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燈”,你大概會想到城市夜晚亮起的璀璨霓虹,也或許會想到每晚床頭的昏黃臺燈,那么,你知道古人當年是怎樣照明的嗎7本期“迷你·博物館”為大家介紹一盞來自漢代的“臺燈”——長信宮燈。
文物名片
名稱:長信宮燈
生產(chǎn)年代:西漢
出土時間:1968年
出土地點:河北省滿城縣
現(xiàn)藏于:河北物館
長信宮燈于河北省滿城縣城西的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出土,這盞燈曾在長信宮的浴室里使用,因此被稱為“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高48厘米,宮女高44.5厘米,重15.85千克。宮燈的整體造型是一個跪坐著的官女雙手執(zhí)燈,由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和燈罩六部分分鑄組裝而成。 宮女身體內(nèi)部是空的,頭部和右臂還可以拆卸。右臂與燈的煙道相通,以手袖作為排煙炱的管道。女子左手托起底座,右手寬大的袖管自然下垂,扣住托盤,成為燈罩,燈盤上立有兩枚遮光片,盤邊設有手柄,開合與轉動間,可以控制光的照度和角度。燈盤中心的釬上插上蠟燭,點燃后,煙會順著宮女的袖管進入體內(nèi),不會污染環(huán)境,可以保持室內(nèi)清潔。宮燈的造型構造設計合理,許多構件可以拆卸。燈盤有一方銎柄,內(nèi)尚存朽木。座似豆形。宮燈表面沒有過多的修飾物與復雜的花紋,在同時代的宮廷用具中顯得較為樸素,而宮燈通體鎏金,卻又顯得燦爛而華麗。
長信宮燈是古代藝術家的卓越設計:一件寶器,一位佳人,從此執(zhí)手,互為你我??匆娺@盞燈,仿佛能夠看見被它照亮的時代。一位西漢宮廷女子,眉眼細長,臉型圓潤,頭上佩戴巾幗,身穿曲裾深衣,跣足而坐。兩千余年,她未曾挪動一步,卻從西漢啟程,帶來遙遠的一束光明。她為燈而生,兩手持臥燈盞,向前投射光亮,身體是煙塵的容器。想象著她的溫度,如同感知到久遠的溫暖。光明長短如燈火明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