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已經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風雨征程。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當中,無數黨員科學家身先士卒,為祖國的建設和繁榮不遺余力,奮斗終生。作為一名少先隊員,你一定有很多科學故事想了解,有很多話想對科學家說——
敬愛的李四光爺爺:
您好!
第一次知道您的名字,是在語文課本里。課文里說,小時候的您對家鄉(xiāng)的一塊大石頭產生了興趣,然而,沒有人說得清那塊奇怪的大石頭究竟是從哪里來、怎么形成的。直到您長大后刻苦鉆研地質學,成為地質學家,才解開了這個疑惑。您對科學的執(zhí)著讓我印象很深,也讓我對您和您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好奇。在查閱了您的資料之后,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有很多話想對您說。
您出身于一個普通的家庭,年幼時,就聽父親講當時的甲午海戰(zhàn)。清政府慘敗的消息讓您暗下決心,為了祖國不再被欺辱,將來要學造船幫助國家抵御外侵。您非??炭?,15 歲便獨自離鄉(xiāng)求學,并爭取到了去日本留學的機會,學習船舶制造。后來,您考慮到造船需要用到鋼鐵,而鐵礦的開采離不開地質學的理論支撐,因此您又前往英國留學,并確定了地質學的鉆研方向,走上了一條“科學救國”的道路。
學成回國后,您繼續(xù)進行地質學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開創(chuàng)性的成就。即使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您也沒有停下腳步,依然親自到全國各地進行實地考察,還根據這些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論。這些都對中國的地質科學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您受命成為地質部的第一任部長。您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創(chuàng)立和完善了一門新的學科——地質力學。您更是改變了“中國是一個貧油的國家”的主流觀念,為我國的石油事業(yè)做出巨大的貢獻。晚年,您依然堅守在科學研究的一線,直到生命的盡頭。
如果可以,我很想問問您,在異鄉(xiāng)獨自求學時,您會不會感到孤獨和心酸?在輾轉躲避戰(zhàn)亂時,您有沒有想過放棄研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帶領剛剛起步的中國地質科學研究,您會不會覺得棘手和艱難?我想,這些問題,您一定都會給出否定的回答。您有著對科學最極致的追求,對祖國最堅定的熱愛,任何困難,都是擋不住您的!
爺爺,您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您的科研成果到今天還在為國家的建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您留下的精神財富也是無窮的,您對科學的嚴謹和細致,還有用科學建設祖國的滿腔熱情,都讓我受益無窮。您曾經說過:“真理,哪怕只見到一線,我們也不能讓它的光輝變得暗淡?!蹦木窦钪鵁o數像我一樣的中國少年,不怕困難,奮勇前進!
此致
敬禮!
重慶市北碚區(qū)金興小學五(1)班 向凌玄
2021 年11 月15 日
知道多一點
鈾是實現核裂變反應的主要物質,是核工業(yè)的原料。國家如果沒有鈾礦資源,就不能自力更生發(fā)展核工業(yè)。李四光參與了我國鈾礦的探尋工作,他根據地質學專業(yè)知識,指導科研人員成功找到了一系列大型鈾礦床,為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做出了突出貢獻。
榜樣力量
李四光(1889 —1971)
中共黨員,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chuàng)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先后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國務院科教組組長等。1971年4 月29 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 歲。
齊心協力,摘掉“貧油”帽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早在北宋時期,科學家沈括就首次把這種液體命名為“石油”。在這之前,它已經長期被古人用來燒火、點燈和取暖了。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中斷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事實證明亦是如此。在現代工業(yè)中,石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和原料,被稱作“工業(yè)的血液”。
20 世紀初,國外學者在我國進行了一番地質調查后,得出了我國石油資源匱乏的結論,斷言我國是一個貧油的國家,“中國貧油論”就此流傳開來。對于這種論斷,李四光一直都持反對態(tài)度。這背后,是他對真理和科學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基于自己長期對地質力學的研究,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首先指出了3 個可能性最大的含油區(qū),并提出把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等地區(qū)作為普查找油的目標。
從1955 年起,由李四光領導的地質部組成了5 個石油普查隊,在全國重點地區(qū)開展找油工作。在歷經3 年的全國石油普查后,敏銳的李四光大膽提出了“戰(zhàn)略東移”的決策,將西部的石油普查力量調動到華北、東北和渤海地區(qū)。果然,在地質勘查人員的努力下,中國第一個特大油田—— 位于黑龍江的大慶油田被發(fā)現。在此后的十幾年間,勘探部門又相繼找到了勝利油田、大港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證實了李四光決策的正確性。
緊接著,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廣大地質科研工作者扎根油田,帶領千千萬萬的石油工人,開啟了大規(guī)模的油田開發(fā)建設。油田往往地處偏僻的荒原,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改變了我國石油工業(yè)的落后面貌,石油產量從1960 年的520 萬噸快速增長到1965 年的1 132 萬噸,一舉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實現了我國石油的基本自給。
經過一代代石油人的努力,石油開采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2020 年,我國原油產量達到1.95 億噸,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
豐富礦藏,勘探先行
礦產資源是地球賜予人類的寶藏,往往需要歷經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能形成。它通常分為四類:能源礦產,如煤、石油、天然氣等;金屬礦產,如鐵、銅、金等;非金屬礦產,如花崗巖、石灰?guī)r等;水氣礦產,如地下水、氦氣等。礦產資源是一個國家的命脈,是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由于列強的掠奪和多年的戰(zhàn)爭,中國的礦業(yè)幾乎處于癱瘓狀態(tài)。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黨中央的號召和指揮下,成立了由李四光擔任主任委員的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發(fā)動廣大工人積極恢復礦業(yè)生產。僅僅三年的時間,全國礦產產量成倍地增長,為之后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1953 年的“一五”計劃開始,中國的地質科學和礦產事業(yè)開始飛速地發(fā)展。在設備制造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沒有礦產勘查設備制造工廠,全部探礦、采礦、選礦設備都是從蘇聯引進?!耙晃濉庇媱濋_始后,地質部門和各工業(yè)部門陸續(xù)建成了一批制造這些設備、儀器的專業(yè)工廠,為礦產勘查開發(fā)提供了大量設備。在地質隊伍建設方面,我國建成了一大批地質院校和礦業(yè)院校,為我國地質礦產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才。地質隊伍由此迅速壯大,在全國形成了一支百萬地質大軍,在神州大地全面開展地質勘查工作。在勘查成果方面,我國迎來了大豐收,今天仍在開發(fā)的礦藏,大多數都是這個時期勘查出來的。
《 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0)》顯示,截至2019 年底,我國已發(fā)現礦產173 種,探明儲量的礦種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十幾種增加到了162 種,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礦種齊全、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的大國之一。
童心看地質
閱讀完本期的內容,親愛的少先隊員們,行動起來吧!
1. 對李四光爺爺這樣為了科學不懈追求,為了國家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們,你有什么想說的嗎?你有沒有自己崇拜的科學家呢?試著寫封信給他們吧。
2. 在祖國的地質、地理科學領域,你還想了解什么?寫信告訴我們,我們將在“非常研究所”欄目中替你解答。
3. 你所在的地區(qū)有什么樣奇特的地質現象呢?告訴我們你的發(fā)現和故事,你的來稿將有機會登上“好奇鬼探索”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