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縣水利局 湖南 郴州 423000
1.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嚴重,建設任務艱巨。全縣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運行多年來,設施老化失修嚴重,加上當時建設標準低,隱患重重。近年來,全縣又連續(xù)遭受了多次特大洪災和冰凍災害,給水利基礎設施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經初步測算,全部搞好我縣的水利基礎設施需要資金200億元以上。
2.水利投資主體單一,導致“有病無錢醫(yī)”。近年來,群眾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水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期望越來越高,但目前群眾對興修水利等公益性事業(yè)的等、靠、要思想卻越來越嚴重,水利投入的渠道呈單一化趨勢(主要是國家投入),而國家對水利的投入主要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原本由農民自主管理,對農業(yè)生產起舉足輕重作用的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無人管護、無錢管護。
3.專業(yè)技術人員緊缺。目前,全縣水利系統(tǒng)現有干部職工623人,加上人員結構不合理,專業(yè)技術人員嚴重缺乏,局機關只有6名專業(yè)技術干部,大學生不包分派以來,機關很少進技術人才,原有的技術精英也離開出水利隊伍,大量工人被調入機關,造成人員數量不減,技術人才奇缺局面,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人才是生產力的重要因素,我縣現有人才隊伍已完全不能適應當前新形勢下的水利工作,嚴重影響水利工程建設的質量和安全。
1.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一是要積極探索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新思路、新辦法,加強水利建設規(guī)劃和涉水資金整合,統(tǒng)一規(guī)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力爭用5-10年時間使全縣的水利工程得到有效治理。二是要加大爭資立項力度,認真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切實抓好項目的跟蹤落實。三是要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原則,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入,充分調動廣大群眾興修水利的積極性,大力營造全民興修水利的良好氛圍。
2.切實推進水利五項改革。推進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基層水利服務體系改革、水價改革等五項改革是2011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明確要求,要抓好全縣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成立安仁縣水利建設項目管理中心和水利投資有限公司,以全面提高我縣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水平和吸收社會資本投入水利工程建設。
3.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根據國務院、省、市關于水管單位體制改革的精神,建議將全縣8個中型水管單位工程維護所需要的180萬元/年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同時,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從縣土地出讓金總額中提取10%左右用于全縣“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設。
4.加強水利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水利系統(tǒng)干部職工隊伍素質,充分調動干部工作積極性。大力引進、培養(yǎng)、選拔各類管理人才、專業(yè)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盡快爭取引進8—10名水利專業(yè)技術人才。進一步加大基層水利職工在職教育和繼續(xù)培訓力度。
5.強化項目施工階段建設方的項目管理。一、要管理好施工質量,首要的任務是按圖施工。甲方代表應隨時抽查施工方是否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若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其次應檢查是否存在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問題。建筑施工企業(yè)在施工中偷工減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的,應責令其改正。二、加大對隱蔽工程和中間部位的檢查和驗收。建設工程具備覆蓋、掩蓋條件或達到協(xié)議條款約定的中間驗收部位,施工方要進行自檢,并在48小時前通知甲方代表進行驗收。若驗收合格,甲方代表在驗收記錄上簽字,倘若查驗不合格,施工方在限定的時間內修改并重新驗收。三、竣工結算的造價控制。在工程竣工結算時,應注意結算階段的審查工作。1.核對合同條款,首先要審查竣工工程其建設內容是否均符合合同要求,竣工驗收是否合格。2.審查變更及簽證。審查變更要審查手續(xù)是否完整,是否真實、合理,同時應對其他相關資料如施工日記、地質勘察報告、驗槽記錄、現場照片等進行收集整理。對于沒有變更手續(xù)的工程不計入結算。在審查過程中應審查雙方簽字和意見,并確認其真實性。3.審核工程量,重點審核投資比例大的分項工程,應依據設計要求進行計算,套用定額子目,不得重復計算。4.審核材料用量及差價,審查過程中應嚴格審查材料用量及差價。材料用量審核的重心應放在耗量大、價格高的的材料(如鋼材、水泥等),防止虛報價格和材料用量。5.審查隱蔽驗收記錄,隱蔽工程驗收記錄要經過監(jiān)理工程師確認,防止事后補辦記錄或記錄造假等情況,減少竣工驗收時發(fā)生糾紛,更好的控制工程造價。6.審查取費,嚴格執(zhí)行合同要求和相關造價法規(guī)確定的取費標準。
基層水利建設管理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個人能力、學識一般,認識淺顯,歡迎各級專家指點,力爭與時俱進,追赴前輩的步伐,與國家扶貧建設發(fā)展方略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