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東 魏周秀 陶宗軍 劉占文 宋其禎
摘? ? 要:為了防治蔬菜田小菜蛾,選用5種藥劑開展防效試驗。結果表明,使用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效果最好,8 000 IU/μL BT懸浮劑、12%阿維氯苯酰懸浮劑和100億孢子/mL短穩(wěn)桿菌可以與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交替輪換使用防治蔬菜田小菜蛾。
關鍵詞:蔬菜;小菜蛾;藥劑防治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2-0004-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6? ? ? ?文獻標志碼:B
蔬菜產(chǎn)業(yè)已成為張掖市的特色優(yōu)勢產(chǎn)業(yè),是主產(chǎn)區(qū)農(nóng)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小菜蛾是為害蔬菜田的主要害蟲[1],由于世代重疊嚴重[2],防治時期很難掌控,防治難度較大,嚴重阻礙了當?shù)厥卟水a(chǎn)業(yè)健康、綠色發(fā)展。選擇高效、低毒、安全的藥劑開展防治效果研究[3],科學指導大田防治,意義重大。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區(qū)概況
試驗地在張掖市甘州區(qū)三閘鎮(zhèn)瓦窯村,選擇常年種植設施蔬菜的鋼架拱棚6座,每座0.06 hm2。供試作物為西蘭花,于3月20日在溫室內播種,采用穴盤基質育苗,4月26日定植,壟寬0.7 m,溝寬0.25 m,保苗3 100株。試驗田地勢平坦、肥力均勻,試驗當天天氣晴好,小菜蛾發(fā)生普遍,各區(qū)域病蟲草害發(fā)生一致,具有普遍代表性。
1.2? ?供試藥劑
選擇5種藥劑進行試驗,分布為8 000 IU/μL BT懸浮劑(蘇云金桿菌懸浮劑)、100億孢子/mL短穩(wěn)桿菌、0.5%苦參堿水劑、12%阿維氯苯酰懸浮劑、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
1.3? ?試驗設計及處理方法
試驗設6個處理,3次重復,處理每個小區(qū)0.02 hm2,清水作對照,隨機排列,于小菜蛾1~2齡幼蟲高峰期,噴霧防治。各處理藥劑用量按照標簽標注的最大用量,加到50 kg清水稀釋后均勻噴霧,詳見表1。
1.4? ?結果調查
處理前,隨機5點取樣,每點取20株調查用藥前蟲口基數(shù)。處理后,每個小區(qū)隨機5點取樣,每點固定取5株,于藥后3 d和10 d分別調查各小區(qū)西蘭花植株上幼蟲及卵的數(shù)量,統(tǒng)計百株蟲量。
1.5? ?安全性評價
噴霧處理結束后,觀察記載各處理西蘭花長勢,收獲時記載各處理西蘭花結球大小、單球重量等指標,測算單產(chǎn)量及商品量,以確定供試作物生長發(fā)育是否受到影響。
1.6? ?防效計算
根據(jù)調查結果,分別計算各處理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CK0為空白對照區(qū)藥前活蟲數(shù);CK1為空白對照區(qū)藥后活蟲數(shù);PT0為藥劑處理區(qū)藥前活蟲數(shù);PT1為藥劑處理區(qū)藥后活蟲數(shù)。
2? ?結果分析與安全性評價
2.1? ?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施藥后3 d后,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100 mL/667 m2噴霧、8 000 IU/μL BT懸浮劑100 mL/667 m2噴霧、12%阿維氯苯酰懸浮劑10 g/667 m2噴霧、100億孢子/mL短穩(wěn)桿菌100 mL/667 m2噴霧處理的防效均達到90%以上,蟲口減退率分別為99.12%、93.51%、92.93%、92.35%,校正防效分別為98.99%、92.57%、91.91%、91.25%。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100 mL/667 m2噴霧處理防效最佳;0.5%苦參堿水劑100 mL/667 m2噴霧后的蟲口減退率為72.67%,校正防效為68.73%,防效最差。
施藥10 d后,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100 mL/667 m2噴霧處理的蟲口減退率為90.44%,校正防效為89.80%,防效依然最佳;8 000 IU/μL BT懸浮劑100 mL/667 m2噴霧和12%阿維氯苯酰懸浮劑10 g/667 m2噴霧防效次之,兩者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一致,分別為83.00%和81.86%;之后是0.5%苦參堿水劑100 mL/667 m2噴霧處理,蟲口減退率為80.22%,校正防效為78.89%;最差的是100億孢子/mL短穩(wěn)桿菌100 mL/667 m2噴霧處理,蟲口減退率為77.48%,校正防效為75.97%。
通過對本試驗各處理的防效進行方差分析,用藥3 d后,各處理防效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F=4.51>F0.05=4.46),但未達到極顯著水平。用藥10 d后,各處理間防效均未達到顯著水平。
2.2? ?安全性評價
通過施藥后定期觀察,各處理植株長勢與對照無異,未發(fā)現(xiàn)藥害。采收時,測算各處理西蘭花全株重(全重)、凈重(果實重)及產(chǎn)量,見表3。結果表明,施藥處理后作物產(chǎn)量相關指標均比對照有所提高,但差距不顯著,說明供試藥劑試驗劑量對作物是安全的,不影響作物正常生長。通過各處理作物產(chǎn)量與防治效果相比較,作物產(chǎn)量與防治效果成正相關,防治效果好則產(chǎn)量相對較高。
3? ?討論
通過綜合分析試驗結果可知,0.5%苦參堿水劑施藥后3 d的防效明顯低于其他藥劑,但施藥10 d后防效增加,說明速效性不強,但持效性較好。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8 000 IU/μL BT懸浮劑、12%阿維氯苯酰懸浮劑藥后10 d的防效與施藥3 d的防效相比雖然有所下降,但是施藥10 d后仍然均達到80%以上,說明速效性較好,持效性表現(xiàn)欠佳。
100億孢子/mL短穩(wěn)桿菌田間防效可能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施藥10 d后的防效從91.25%降到80%以下,持效性較差。
綜上,所選5種藥劑均對作物安全,在實際應用中應首先選用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但是8 000 IU/μL BT懸浮劑、12%阿維氯苯酰懸浮劑、100億孢子/mL短穩(wěn)桿菌可以在蔬菜田小菜蛾防治中與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交替輪換使用,避免產(chǎn)生抗藥性。
參考文獻:
[1]張大為,陳立輝,李繼平,等.幾種藥劑防治小菜蛾試驗研究[J].甘肅科技縱橫,2019(7):25-26.
[2]曾潔萍,龍先華,張炳,等.幾種生物農(nóng)藥防治小菜蛾的田間試驗[J].廣西植保,2015(1):14-15.
[3]楊淑琴.四種殺蟲劑對小菜蛾的田間防治效果[J].園藝與種苗,2014(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