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曉恒
(福州大學 福建福州 350108)
關于社會信任研究,唐有財、符平以結(jié)構(gòu)方程法為分析方法,以市場化、個人資本和社會交往為自變量因素,對社會信任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個人資本和社會信任之間沒有顯著性,認為社會信任是一個社會層面的問題,而不僅僅是一個個人層面的問題。陶芝蘭、王歡認為傳統(tǒng)的社會信任模式主要是以人際信任為主,具有狹隘性、經(jīng)驗性和保障體系主要依靠習俗和倫理道德。他們提出了制度信任模式,在現(xiàn)代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基礎上制度化信任,該制度化信任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信任保障構(gòu)建人之間的信任。胡榮以福建省廈門市和壽寧縣的調(diào)查資料為材料對社會信任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信任和社會收入與是否為村干部具有顯著性差異,年齡越大社會信任的水平越高,社會交往對社會信任具有極大的影響力。龔曉京對人情和契約為途徑對社會信任進行了分析研究。在中國人情是一種基于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一種聯(lián)系,是一種人情網(wǎng)中所包含的社會資源,契約是社會信任建立的一種法制化手段,契約為社會信任提供了一種法制化保證,擴展了社會信任的范圍。夏紀軍設計了實驗法對投資博弈、捐贈博弈和隨機投資博弈實驗進行分析,得出黨員具有更強的互利性,而且東部地區(qū)在傳統(tǒng)的家族文化的熏陶下利他性信任較強,西部和中部地區(qū)的互利性信任較強,此外城市的互利性信任比農(nóng)村強,有工作經(jīng)驗的人利他性信任水平要高于無工作經(jīng)驗的人?;谝酝鶎W者的研究基礎上,本研究提出兩個假設:居民幸福感越高,其社會信任度也越高;居民的社會公平感越高,其社會信任度越高。
本研究數(shù)據(jù)來自于2015年的CGSS結(jié)果,該項目覆蓋全國28個省級單位的478個村居,完成有效問卷10968分。根據(jù)本文研究對象的特點,選取數(shù)據(jù)庫中“總的來說,你同不同意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可以信任的?!睒颖荆鶕?jù)研究需要,對樣本中一些“無法回答”“不知道”類似答案刪除后,得到符合要求的樣本數(shù)量5093個。
因變量
本研究設置的因變量為居民幸福感,采用CGSS2015的單位指標進行測量,在問卷中的問題編碼是a33。該問題的表述內(nèi)容為“總的來說,您同不同意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人是可以信任的的”,該問題設計中答案主要包括“非常不同意”(1分),“比較不同意”(2分),“說不上同意不同意”(3分),“比較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五個答案,回答者根據(jù)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對該題進行選擇評分。
自變量
(1)人口學變量。在本研究中,人口學變量主要選取性別、年齡、個人去年總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由于CGSS2015中的個人收入有正偏態(tài)分布趨勢,所以本研究中以中位數(shù)為區(qū)分,將個人年收入分為“低收入”(編碼為1)和“高收入”(編碼為2)。在教育程度上,該變量的問題內(nèi)容是“您目前的最高教育程度(包括目前在讀的)”,根據(jù)這一問題的回答,本研究將答案進行處理之后分為“小學及以下”(編碼為1),“初中”(編碼為2),“高中”(編碼為3)和“高等教育”(編碼為4)四個屬性。
(2)居民幸福感。CGSS2015對居民幸福感的測量在問卷中編碼為a36,問卷內(nèi)容表述為“總的來說,您覺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答案主要包括“非常不幸?!保?分),“比較不幸福”(2分),“說不上幸福不幸福”(3分),“比較幸福”(4分)和“非常幸?!保?分),答題者根據(jù)生活實際對其進行選擇評分。
(3)社會公平感。該數(shù)據(jù)庫中對社會公平感的測量在問卷中編碼為a35,問卷內(nèi)容表述為“總的來說,您認為當今社會公平不公平”。答案選項包括“非常不公平”(1分),“比較不公平”(2分),“說不上公平不公平”(3分),“比較公平”(4分)和“非常公平”(5分),被訪者根據(jù)生活實際對答案進行選擇評分。
本研究采用SPSS23.0作為數(shù)據(jù)整理和分析工具,以社會信任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和年收入作為人口學變量、居民幸福感和社會公平感為自變量,采用多元回歸分析將以上的預測變量放入回歸模型之中,以了解各階段的回歸模型對因變量的單一及整體影響。
在對人口學變量的分析基礎上,本研究先后加入居民幸福感和社會公平感兩個變量,形成三個模型。表2是對社會信任的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擬合結(jié)果,從回歸結(jié)果可以看出人口學變量、居民幸福感和社會公平感等因素對社會信任的影響。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B 標準誤 B 標準誤 B 標準誤性別 0.096*** 0.027 0.105*** 0.026 0.087** 0.025年齡 0.008*** 0.001 0.007*** 0.001 0.005*** 0.001年收入 -0.092** 0.03 -0.116*** 0.029 -0.090** 0.028教育程度 0.053*** 0.015 0.039** 0.015 0.042** 0.014居民幸福感 0.208*** 0.016 0.116*** 0.016社會公平感 0.275*** 0.013常量 2.937*** 0.067 2.193*** 0.088 1.764*** 0.087 R方 1.9 5.0 12.7調(diào)整后的R方 1.8 4.9 12.6 F值 24.626*** 53.719*** 123.099人口學變量
模型1呈現(xiàn)的是人口學變量對社會信任的影響,其結(jié)果顯示,調(diào)整后的R方值為1.8%,F(xiàn)值為24.626,P0.001,可以得到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和年收入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居民幸福感變量,從表2的結(jié)果現(xiàn)實中可以看到,結(jié)果顯示,調(diào)整后的R方值為4.9%,較模型1相比,模型2的解釋力提升了3.1%,F(xiàn)值為53.719,P0.001,由此可以看出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年收入和居民幸福感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模型3是在模型2的此基礎上加入了社會公平感變量。結(jié)果顯示,調(diào)整后的R方值為12.6模型解釋力提升了7.7%,F(xiàn)值為123.099,P0.001,可以得到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年收入、居民幸福感和社會公平感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通過統(tǒng)計分析的結(jié)果可以發(fā)現(xiàn),在增加了不同的自變量后,模型在不斷變化后均能達到顯著性水平。
從模型的結(jié)果來看,居民幸福感在后兩個模型中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對社會信任的影響力分別是0.208和0.116,就是說隨著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居民的社會信任感也會隨之提升。因此可以解釋假設一,也即“居民幸福感的滿意度越高,居民的社會信任感越高”。從模型3的估計結(jié)果來看,社會公平感對社會信任的影響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對居民的社會信任感的影響力值達到了0.275,也即隨著社會公平感的提升,社會信任感也不斷提升,也即社會公平感越高社會信任感越強。因此可以假設二“社會公平感越高社會信任感越強”的影響得到驗證。
根據(jù)以上對社會信任的多元回歸分析結(jié)果的解釋,我們需要注意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縮小貧富差距,控制人們的過高收入,因為高收入群體的增加會導致社會信任度降低,將影響社會穩(wěn)定。此外,政府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的建構(gòu),保證社會服務、社會資源分配和社會保障的公平化。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社會信任建設的重要途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也能很好的帶動社會信任的提升。
注釋
[1]唐有財,符平.轉(zhuǎn)型期的社會信任的影響機制——市場化、個人資本與社會交往因素探討[J]浙江社會科學,2008(11)
[2]陶芝蘭,王歡.信任模式的歷史變遷——從人際信任到制度信任[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
[3]胡榮.中國農(nóng)村居民的社會信任[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5(02)
[4]龔曉京.人情、契約與信任[J]北京社會科學,1999(04)
[5]夏紀軍.中國的信任結(jié)構(gòu)及其決定——基于一組實驗的分析[J]財經(jīng)研究,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