭到孩子們的嘲笑,這是我的憂慮。
我能做的只有活在當(dāng)下,努力做到物來順應(yīng),未來不迎。往后余生,甘愿偏安一隅,與世無爭,在書齋里撒豆成兵,關(guān)起門來獨自稱雄。
在第26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謹(jǐn)以如上文字,聊以自慰,聊以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