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逍遙
在《顏氏家訓(xùn)》的《勉學(xué)》篇中,記載了一則博士買驢的笑話。
當(dāng)時有個博士(古時官名),熟讀四書五經(jīng),滿肚子都是學(xué)問。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死了,他就到市場上去再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后,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jù)。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yīng)了。賣驢的當(dāng)即借來筆墨紙硯,博士馬上書寫起來。博士寫得非常認(rèn)真,過了好長時間,三張紙上都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寫成。賣驢的請博士念給他聽,博士干咳了一聲,就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一陣子,博士才念完憑據(jù)。賣驢的聽后,不理解地問他:“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么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shí),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不就完了,為什么嘮嘮叨叨地寫這么多呢?”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哄笑起來。
后來人們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lǐng),雖然寫了一大篇,說了一大堆,卻都離題很遠(yuǎn),就叫“博士買驢”,或叫“三紙無驢”,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閱讀感悟】不管是考試時寫作文,還是平時的習(xí)作訓(xùn)練,我們都要認(rèn)真審題,看清習(xí)作要求,也就是本次習(xí)作要我們寫什么、怎么寫,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要表達(dá)什么中心。這些我們事先弄清楚了,做到成竹在胸,才不至于犯博士買驢的笑話。
(編輯 QQ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