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毅
(中共中央黨校 中共黨史教研部,北京 100091)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走入實踐,對中國國情與革命特點認識逐漸清晰起來,并于1922年中共二大上制定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以及為實現這個綱領所必須采取的聯合戰(zhàn)線策略。中共二大結束后,陳獨秀等共產黨人發(fā)文指出:中國政治改造“目前第一步的奮斗比較進步的黨派即刻覺悟自身的價值與使命,相互捐除宿怨聯合起來,打破最黑暗的軍閥(張作霖、段祺瑞、曹錕等)及賣國官匪(新舊交通系、安福部等)互相勾結的反動的政局”[1]310。他呼吁全社會各階級各分子快快起來“加入打破反動政局的聯合戰(zhàn)線呵!誰是愛國者便應該擔任這聯合戰(zhàn)線上之第一個炮聲!”[1]310此時中共正在領導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吳佩孚尚未露出反動的真實面目,因此吳佩孚并未出現在中共反對的軍閥名單里,而吳佩孚與工人運動的共同敵人交通系赫然躺在黑名單里。
形勢很快發(fā)生了變化。二七慘案的發(fā)生,刺痛了中國共產黨人,也加深了中國共產黨聯合國民黨的認識。4月25日,陳獨秀在《向導》第22期發(fā)表《資產階級的革命與革命的資產階級》喊話國民黨:中國“勞動群眾本來具有革命的實力,應在革命運動中占重要部分,而且此時和革命的資產階級共同敵對的目標相同,可以聯合一個革命的戰(zhàn)線;官僚資產階級所處的環(huán)境,使他不得不站在軍閥和國際帝國主義者那一方面,決不能和革命的資產階級聯成一個戰(zhàn)線,這是中國國民黨應該明白覺悟的”[2]。以上言論可見,直到三大召開之前,中共“民主的聯合戰(zhàn)線”的斗爭對象始終是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有所變化的是聯合的對象。從開始的泛泛而談,號召全國民眾加入,到最后指名道姓以國民黨為專門的言說對象,聯合對象的范圍逐漸收窄。這顯示了中共對國民黨認識的變化,也說明中共聯合對象越來越具體,建立“民主的聯合戰(zhàn)線”也越來越現實。
建立“民主的聯合戰(zhàn)線”是為了實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因此,中共在宣傳中,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和打倒軍閥”的口號?!按虻沟蹏髁x和打倒軍閥”“這兩個國內和國際性質的口號,概括了中國社會結構中一切活躍的東西和當前的嚴重問題”[3]471,對肆虐的軍閥和入侵的外國勢力,生活其中的國人有直觀、真切的感受。于是,從中共二大開始,中共發(fā)布的宣言甚至黨內通告等正式文獻,都形成了中共政治宣傳的一個口號模式——“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
雖然中共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和打倒軍閥”,但是“對廣大群眾來說,這兩大口號好比中世紀所發(fā)現的新大陸一樣,甚至被稱為‘中國社會結構最上層’的知識分子對這兩個口號也不知道,因此在取得人們相信以前,黨必須進行廣泛的宣傳,為使這些口號得到承認而努力”[3]471。
二大結束后不久創(chuàng)辦的共產黨機關刊物《向導》,便以宣傳這兩個口號為主要內容。其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的宣言明確表示,從國內來看,“軍閥的內亂”是中國“和平統(tǒng)一與自由之最大的障礙”,號召大家起來打倒軍閥;從國際來看,中國處于“國際帝國主義政治和經濟的侵略之下”,所以“我中華民族為被壓迫的民族自衛(wèi)計,勢不得不起來反抗國際帝國主義的侵略,努力把中國打造成一個完全的真正獨立的國家”[4]。
如其宣言,《向導》創(chuàng)辦伊始就集中火力批判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張揚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主張?!断驅А穭?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的文章,大多將矛頭對準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吨袊膩y源和挽救中國的各種主張》指出:“中國紛亂到這樣地步,不待說是國內封建軍閥的紛亂;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形成中國為半殖民地的國家。”[5]《聯省自治與中國政象》稱:“中國政象紛亂的源泉,正是中外人所同惡的‘督軍政治’:大小軍閥各霸一方,全國兵馬財政大權都操在任各省督軍總司令手里,中央政府的命令等于廢紙……所以我們主張救濟中國,首在鏟除這種割據的惡勢力,斷然不可懷茍且的心理,以為他是已成的勢力,來承認他助長他。”中國紛亂有內外因,內為軍閥武裝割據,外為帝國主義侵略,軍閥提出聯省自治,不過是“假自治之名,行割據之實”[6]。
《向導》創(chuàng)刊號奠定了以后宣傳的基調,《向導》將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宣傳。1925年9月,陳獨秀總結《向導》三年來的宣傳政策時說道:中共“在發(fā)表的對于時局主張中,即已喊出‘繼續(xù)民主革命’‘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這三個口號,所以本報刊行之始,一切政治主張都根據在這三個口號之上。發(fā)刊宣言上:一指出須推倒為國內和平與統(tǒng)一障礙的軍閥之理由;二指出須反抗為中國自由與獨立障礙的國際帝國主義之理由;進行的方法是援助民主革命的國民黨繼續(xù)民主革命;更具體些是主張集合各階級覺悟的大群眾,組織國民軍,以國民革命(National Revolution)解除國內外的一切壓迫,建設民主的全國統(tǒng)一政府”[7]。1926年2月,蔡和森向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匯報《向導》的情況也說,“在創(chuàng)刊時期,《向導》向勞動者講解什么是帝國主義,帝國主義如何有影響;然后,指出為什么中國革命至今沒有取得勝利;最后,《向導》與政治上的各種傾向和烏托邦作了斗爭”[8]??梢哉f,《向導》已經成為“鼓吹國民革命,反對帝國主義的先鋒,是反映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民族的寒暑表”[9],也成為“國內向來反對帝國主義之侵略與軍閥之剝削的唯一言論機關”[10]。
與《向導》并駕齊驅、不遺余力宣傳共產黨政治主張和革命目標還有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機關刊物《先驅》。中共第一次對時局主張發(fā)表后不久,《先驅》第9期立刻刊登該主張,并且將該版面的天頭口號“世界無產青年團結起來呵”“中國無產青年團結起來呵”變更為“推倒本國武人政治”“打倒國際帝國主義”,這一口號一直延續(xù)到《先驅》??4撕?,《先驅》也如《向導》一樣,發(fā)表文章著眼于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現實,號召“打倒軍閥”“反對帝國主義”。
在當時中國共產黨的文件決議和報刊宣傳中,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是一對孿生子,相輔相成,不可割裂。用當時中共北方區(qū)委機關報《政治生活》的評述來說:“凡屬中國的亂象無一不由于帝國主義與軍閥交相為用而生?!盵11]中國軍閥依賴外國勢力而生存,外國勢力通過軍閥達到自己的目標?!暗蹏髁x的列強各謀利用中國一派軍閥,相互爭奪其勢力范圍,又釀成了無窮的沖突。軍閥之間、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爭斗日趨劇烈,中國國民反對帝國主義及軍閥的爭斗也日趨緊迫”[12]108-109。因此,“加給中國人民(無論是資產階級、工人和農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資本帝國主義和軍閥官僚的封建勢力”[12]76,“中國國民革命之主要目的,自然是反對帝國主義對于中國之統(tǒng)治及其在中國的基本勢力,即實際上壟斷全中國一切財政工業(yè)及交通機關。而肅清帝國主義所用以統(tǒng)治中國之工具——軍閥官僚勢力”[13]。
盡管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常常一起出現,但中共在宣傳中又有所側重,根據不同的時勢,選擇打倒軍閥或反對帝國主義進行推介。
之所以有所側重和選擇,一個重要原因是國人對軍閥與帝國主義的感受是有差別的。反對軍閥在中國有一定的歷史積淀。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時人就對武人政治深惡痛絕,往往將“軍閥”“北洋軍閥”“武人”視為中國的主要亂源。1918年底,陶孟和發(fā)文指出,當時有一派人認為康乾時代比“現在軍閥政府元老政府還勝過多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先的軍人沒有這樣的跋扈”[14]。王星拱也發(fā)表文章,將“去兵”視作中國的“第一要著”[15]。差不多同一時期,陳獨秀發(fā)文羅列了三條挽救時局的政治舉措,將“當排斥武力政治”列為第一[16]??梢哉f,置身于近代軍閥“分裂割據、頻繁混戰(zhàn)的局面”中的中國人,“幾乎整體性地陷入絕望”[17],對軍閥的感受是深刻的,也是消極的。在此氛圍中,“打倒軍閥”的話語已有一定的基礎。1920年3月,譚平山觀察到,當前的中國除了“倚靠軍閥和官僚為生活的寄生蟲外”,但凡“稍有思想”者,無一不愿推倒“軍閥和官僚”[18]。如此整齊“打倒軍閥”的呼聲中,甚至“連老牌軍閥一手建立起來的陸軍學堂也開始大造反對軍閥制度的輿論”[19]。
此種情形下,中共順勢而動,借助種種契機推進“打倒軍閥”口號的傳播,促成“打倒軍閥”口號更加深入人心。當時比較成功的是二七慘案發(fā)生后對反動軍閥的宣傳。京漢鐵路大罷工中,北京政府鎮(zhèn)壓手無寸鐵工人,釀成了慘案,點燃了深藏于國人心中憎惡軍閥的情緒之火,于是“從京漢路潮洶涌后,愈見得,人民不倒軍閥,軍閥將殺人民,勢不兩存的了”[20]?!渡陥蟆飞踔琳J為,反對軍閥已成為此時國人的共同心理:“軍閥對于京漢路潮之處置大使華人憤激不平,漢滬各團體紛紛開會討論時局,吾人試一察輿論趨向,足見反對軍閥之心理今已普及于各級社會。”[21]
借助此時的社會輿論,中共開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二七慘案發(fā)生當天,中共就以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名義向全國工人發(fā)出號召:“全國工友們聯合起來呵!想保全我們的工會,想改良我們的生活,都非大家聯合起來干預政治、打倒軍閥不可呵!”[22]
慘案發(fā)生后,中共及鐵路總工會審時度勢,發(fā)出《京漢鐵路總工會緊急通告》,號召工人們“忍痛復工”。面對“工人中充滿了反對吳佩孚的情緒”[23],《通告》還進一步說,“我們決不要灰心,決不要怕死,這口氣是必定要爭的,殺我們弟兄的仇是必定要報的。曹錕、吳佩孚、蕭耀南等軍閥,都是殺我們弟兄的兇犯,我們從此是要下決心打倒軍閥的”[24]446。號召復工的同時,揭露軍閥鎮(zhèn)壓罷工的真相,鼓動國人起來反對軍閥,順勢推進了自己革命目標的宣傳。
復工并不代表結束。二七慘案結束后不久,中共指導成立了京漢鐵路總工會、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駐滬辦事處。辦事處的宣言揭示自己的兩大任務是“宣布軍閥壓迫慘殺工人的真相”和“聯合各界同胞向軍閥下總攻擊”[24]372,這也是中共接下來要進行的主要工作,即借力國人對二七大罷工的認識,順勢宣傳自己反對軍閥的政治話語。這樣的宣傳意圖在《向導》表現無遺。二七慘案發(fā)生后第十天即2月27日,中共在《向導周報》發(fā)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吳佩孚慘殺京漢路工告工人階級與國民》,呼吁全國人民,“起來打倒慘殺工人的軍閥吳佩孚、曹錕呀!打倒一切壓迫工人的軍閥呀!”[25]同天刊登的還有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關于二七慘案的報道,為此次慘殺事件賦予政治意義:“自由是全國被壓迫的人民都需要的,所以此次工人罷工的目的,不是為了工人單獨的利益,是為了全國人民共同的需要”,“軍閥是全國被壓迫者的共同仇人,他們此次屠殺工人,其意義不僅是屠殺罷工的工人,實是屠殺我爭自由的人民,屠殺為全國人民爭自由的先鋒軍”[26]。在同日的另一篇文章中,中共再次重申:“這次漢口的大慘殺,不僅是軍閥慘殺工人的意義,乃是軍閥慘殺爭自由人民的先鋒軍的意義;這個慘殺兇手吳佩孚不僅是工人階級的敵人,乃是全國爭自由的人民的敵人?!盵25]
就在“打倒軍閥”口號宣傳成燎原之勢時,國人對帝國主義的感受卻相對淡漠。陳獨秀就曾談到二者的差距:“說起來奇怪,黨卻被迫的去向社會上層人物和大學教授之流進行論爭。這兩個口號中的第一個‘打倒軍閥’,還容易了解和接受,因為軍閥完全是國內問題,廣大群眾無時無刻不直接感受到它的壓力。它損害人們的幸福,不叫人們和平地生活。第二個口號,‘打倒帝國主義’,卻不那么容易了解,更不容易接受,就在革命的圈子里也都遭到猛烈反對?!盵3]471因為遭到“猛烈反對”,所以在推進“反對帝國主義”政治口號宣傳時,中共首先要回應這些“猛烈反對”。
對中共“反對帝國主義”政治口號“猛烈反對”的就有當時影響較大的胡適。中共發(fā)表第一次關于時局的主張后,胡適立刻發(fā)表《評〈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宣言〉》和《中國的國際》等文章,回應這一主張。胡適稱:“我們的朋友陳獨秀們在上海出版的《向導》周報,指出兩個大目標”,中共所謂封建軍閥背后站著帝國主義的論斷是“很幼稚的,很奇怪的議論”,中共的“觀察很像鄉(xiāng)下人談海外奇聞,幾乎全無事實上的根據”,是“瞎說的國際形勢論”,因此“奉勸”《向導》同人“只須向民主主義的一個簡單目標做去,實在不必在這個時候牽涉到國際帝國主義的問題”。顯然,仍將中共視為“朋友”的胡適雖贊同中共民主主義的革命目標,但卻反對打倒帝國主義。因為在胡適看來,“中國人從來沒有受過帝國主義的壓迫。帝國主義反而對中國做了很多好事,它對中國人很好。所謂壓迫問題根本不存在”[27]。
最令人擔憂的是,“胡適的意見不僅代表中國上層知識分子,而且和中國社會上好些人的意見相符合”[3]471。然而,就在一些時人認為中國不存在帝國主義壓迫的時候,華盛頓會議召開。會上,“與會的美國人、英國人和日本人所關心的既不是中國的發(fā)展,也不是對中國的保護,而是主要關心如何在這個國家進行穩(wěn)定的競爭”[29]。華盛頓會議簽訂的與中國相關的《九國公約》,在美國一貫堅持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基礎上,進一步確定列強共同控制中國的局面。雖然中國代表團為收復山東主權進行了艱苦的斗爭,但由于中國積弱不振,“除一港口一鐵路局販賣及對于郵局問題之可疑的讓步外,中國妙手空空了無所得。門戶為各國之商業(yè)利益開放矣,各國皆受同等之待遇,繳納極低之關稅。一切讓與為中國謀者甚微而自為謀者甚多也”[29]。此情況下,很多人將華盛頓會議與巴黎和會等同視之,認為這不過是列強的又一次分贓會議。
華盛頓會議最后的結果,讓中國不存在帝國主義壓迫的論斷不攻自破。這顯然有利于反對帝國主義口號的宣傳。于是1922年初,中國共產黨決定,重點開展以譴責華盛頓會議為主要內容的宣傳工作。在此思想指導下,《向導》《前鋒》等報刊登載了共產國際對華盛頓會議的宣傳,發(fā)表了大量批評華盛頓會議的文章。此外,中共還散發(fā)了3.5萬份反對華盛頓會議的傳單、論文、小冊子。這些宣傳物的內容都是“解釋侵略的帝國主義會議決無利于弱小[民]族”[12]48,由此證明,“華盛頓會議不過是國際帝國主義強盜……中國政治上的獨立和經濟上的自由發(fā)展,都是國際帝國主義所最忌諱的”[30],中國始終不能脫離國際體系而存在。
反觀當時國內輿論,一些知識分子將斗爭矛頭局限于國內軍閥,對反對帝國主義語焉不詳,這種小心謹慎隱藏著他們更深的顧慮。他們擔心提出反對帝國主義,會招致外國勢力對中國更嚴重的干涉。以當時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國家主義派為例。國家主義者認為建構政治口號有利于革命,“今日言救國非有極鮮明之主義與既簡單之口號不足以號召全民共圖革命”,但是他們卻不贊成中共“反對帝國主義”的政治口號,因為“今世界亦但有‘英吉利資本帝國’‘美利堅資本帝國’‘法蘭西資本帝國’‘日本資本帝國’而已,無所謂‘國際資本帝國主義’。何則?彼等之利害沖突,固無日不在暗斗之中也”[31]。如果“以打倒國際帝國主義為號召,勢不能不與全世界一切帝國主義之國家為仇,革命之范圍愈廣,敵人亦因而愈多,在今日內力不足,外援絕少之中國而作此廣袤無垠之革命,徒使帝國主義之國家聯合一致以壓我,其結果不遭共管,必召瓜分”[32]。換言之,帝國主義國家畛域分明,矛盾不斷,他們各自為陣,并未結成對華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國號召“打倒國際帝國主義”,恐怕會激起這些各自為陣帝國主義沆瀣一氣,共同對華。
確如這些人擔心,反對帝國主義比較敏感,如若掌握不好火候,可能會激起帝國主義集體仇華。進一步說,樹敵過多,顯然也不利于中國革命。對此,中共也有清醒認知,于是在提倡反對帝國主義的時候,不同意將反對帝國主義理解為狹隘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泄,也不同意完全消滅帝國主義,而是將之界定于一定領域之內。中共理論家蔡和森回溯歷史指出,自從鴉片戰(zhàn)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及中日戰(zhàn)爭等戰(zhàn)役以來,中國已經被國際帝國主義夷為半殖民地,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協定關稅、治外法權都是國際帝國主義對殖民地必要的政策,對中國也不例外[30]。
顯然,蔡和森強調的是近代以來其他國家在中國攫取的不平等權利。那么,廢除這些包含不平等權利的條約便成了共產黨人反對帝國主義最主要的內容。1922年6月中共發(fā)表第一次關于時局的主張時,便明確反帝的主要目標為“改正協定關稅制,取消列強在華各種治外特權,清償鐵路借款,完全收回管理權”[33],指向外國在中國的特權。在次年召開的中共三大上,陳獨秀非常不滿意中共關于打倒帝國主義口號的宣傳。他指出:“我們是在‘打倒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口號下工作的。打倒軍閥的口號已得到中國社會上大多數人的響應,而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還沒有產生很大的影響。”[34]244既然反帝宣傳不到位,陳獨秀便號召,“黨員要更加注意‘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34]244。盡管陳獨秀認為中共需要加大反對帝國主義宣傳的力度,但他仍然主張,要在一定范圍內去反對帝國主義,而不是盲目的排外與整齊地消滅帝國主義。所以中共三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綱草案》便強調,“反對帝國主義及軍閥”的主要內容是“取消帝國主義的列強與中國所訂一切不平等的條約”[35]。
三大后,陳獨秀積極深化國人對帝國主義的認識,加大了對帝國主義的控訴。他指出:“中國人民有兩個仇敵:第一是英、美、法、日等帝國主義的列強,第二是北洋軍閥,后者比前者真算不得什么?!薄按藭r我們中國人對于軍閥已認識他是國民的仇敵了,而對于比軍閥更是仇敵的列強還沒有明確的觀念,我國民的感覺是何等遲鈍呵!”[36]393在回顧了1923年發(fā)生的22件大案件,陳獨秀疾呼“帝國主義的列強(英、美、法、日)是我們的第一仇敵,比軍閥更毒的仇敵!”[36]401一邊加大火力反對帝國主義,一邊仍清醒克制,將廢除不平等條約視為反帝目標的具體內涵。如果我們去翻看三大以后中共連續(xù)發(fā)表的第三、四、五次對時局的主張,這種以廢除不平等條約為主要內容的政治主張充斥其中??梢哉f,以廢約為內涵的反帝方針,逐漸成為中共最重要的政治訴求。在宣傳過程中,中共也一再強調,反對帝國主義并非完全消滅帝國主義,而是局限于廢除不平等條約,取消列強在華享有的種種特權,以便減輕阻力,推進革命。
通過這些有的放矢、張弛有度的宣傳與建構,反帝反封建的口號逐漸深入人心,影響了一些年輕人的選擇。方志敏回憶說,他在1922年仲夏看了《先驅》后,“非常佩服它的政治主張。它提出結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在當時確為正確不易的主張?!断闰尅返拿科恼拢恼轮械拿烤湓?,我都仔細看過,都覺得說得很對;于是我決心要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37]。
對此宣傳成效,陳獨秀等共產黨人頗為滿意。1923年4月,陳獨秀指出,近來以外交、內政上種種事實的教訓,國民各方面救國的思想及方法都已漸漸集中到“打倒軍閥”這一點[38]。5月,中共一個黨內報告也肯定地說:“反對軍閥已成了全國普遍的呼聲”[39]。8月,黃居仁在《向導》發(fā)文評論道:“‘打倒軍閥’這一句話,是充滿了全國,差不多個個人都有一種印象在腦筋上?!盵40]次年3月,惲代英更直白地說:“在今天的中國,軍閥兩個字,同娼妓盜匪一樣,成為不雅的名詞了?!盵41]1924年中共中央的一個報告總結道:“我們政治的宣傳,自一九二三年起,即是打倒國際帝國主義及國內軍閥兩個口號。在一九二二年與一九二三年間,‘反對軍閥’已成了全國普遍的呼聲;到一九二三與一九二四年間,列強對華進攻日急,全國知識階級中進步分子,已采用‘反抗帝國主義’的口號;而且最近在北京上海漢口廣州奉天等處,已漸漸有反帝國主義民眾運動發(fā)生?!盵12]244-245
到1925年9月,陳獨秀再一次談到反對帝國主義口號的影響:“在此時我們總的政治口號中,打是我們分析并歸納中國一切亂源而定出的,始終是我們一切政策之骨干;然而最初喊出這兩個口號的時候,我們的聲勢非常之孤,笑我們扛出‘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兩塊招牌,尤其‘打倒帝國主義’這一口號,民眾多不了解,甚至有人說是海外奇談;但后來革命的工人和學生首先采用了,國民黨中一部分革命派也采用了,到現在,一部分進步的教授和商人也采用了,甚至于國民黨中的反動派和一班工賊,他們向民眾攻擊共產黨,有時不得不自稱他們也反對帝國主義,因為他們恐怕若不如此說,民眾會馬上看出他們是帝國主義者的走狗。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本報(《向導》)所號召的‘打倒帝國主義’這一口號已經深入民眾了?!盵7]
蔡和森與陳獨秀所見略同。他說:“猶憶二年前本報初揭載國際帝國主義侵掠中國之理論與事實時,北京大學教授胡適之目為海外奇談,現在這種海外奇談竟成為普遍全中國的政治常識?!盵42]蘇聯葛薩廖夫的話可以做一結論:“為了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并且關心這個口號,中國共產黨需要兩整年的功夫來積極進行宣傳和工作。兩年后這兩個口號卻傳遍了全中國,成為廣大群眾中最流行的口號了。這時幾乎沒有人不熟悉和不了解它的意義。除了可恨的反動派,除了帝國主義的工具和頭腦幼稚、夢想復古的國粹主義者以外,中國人民沒有不對帝國主義者和中國軍閥充滿著仇恨的?!盵43]反帝反封建是中共革命理論的縮影和高度凝結,其為群眾的普遍接受,也就等于從社會中獲得了前進的力量,為此后中共的發(fā)展壯大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