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歷史考釋看《順治漢中府志校注》之學術(shù)價值
      ——兼談地方文獻的整理出版

      2021-01-31 01:14:03孫啟祥
      上海地方志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點校漢中梁山

      孫啟祥

      順治《漢中府志》是清初漢中府知府、常州武進(今屬江蘇)人馮達道主持纂修的一部志書,成書于順治十三年(1656),記述了上起遠古,下迄清順治年間漢中的建置沿革、政治興衰、權(quán)力更替、經(jīng)濟演進、社會發(fā)展和人文變遷,留下了明末清初社會變革的印記。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漢中府知府滕天綬主修《漢南郡志》時,即利用了順治《漢中府志》的刻版和素材,但隱去了王朝之初的政治紛爭。嗣后,此志書未見再雕版印刷。也就是說,作為改朝換代之際的一部重要志書,順治《漢中府志》流傳不過30多年,近世300多年竟難再見。2019年11月,漢中市檔案館編輯、王浩遠點校的《順治漢中府志校注》,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使這部地方文獻得以完璧呈現(xiàn)于讀者。

      平心而論,古籍整理尤其是地方文獻點校出版,是一件亦喜亦憂之事。一方面,一些高質(zhì)量的整理作品,使許多人們不易見到或不便閱讀的古籍以全新的面貌出版問世,對發(fā)掘資源、傳承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方面的代表,如早些年劉琳校注的《華陽國志》、和這些年董健橋總校注的嘉靖《陜西通志》、來新夏夫婦參與整理出版的民國24年《蕭山縣志稿》等。另一方面,由于點校人員學力差異等原因,也出現(xiàn)了一些以鹿為馬、魯魚亥豕的作品。也許是耽于名利或政績,一些地方短時期內(nèi)將本地舊志點校殆盡,有的人一年點校幾部古籍,結(jié)果亂標亂點、亂改亂注,甚至把原著中父子身份“互換”,把活人“點?!背伤廊?,將唐宋人“點?!睘榍貪h人,使人無法卒讀。一些用簡體字新印的古籍,未做好特殊詞匯的處理,從而將“仇讎”印成“仇仇”、“餘年無多”印成“余年無多”、漢代人“劉屈氂”則被“更名”為“劉屈旄”,嚴重地破壞了古籍的完整性和整理工作的嚴肅性。魯迅曾批評一些人對古籍“往往自己看不懂,以為錯字,隨手亂改”①魯迅:《準風月談·四庫全書珍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6月,第61頁。,現(xiàn)在仍時有發(fā)生;十多年前學者指出“學術(shù)界作偽之風有愈演愈烈之勢,偽注、偽校點、偽觀點等此伏彼起”②張劍:《警惕古籍偽校點》,《光明日報》2003年2月20日。,當今也屢見不鮮,“點校古籍而古籍亡”已由專家的憂慮頻頻成為現(xiàn)實。

      在此嚴峻的形勢下,《順治漢中府志校注》(以下簡稱《校注》)能夠嚴格遵守古籍整理之學術(shù)規(guī)范,分段標點嚴謹,文字改補有據(jù),注解說明精審;前人所謂??惫偶?xùn)詁、考證、讎校三途,除訓(xùn)詁之法采用較少外,考證和讎校都做得很好,前文所述志書整理常見的問題在此書中基本沒有出現(xiàn);且用繁體字豎排出版印刷,典雅古樸。因此,《校注》誠可謂古籍整理的上乘之作。

      《校注》除對標點、分段以及缺失、異體、避諱文字按規(guī)范處理外,對地名今釋、人物紹介、生僻語詞詮釋、史實訂正以及異文??钡?,均以“注釋”形式列出,這種形式可以見仁見智。本文重點就注釋中地理、人物、史事的“考釋”等方面之學術(shù)價值談幾點體會,以窺一斑而見全豹。

      一、征引史籍浩繁

      查閱、征引大量圖書資料是古籍整理的基本路徑和要求。對于古籍中一些人物和事件,在整理時需要做出詮釋,這就需要查閱大量的歷史典籍和今人研究著述。而對于一部地方志書來說,更存在許多人物其名不彰、一些事件撲朔迷離的現(xiàn)象,非翻檢一些冷僻書籍,或借助考古、查勘碑石而不能得其詳。更有甚者,與一般古籍有多種版本流傳不同,順治《漢中府志》只有國家圖書館藏本,沒有其他版本可據(jù)參考,故無法“對校”,只能以“本?!薄八!睘橹?,因而占有資料的豐富程度在整理時就顯得更為重要,征引史籍浩繁就成了《校注》的第一個特點。

      《校注》考釋時引用的史料,既有“二十四史”、《資治通鑒》《尚書》《周禮》《禮記》《左傳》《詩經(jīng)》《莊子》《孟子》《揚子法言》、明代諸帝之《實錄》、《清世祖實錄》等基本史籍,《華陽國志》《水經(jīng)注》《元和郡縣圖志》《太平寰宇記》《輿地紀勝》《方輿勝覽》《雍大記》《天下郡國利病書》等歷代地理名著,《全唐詩》《全唐文》《全元文》《藝文類聚》等詩文總集和類書,王勃、杜甫、岑參、歐陽詹、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元稹、李商隱、羅隱、孫樵、歐陽修、趙抃、文同、司馬光、蘇軾、陸游、周必大、康海、楊慎等30多位唐代至明代文人之別集,明、清兩代之《一統(tǒng)志》、《陜西通志》《四川總志》、漢中各府州縣志及漢中之外的多種府州縣志等地方志書,還有唐人陸贄《陸宣公集》,宋人邵雍《擊壤集》、程顥程頤《二程集》、朱熹《近思錄》,明人方孝孺《遜志齋集》、呂柟《涇野先生文集》等哲學政論著作,《道藏》《大正藏》《宋高僧傳》等宗教典籍,更有唐代李肇《唐國史補》、明代劉基《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馬文升《馬端肅公奏議》、焦竑《國朝獻徵錄》、張朝瑞《皇明貢舉考》等稀見或不常被引述的古籍,《西安相家巷遺址秦封泥的發(fā)掘》《里耶秦簡牘校釋》《秦封泥集》《名臣碑傳琬琰集》《隸釋》《石墨鐫華》《金石萃編》《八瓊室金石補正》、武侯祠元人題刻碑、張良廟明人題刻碑、漢中府明清碑石等考古研究及碑石資料,《嚴耕望史學論文集》《史念海全集》、陳顯遠《漢中碑石》、郭榮章《石門漢魏十三品合集》、朱保炯等《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周振鶴主編《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等今人研究著述。此外,還有《唐詩紀事》《唐才子傳》等詩文評傳著作,《太平廣記》《三國志通俗演義》等古代小說,《郡齋讀書志》等書目文獻,可謂涉獵廣泛,琳瑯滿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對原文不過十多萬字的《漢中府志》,校注時征引的史籍達二百多種,可見校注者用功之深。

      二、材料取舍有度

      注釋內(nèi)容的取舍是體現(xiàn)古籍整理學術(shù)價值的重要一環(huán)。太簡,讀者難得要領(lǐng);太繁,容易變成“資料匯編”,影響對原著的閱讀。就史實和人物考釋來說,正確的做法是提供資料線索,濃縮與此書此處直接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即可,而不能簡單抄錄各書。前代大量古籍整理著作和當今的一些著名古籍整理著作都能恪守這些規(guī)則。但有的人點校舊志,僅查閱、摘抄“二十四史”、《資治通鑒》和《辭源》《辭?!贰稘h語大詞典》等基本書籍,缺乏廣泛查考和認真取舍意識,因而常常出現(xiàn)以下弊?。撼WR性的概念和史書中有專門、明確記載的人物、事件,注釋時抄寫一大堆,冷僻的概念及史書、工具書中沒有明確記載的人物、事件,也就不注。誠如復(fù)旦大學教授傅杰批評的:“現(xiàn)在很多學者所謂的注,他注出來的地方我也能很方便地查到,我查不到的地方,他也不注,因為他也查不到?!雹俣庞穑骸掇饤墶皞涡|c”“偽注解”》,《人民日報》2017年7月19日。而《校注》避免了這些缺點,沒有出現(xiàn)此類問題。

      “桓溫平蜀”是東晉時的重大歷史事件,與漢中行政歸屬變化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因而也是漢中府縣志中頻頻提及的一個短語?;笢厣郊捌淦绞襁^程都很復(fù)雜,而《校注》的考釋卻很簡練:“桓溫,字元子,譙國龍亢人。東晉名將。永和二年(346)十一月,桓溫率軍伐蜀。永和三年三月,攻克成都,滅成漢李氏政權(quán)。詳見《晉書》卷八《穆帝紀》、卷九八《桓溫傳》?!保ǖ?頁)使人一目了然。

      有的歷史概念產(chǎn)生背景復(fù)雜,所涉史事難以形成定論,如果要將相關(guān)史料完全陳述臚列,相當于寫一篇學術(shù)論文,這就超出了注釋的范疇?!缎Wⅰ诽幚泶祟悊栴}時注重提煉,直陳要素。《書·禹貢》中的“九州”劃分是一個重大而至今難以確指的地理概念,許多著述對此的解釋冗長而難得要領(lǐng)。對漢中所屬之梁州,《校注》用三四十個字用以說明:“梁州,古九州之一。東界華山,南至于長江,北為雍州,西無可考?!渡袝び碡暋罚喝A陽、黑水惟梁州。”(第1頁)《詩經(jīng)》中有“南有嘉魚”說,漢魏時的詮釋比較籠統(tǒng),也比較準確,當今則有越來越具體甚至庸俗化的趨勢?!缎Wⅰ啡绱吮硎鲆C:“南,指南方長江、漢水一帶大川?!睹妭鞴{》:‘江漢之間魚所產(chǎn)也,’嘉魚,好魚?!多嵐{》:‘言南方水中有善魚。’”(第57頁)既顧及校注本體之指向,又不悖詩文之原意。

      順治《漢中府志》各卷內(nèi)有數(shù)量不等的主修者馮達道的論述,已成為原著的一個重要部分。其卷四《官守志》馮氏論及前賢循吏時,有“龔黃召杜,退處不敢與抗”語,“龔黃召杜”是古人常用的典故和循吏故事,今人已經(jīng)生疏,校注者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很多,但《校注》的注釋之文是:“龔黃召杜,龔遂、黃霸、召信臣、杜詩等四位循吏的合稱,后世泛指循吏。龔遂、黃霸、召信臣三人事跡均見《漢書》卷八九《循吏傳》。杜詩事跡見《后漢書》卷三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保ǖ?46頁)線索清晰,言簡意賅。此外,在考釋街亭、陳倉道、真符縣等地理名詞,楊從儀、李師顏、胡熒、胡曾、唐卿、忠穆公嚴震等人物生平及校釋《建置志·學校》《食貨志·災(zāi)祥》中時間、年號之錯誤時,《校注》都做到了取舍有度,表述簡明。

      三、史事辨析清晰

      一些地方志書囿于史料來源不廣和編者認識褊狹,往往史事記述模糊甚至似是而非,需要校注者給予辨析說明。順治《漢中府志》也存在此類問題。此志大量利用明萬歷《漢中府志》原文原刻,在行政建置及其沿革記述上,竟然以明代漢中府的區(qū)域和建置去反推前代漢中的行政區(qū)劃,造成錯誤、混亂;有時對前代行政區(qū)劃層級理解不透,亂列歸屬,甚至將與漢中毫無關(guān)系、距離遙遠的縣名列入漢中轄縣。校注時如果一一論證這類問題,則耗時、煩瑣?!缎Wⅰ吩谥该鳌叭珪悦魅f歷時漢中府轄地統(tǒng)計前代郡縣”(第6頁)的前提下,直接援引各朝正史之《地理志》(或《郡國志》《州郡志》等)或唐宋地理著作中州縣設(shè)置的史料,厘正錯謬,達到了條分縷析、簡潔明了之效果。

      沔縣之前身為西漢之沔陽縣,南北朝以降,境內(nèi)又有過華陽縣、嶓冢縣、西縣、沔州、鐸水縣等州縣設(shè)置。明初始具其名的沔縣雖由沔州更改而來,但沔州徙治于沔縣境內(nèi)年代較晚、時間較短,實不足以體現(xiàn)沔縣之建置沿革。順治《漢中府志》之“沔縣”沿革卻大段轉(zhuǎn)錄《方輿勝覽》等典籍中與沔縣無直接關(guān)系的武都郡、沮縣、武興國、興州的歷史資料。《校注》指出,“沔州”雖由“興州”而來,但當時沔州治所在順政縣(即今陜西略陽),“此沔州與清時漢中府所轄之沔縣并無隸屬關(guān)系。換言之,此沔州沿革實為略陽縣沿革”(第21頁),厘清了錯訛之根源。

      原著卷四對梁州刺史范柏年生平的記述,援引《南史·胡諧之傳》附載之內(nèi)容,不光語焉不詳,而且給人以胡諧之因泄私憤而至范柏年殞命之印象。這當然是片面的。《校注》引證《宋書》之《后廢帝紀》和《順帝紀》的史料,說明范氏之死主要緣于政治分歧,作為宋臣的范柏年對圖謀篡位的齊王蕭道成原本不滿,故蕭道成篡宋后,“道成長孫蕭長懋許范柏年為府長史,誘之襄陽,殺之”(第254頁),這樣就說清了范氏被殺的原委和實質(zhì)。此外,卷一對“蕭何追韓信處”,卷四對明代漢中知府趙玉、劉宋梁州刺史劉秀之、北魏梁州刺史傅豎眼、賈至《沔州秋興亭記》,卷五對權(quán)皋籍貫、垣護之生平,蘇軾、蘇轍與漢中關(guān)系,卷六對張俞生平及詩作、法照生平等史事和人物的注釋,都能用簡明的史料糾正原著的錯訛。

      四、舛誤訂正有據(jù)

      對于舊志中的差錯、謬誤,整理時需要訂正,但訂正必須建立在證據(jù)確鑿、立論嚴密的基礎(chǔ)上,而不能以一己之見甚或臆想輕易否定前人。漢中屬《尚書·禹貢》中九州之梁州地域,境內(nèi)有山脈曰“梁山”,據(jù)說梁州即因它而得名。①《爾雅·釋地第九》:“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太平寰宇記》卷一三三《山南西道一·漢中府》:“梁山……州因山名?!惫蕽h中人每每見梁山之名,就與本地的梁山產(chǎn)生聯(lián)想。其實天下名梁山者何其多矣,僅《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收錄的就有九處。②參見:臧勵龢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商務(wù)印書館香港分館1931年5月,第813頁。漢中人容易犯的“錯誤”,作為順治《漢中府志》主修者的馮達道也犯。在卷三《食貨志·物產(chǎn)》文末,馮氏論曰:“《書》記梁州所貢首推璆鐵銀鏤,而梁山之詩亦曰‘獻其貔皮,赤豹黃羆’……”(第149頁)在此,馮氏以為《詩·大雅·韓奕》中“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倬其道”所詠之梁山即《尚書》中所載之漢中梁山,實則彼梁山非此梁山?!缎Wⅰ吩谝C《毛詩傳箋》及程俊英《詩經(jīng)注析》的箋注后曰,《韓奕》中的梁山在今河北省固安縣附近,“可知此詩與漢中無關(guān)”(第150頁),顯示了校注者廣博的知識和嚴謹?shù)膽B(tài)度。

      明清時“漢中”在春秋戰(zhàn)國時的歸屬是一個古籍記載有誤、后世理解不一的問題。因晉人常璩《華陽國志·漢中志》有“六國時,楚強盛,略有其地,后為秦,恒成爭地”③劉琳:《華陽國志校注》卷二,巴蜀書社1984年7月,第107頁。之說,北魏《水經(jīng)注·沔水》又曰:“至六國,楚人兼之(指漢中首府南鄭——引者)。懷王衰弱,秦略取焉”。④[民國]楊守敬、熊會貞疏,段熙仲點校:《水經(jīng)注疏》卷二七,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第1311頁。明清兩代之《漢中府志》及相關(guān)縣志,大多都有漢中之地在春秋或戰(zhàn)國之時曾屬于楚國的記載。其實,《華陽國志》和《水經(jīng)注》中的記述,緣于對《史記》卷五《秦本紀》中“孝公元年……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⑤[漢]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中華書局2013年9月,第253頁。和卷四〇《楚世家》中“(楚懷王)十七年春,與秦戰(zhàn)丹陽,斬甲士八萬……遂取漢中之郡”⑥[漢]司馬遷:《史記》卷四〇《楚世家》,第2066頁。等史料的誤讀?!妒酚洝反颂幩^的漢中,地望為今乾佑河流域以東至湖北房縣、均縣之地,與漢代以后的漢中無關(guān)。漢中府、縣志因襲兩晉南北朝人之舊說,致成錯謬。對順治《漢中府志》卷一《沿革》中漢中“春秋屬秦楚”之疏漏,《校注》引用《水經(jīng)注·沔水》說明其來歷,在相關(guān)條目下明確指出“此說有誤”(第5頁)、“南鄭屬楚之說有誤”(第12頁)、“楚國勢力不及漢水上游”(第13頁),并結(jié)合《華陽國志·蜀志》的記載和嚴耕望《楚置漢中郡地望考略》的考證,得出“春秋時,南鄭當屬蜀,北與秦接,與楚無涉”(第5頁)結(jié)論,文約事俱,實可抵一篇考證文章。與之相呼應(yīng),對卷一《沿革》中“褒城縣”“至六國,楚人兼之。懷王衰弱,秦略取焉”注曰:“以上二句錄自《水經(jīng)注》卷二七《沔水》南鄭縣。南鄭屬楚之說有誤。詳見上文漢中府沿革注釋?!保ǖ?2頁)既指明了原文出處,又指出了其間錯誤;至于錯在哪里,則無贅文,以另文他見方式說明。

      《校注》在史籍征引、史料取舍、史事辨析、舛誤訂正幾方面的優(yōu)點及其他方面的嚴謹處理,展示了其應(yīng)有的學術(shù)價值。但是,作為比較倉促出版面世的一部學術(shù)著作(據(jù)說從整理到出版只有一年多時間),也有其缺點和不足。如,對引文中歷史紀年括注公元年份,盡管現(xiàn)在有人如此處理,但仍感欠妥。再如,秦、西漢漢中郡的治所,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盡管有人認為在南鄭,但更多的史料和論證卻顯示在西城,《校注》既云“漢中郡嘗移治西城”,又曰“秦漢中郡,治南鄭。兩漢時,漢中郡皆治南鄭”,(第12頁)既有商榷余地,也顯現(xiàn)出矛盾,如果能采納主流意見或吸收不同觀點,可能會更恰當一些?!缎Wⅰ返膬?yōu)點,毫無疑問有利于原著的流播和傳承,其不足,則為今后整理古籍者提供鑒戒。從這個意義上說,《校注》是一部值得重視的古籍整理佳作。

      猜你喜歡
      點校漢中梁山
      古籍文獻點校成果的著作權(quán)問題研究
      “知心姐姐”孫二娘
      江西采茶戲中的梁山調(diào)腔系音樂考
      戲曲研究(2021年4期)2021-06-05 07:09:48
      上大梁山(外四首)
      岷峨詩稿(2019年4期)2019-04-20 09:02:08
      漢中之戰(zhàn)(續(xù))
      漢中為王(二)
      《爾雅注疏》點校零識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8
      梁山車展:最容易忽視的五款亮點產(chǎn)品
      專用汽車(2018年10期)2018-11-02 05:32:18
      漢中情
      漢中仙毫
      陜西畫報(2016年1期)2016-12-01 05:35:27
      新巴尔虎左旗| 神农架林区| 宁津县| 井冈山市| 分宜县| 开江县| 长沙市| 柳江县| 洮南市| 江陵县| 昔阳县| 若尔盖县| 白沙| 酒泉市| 汾西县| 镇平县| 芮城县| 凤凰县| 武穴市| 万源市| 新龙县| 神木县| 环江| 从江县| 广安市| 台中市| 武安市| 伊金霍洛旗| 桦川县| 延津县| 嘉荫县| 黑山县| 买车| 墨脱县| 壤塘县| 辽中县| 拜泉县| 富裕县| 杭锦旗| 镇远县|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