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子 安然
是不是總聽到這樣的說法:人生就是由無數(shù)“選擇”組成,每次看似不起眼的選擇,都可能是“蝴蝶的翅膀”,將在你未來的生活中掀起一場驚濤駭浪,所以,選擇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要選錯。
于是,你開始跟“選擇題”較勁,艱難地分辨哪個選擇是“最優(yōu)”,選哪個才不會后悔。是什么讓我們的“選擇”變得如此困難?我們該如何克服“選擇困難癥”?
那些左右為難的時刻
李韻清 江蘇省蘇州市景范中學
對我來說,選擇沒有最艱難,只有更艱難!大到升學選學校,小到午飯吃啥。比如點午餐外賣,我很喜歡某品牌的粥,但昨晚睡前心心念念的是鴨血粉絲湯,又想起來好久沒吃肯德基,打開外賣軟件,發(fā)現(xiàn)附近一家酸菜魚特價。權(quán)衡了很久,最后只好抓鬮決定。
做選擇時,我常暗示自己要選一個最好的,但我自己也說不清什么是“最好”。
張必雨 四川省內(nèi)江市資中縣第二中學
初中時,我的各科成績都比較均衡,只有物理和政治不太容易得高分。去年剛剛升上高一,從開學起,我就糾結(jié)到底該選文科,還是選理科。選理科找工作相對容易,但報考人數(shù)多,競爭壓力更大;從個人愛好看,自己更喜歡文科,但容易遇到偏見,覺得“學不好理科才選文”??傊?,各有利弊,實在是難以抉擇。
找出你的“選擇困難”癥結(jié)
A型:缺少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
由于人生經(jīng)驗和閱歷不足,對選擇對象的了解不夠深入,遇到分科、擇校這類需要一定前瞻性和專業(yè)知識的問題,便難以作出抉擇。
B型:太多選項造成認知負擔
我們的認知也是一種有限資源,選項越多,我們就得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比較,這會大大降低我們短時間內(nèi)做出選擇的能力。
C型:執(zhí)著于“完美選擇”
總想從所有選項中找出“最好”的那個,既想要A的優(yōu)點,又想要B的好處。但真正阻礙我們做出選擇的既不是A,也不是B,而是心中那個兼具A和B優(yōu)點的C選項,也就是所謂的“完美選擇”。
D型:害怕承擔責任
每次決定,不僅意味著得到你所選擇的,還意味著放棄那些你沒有選擇的。選擇困難的人總會害怕承擔選擇后出現(xiàn)的未知結(jié)果,擔心自己會選錯、后悔。
凡事沒有絕對的對錯,開始就對了。
明白了讓選擇變得困難的原因,現(xiàn)在就用四招將它們逐個擊破吧!
招數(shù)1:搞清楚真正想要什么
無論你在A和B中如何糾結(jié),一旦那個符合你心意的C出現(xiàn),你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它。所以,做選擇前,先不要急著看選項,問問自己最想達到什么目標,搞清楚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并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
招數(shù)2:縮小選擇范圍
減少選項數(shù)量,縮短大腦處理信息的時間,可以幫助我們克服選項太多造成的選擇困難。比如,去超市購物前,先列好購物清單,這樣你的選擇范圍就從整個超市的商品縮小到了清單上的商品,能有效避免“看什么都好,越看越選不出來”的局面。
招數(shù)3:告別“完美選項”
完美的選項是不存在的,不管選哪個,都會一定程度地留有遺憾。所以與其選一個“完美”的,不如選一個“滿意”的,不必過多糾結(jié)。
招數(shù)4:關(guān)注當下,承擔結(jié)果
很多時候我們過于擔心選擇之后的結(jié)果,反而會丟掉我們“為什么”要選擇的初心。將“選什么”改為“為什么選”,最能解決目前困境的那個選項就是最好的選擇。
實用技巧
隨身攜帶一枚硬幣,每當無法做選擇時就拋硬幣來決定,如果看見結(jié)果卻還想拋第二次,你就已經(jīng)得到了答案。
總結(jié)時間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那樣,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正確的選擇,我們只不過是要努力奮斗,使當初的選擇變得正確。勇敢地去做出選擇吧,不管哪條路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風景,而這一切,都是你停留在原地所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