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
“最美奮斗者”、云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有一次去龍陵縣調(diào)研,晚上在縣委食堂吃了一頓價值6.5元的工作餐。第二天在趕往下一站途中,翻過高黎貢山到達潞江壩的惠通橋時,楊善洲掏出6.5元給負責結(jié)賬的秘書小蘇。小蘇解釋說:“當時縣委汪書記堅持要結(jié)賬,所以我沒付錢?!睏钌浦蘼牶笞屗緳C給小蘇買張去龍陵的車票,安排小蘇回龍陵把伙食費結(jié)了。小蘇返回龍陵縣城已經(jīng)晚上10點,連夜找到汪書記并把伙食費交到他手上。第二天小蘇追趕上楊善洲表示對此事的不解,伙食費總計6.5元,可來回路費卻花了22元,住宿還花了10元,6.5元與32元相比總感覺這事做得不值。楊善洲跟小蘇解釋:“我們機關干部下鄉(xiāng),這里吃一頓,那里吃一頓,擦擦嘴巴拍拍屁股就走,最后這些賬誰去付?這個頭千萬不能開啊?!本瓦@件事而言,小蘇算的是6.5元與32元孰多孰少的賬,而楊善洲算的卻是這幾元幾十元背后的大賬,擔心的是此類開銷會從幾元發(fā)展到幾百元幾千元甚至更多,目的是從源頭上把這種不正之風止住,這樣的“算法”即使小蘇花320元也值得。
為官從政必須像楊善洲,必須會算賬,尤其要會算“大賬”。唐太宗李世民在這方面也算得上表率,他曾不止一次給大臣們算過廉政賬。如果遵紀守法,努力工作,可以逐步提升,一生可以正常領取許多薪俸和獎賞。反之,如果因貪污受賄而被懲處,不僅損失了經(jīng)濟利益,還會身敗名裂,從此失去社會地位及世人的尊重,連累家人抬不起頭來,無形的損失更難以計算。為官從政像楊善洲和唐太宗這樣算“大賬”,于公有利各項工作的開展,于私個人能得到豐厚的回報,一筆筆“大賬”的累積,往往是一名領導的清正廉潔,一名領導的長遠眼光,一名領導的一心為民。
為官從政算大賬能更好地推進工作,表面二者不存在因果關系,其實算“大賬”正是推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貞元四年(788)十二月的一天,唐德宗出長安城打獵,路過一個叫趙光奇的鄉(xiāng)民的家,問他:“百姓樂乎?”沒想到這個趙光奇直截了當、毫不客氣地回答:“不樂?!辈⒅毖浴安粯贰钡脑?,之前實行兩稅法,說兩稅之外再無其他賦稅徭役,但現(xiàn)在兩稅之外的征收已遠超兩稅本身……趙光奇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歷,講述當時的時政弊端,唐德宗聽后只是下令免除了趙光奇的賦稅徭役。趙光奇說自家的貧窮困苦,唐德宗給趙光奇一個說法也沒什么不對。但反過來看這件事的處理,唐德宗沒能算大賬,沒能重視這一家的事所反映出的國家政策存在的問題。其實作為當時的最高領導,唐德宗原本應當從趙光奇的問題切入,嚴肅查處相關部門擱置詔書隱瞞圣意、殘虐平民、橫征賦稅、盜匿公財?shù)那闆r。唐德宗雖然挽救了一個小家,卻沒能因此而修改完善國策,自然不能助推李唐王朝向好的方向快速發(fā)展。唐德宗盯的不過是“伙食費”,根本沒考慮到大賬。
為官從政算大賬還是算小賬,是官德的體現(xiàn),是能力的反映,是襟懷的展示。為官從政想算大賬,其實只要站位于國家、站位于人民、站位于集體,只要不站位于自己,算出的自然是國家的大賬、人民的大賬或集體的大賬。
圖:劉昌海?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