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德禧 郭曉蓓 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希臘化時期偉大哲學家伊壁鳩魯在倫理學研究方面頗有建樹,其對“快樂”的論證最為著名。伊壁鳩魯?shù)摹翱鞓分髁x”思想旨歸在于把人從恐懼和迷信中解放出來,引導人們獲得快樂,追求幸福,這對于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理性消費觀亦可發(fā)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伊壁鳩魯生活的時代戰(zhàn)亂四起,原有城邦制瓦解,城邦倫理隨之逐漸弱化,在如此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下,人們開始關注如何才能吃飽穿暖,并且渴望平靜而又安寧的生活。由此,伊壁鳩魯以社會生活作為思考對象,以實現(xiàn)快樂作為研究目標,“快樂主義”便應運而生了。
伊壁鳩魯將快樂分為三個種類:第一種是自然且必要快樂,如通過吃飽來補充日常活動的消耗;第二種是自然非必要快樂,如對愛情的向往;第三種是既不自然也不必要快樂,如對錢財、權勢的滿足。伊壁鳩魯還進一步將快樂分為身體層面的快樂或痛苦和精神層面的快樂或痛苦,其中身體層面的快樂只與現(xiàn)在本身所處的狀態(tài)有關,而精神層面的快樂或痛苦不僅包括現(xiàn)在,還包括了過去與未來。此外,伊壁鳩魯還區(qū)分了“動態(tài)快樂”與“靜態(tài)快樂”;他提出,當一個人的愿望或者夢想(限于可以達到的自然必要的快樂)得到滿足后的狀態(tài)就是“靜態(tài)快樂”,而在滿足這個欲望過程中所獲得的則是“動態(tài)快樂”,并認為前者是最完美的快樂。
伊壁鳩魯主張通過滿足某些欲望而獲得的那種快樂不是人生的目的,因為繼這種享樂而來的必然是厭倦,從而使人背離了他的真正目的,即沒有痛苦;其旨在幫助人們認識自我、認識自然,分清痛苦和欲望的界限,從而最終獲得人生幸福。伊壁鳩魯眼中的美好生活是平靜而沒有痛苦的,如果不能把控欲望,進而去尋找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時行樂的生活方式,其后果就可能是不僅在身體上,還要在精神層面承受更多痛苦。
由上可見,伊壁鳩魯學派的快樂主義者是不能與那些終日沉浸在大魚大肉中的享樂主義者同日而語的,前者是理智、淡定、有節(jié)制的,后者則是激情難抑、行為放蕩的;前者強調(diào)更穩(wěn)定、更精致的快樂形式,后者則因草率魯莽而難免低級、庸俗;前者追求心靈上美的享受,后者則沉溺粗鄙的感官享樂;前者在使人感受快樂的同時,有利于“心平氣和”和“心神安寧”,而后者除了縱欲之外,更容易使人滑入不可自拔的非道德困境。
如今我國已經(jīng)完成了第一個百年目標,國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伴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大學生群體在消費方式、消費心理、消費角色上也發(fā)生著改變,由于受自身理財能力缺乏以及涉世尚淺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一些大學生在消費觀層面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點:
一是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指的是不計實際的錯估自己的收入水平去和別人盲目攀比的消費心理,正常情況下,消費者滿足自己消費需要的程度,應取決于他們的經(jīng)濟收入水平。一些大學生因受到“好面子”心理影響,容易陷入攀比消費誤區(qū),進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生活壓力。二是從眾心理,從眾心理是指一種下意識跟隨身邊絕大多數(shù)人的“潮流”所做出消費行為的一種心理,通俗點說就是“隨大流”。這種心理在大學生群體消費過程中較為常見,主要原因是大學本來就是群體生活,容易以身邊人為參照物,進而“隨大流”去購買商品。三是求異心理,求異心理是指喜歡個性化消費,喜歡異類消費,也就是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對大學生群體來說,這種心理本身就非常不理性,過分的追求求異心理,不僅會給自身造成很大的生活壓力,同時也會給家庭帶來額外的經(jīng)濟負擔。
首先是理性認清不同種類的“快樂”。伊壁鳩魯認為,人之所以會感覺到痛苦,是因為追求的欲望沒有得到滿足,伊壁鳩魯更注重精神上的快樂,強調(diào)對于一些無限膨脹、無法滿足的欲望應該懂得節(jié)制;反之,對于那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社會進步的“欲望”可以無限追求。也就是要懂得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不僅要追求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物質欲望的滿足,也應該學會追求精神層面的快樂,積極地看待人生,合理看待各種物質欲望,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其次是學會選擇更有價值的“快樂”。學習是認清真正“快樂”最重要的途徑,知識可以引領人們追求生活的快樂和人生的真諦,并且?guī)椭藗冝饤墝ξ粗目謶?,獲得心靈的安寧。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應該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性看待物質和財富的關系。伊壁鳩魯還主張解除對神靈的迷信和對死亡的恐懼從而獲得真正的幸福,大學生也要樹立正確的生死觀,重視生命的寶貴,杜絕享樂主義,避免消費主義對思想的腐蝕。
最后是學會抵制誘惑。當前各種平臺傳播的信息魚龍混雜,有關部門應加強監(jiān)管力度,嚴格把控網(wǎng)絡文明環(huán)境,尤其是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網(wǎng)站、軟件亦或視頻。應利用好法律手段,對不良信息的源頭嚴格把控,避免向大學生宣傳超前、功利、浮躁的消費理念。除此之外,大學生本身就應該學會控制自身的欲望,懂得抵制各種歪風邪氣和不良信息的誘惑。
當今社會經(jīng)濟水平飛速發(fā)展,大學生應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合理控制自己的物質欲望,努力追求平靜而又快樂的生活,不從眾、不求異、不攀比,牢固樹立“求實消費”的理性消費觀念。應汲取伊壁鳩魯?shù)摹翱鞓分髁x”思想的有益內(nèi)涵,幫助自身拒絕享樂主義,追求身體健康和心靈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