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鯉科魚類RNase 1基因的進化與組織表達模式

      2021-02-11 01:02:08劉寧陳秀荔黃欣
      關(guān)鍵詞:團頭魴食性哺乳動物

      劉寧,陳秀荔,黃欣

      1.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水產(chǎn)學院/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淡水生物繁殖重點實驗室,武漢 430070;2.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南寧 530021

      核糖核酸酶(RNase A)是一類在脊椎動物中存在的核酸水解酶。很多研究表明該基因家族的幾個成員具有明顯的消化、水解RNA、抗菌及抗病毒的作用[1-4]。胰核糖核酸酶(RNase 1)屬于RNase A超家族,具有RNase A超家族的結(jié)構(gòu)特征,其蛋白序列包含1個內(nèi)含子和2個外顯子,在第2個外顯子上具有完整的CDS(coding sequence)區(qū)[5],包含6~8個半胱氨酸形成的2個二硫鍵,具有特有的“CKXXNTF”氨基酸序列。有關(guān)RNase 1在哺乳動物中研究很多,例如人類(Homosapiens)[6]、牛(Bostaurus)[7]及葉猴(Pygathrixnemaeus)[8]等,特別是在其基因進化以及生物學功能研究方向。RNase1基因在哺乳動物中普遍存在基因拷貝,葉猴通過基因復制產(chǎn)生的RNase1B具有與小腸一致的較低pH環(huán)境,是其對植食性的一種適應[8]。Yu等[9]發(fā)現(xiàn)食肉目鼬科(Mustelidae)RNase1出現(xiàn)基因復制,推測與它們的進食快又多的特點相適應。嚙齒類和食肉類動物腸道中缺少幫助消化的微生物,消化結(jié)構(gòu)簡單,卻廣泛表現(xiàn)出RNase1基因拷貝現(xiàn)象,促使研究者們?nèi)ヌ接慠Nase1基因重復所產(chǎn)生的新功能[10-12]。隨著對高等脊椎動物RNase1基因分子進化機制及食性適應性進化研究的深入,低等脊椎動物RNase1基因研究也在不斷開展。

      關(guān)于魚類RNase 1的研究較少,目前僅在斑馬魚(Daniorerio)[13]、大西洋鮭(Salmosalar)[14]和團頭魴(Megalobramaamblycephala)[15-16]等有報道。鯉科魚類是我國分布最廣、種類最多的淡水經(jīng)濟魚類,它們的食性廣泛且存在差異。故本研究通過對基因組中不同食性鯉科魚類的RNase1基因進行序列和進化分析,進一步探討不同鯉科魚類RNase1基因結(jié)構(gòu)及基因表達水平的差異,研究魚類RNase 1結(jié)構(gòu)和功能的關(guān)系,同時在不同食性魚類之間闡釋RNase 1的系統(tǒng)進化關(guān)系,旨在為進一步研究魚類RNase1基因提供理論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成年草魚(Ctenopharyngodonidella)、翹嘴鲌(Culteralburnus)、鳙(Hypophthalmichthysnobilis)和團頭魴來自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鄂州水產(chǎn)實驗基地。試驗用魚在實驗室暫養(yǎng)2周,暫養(yǎng)期間保證溶氧充足,水溫合適。樣品采集前用氨基甲酸乙酯對魚體進行麻醉,75%的乙醇消毒,在冰上采集團頭魴、草魚、鳙和翹嘴鲌的肌肉、肝臟、脾臟、性腺、心臟、腎臟、腸、腦、鰓和血液10種組織迅速放入凍存管,置于液氮罐,之后轉(zhuǎn)入-80 ℃冰箱備用。

      1.2 鯉科魚類RNase 1基因的鑒定及序列特征分析

      在NCBI數(shù)據(jù)庫中下載青鳉(Oryziaslatipes)、斑馬魚、虹鱒(Oncorhynchusmykiss)等RNase1基因序列作為比對序列,在團頭魴、草魚、鯉(Cyprinuscarpio)、鰱(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及翹嘴鲌的全基因組數(shù)據(jù)庫中比對分析,鑒定出7種魚類的RNase1基因序列。鳡(Elopichthysbambusa)及黃尾鲴(Xenocyprisdavidi)的RNase1基因序列由筆者所在實驗室前期克隆保存。對9種鯉科魚類的RNase 1蛋白序列進行序列分析,首先利用BioEdit軟件進行初級序列分析和氨基酸、核苷酸序列比對,然后在NCBI(http://www.ncbi.nlm.nih.gov/sites/entrez)上BLAST檢測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使用在線軟件pI/Mw(http://web.expasy.org/compute_pi)測定RNase 1蛋白質(zhì)等電點及分子質(zhì)量等基本物理化學性質(zhì)。用在線軟件SignalP 4.1對RNase 1進行編碼信號肽序列的預測。用SWISS-MODEL(http://swissmodel.expasy.org/)同源建模的方法對9種鯉科魚類RNase 1的三級結(jié)構(gòu)進行預測,之后利用PyMOL軟件對鯉科魚類RNase 1的三級結(jié)構(gòu)進行可視化。

      1.3 鯉科魚類RNase 1的系統(tǒng)進化分析

      為分析硬骨魚類和哺乳動物RNase 1的進化關(guān)系,在NCBI數(shù)據(jù)庫分別下載陸生哺乳動物、水生哺乳動物RNase 1序列,大西洋鮭(Salmosalar)和虹鱒(Oncorhynchusmykiss)的RNase1基因序列從Cho等[13]的研究中獲得,將上述序列與本研究鑒定的9種鯉科魚類的RNase 1序列采用CLC Sequence Viewer 6軟件進行多序列比對,利用MEGA 5.0[17]使用最大似然法(ML)和最大簡約法(MP),重復檢測 1 000次,構(gòu)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

      1.4 鯉科魚類RNase 1基因表達分析

      用TRIZOL裂解法提取團頭魴、鳙、翹嘴鲌和草魚的心臟、腦、腎、肌肉、鰓、血液、脾臟、性腺、腸和肝臟的總RNA。然后用1.5%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RNA質(zhì)量,并使用NanoDrop 2000分光光度計(Thermo Scientific,美國)測量濃度。利用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TaKaRa,日本)試劑盒將每種魚類不同組織總RNA轉(zhuǎn)錄成cDNA。采用PRIMER 5.0根據(jù)CDS區(qū)設計qRT-PCR引物(表1)。qRT-PCR反應使用Light Cycler 480(Roche,瑞士),以β-actin作為內(nèi)參基因。qRT-PCR條件為95 ℃預變性45 s;95 ℃模板變性15 s,60 ℃退火15 s,72 ℃延伸30 s,進行35個循環(huán),最后繪制熔解曲線?;虮磉_定量采用ΔΔCt 相對定量法計算。

      表1 RNase 1基因的引物序列信息 Table 1 Primer sequence ofRNase 1 genes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鯉科魚類RNase 1的同源性和理化性質(zhì)

      經(jīng)過數(shù)據(jù)庫搜索比對、鑒定與注釋,最終獲得9種魚的完整RNase1基因序列。鯉科魚類基因組中只存在1個RNase1基因。利用Bio-Edit軟件對9種魚RNase 1序列同源性進行分析比對,結(jié)果顯示9種鯉科魚類的RNase 1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較高(圖1A),其中鰱與其他魚類相似度范圍最高(0.686~0.992),鯉與其他魚類的RNase 1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最低(0.594~0.695)。對RNase 1蛋白質(zhì)的等電點、分子質(zhì)量等基本物理化學性質(zhì)分析發(fā)現(xiàn),9種鯉科魚類RNase 1蛋白質(zhì)序列的物理化學特征非常相似,等電點在8.85~9.24、分子質(zhì)量在14.46~14.90 ku;9種鯉科魚類帶正電的殘留總數(shù)為18~21個(圖1B)。

      Cc:鯉 Cyprinus carpio; Xd:黃尾鲴 Xenocypris davidi; Hn:鳙 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 Hm:鰱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Ci:草魚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Ma:團頭魴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Eb:鳡 Elopichthys bambusa; Ca:翹嘴鲌 Culter alburnus; Dr:斑馬魚 Danio rerio; pI:等電點 Isoelectric point; Mw:分子質(zhì)量 Molecular weight; K No.:賴氨酸的數(shù)量 Number of Lys; R No.:精氨酸的數(shù)量 Number of Arg; Total:帶正電的殘留總數(shù)(賴氨酸和精氨酸) Total number of positively charged residues (Lys+Arg).

      2.2 鯉科魚類RNase 1氨基酸多序列比對及三級結(jié)構(gòu)預測

      多序列比對結(jié)果顯示,鯉科魚類的氨基酸數(shù)均在150個左右,具有RNase A超家族的結(jié)構(gòu)特征:N端有由20多個氨基酸組成的信號肽序列、His-Lys-His催化三聯(lián)體結(jié)構(gòu)、6個保守的半胱氨酸殘基及“CKXXNTF” motif序列(圖2A)。利用Swiss-Model在線軟件對其三級結(jié)構(gòu)進行同源建模,發(fā)現(xiàn)這9種鯉科魚類RNase 1的三級結(jié)構(gòu)非常相似,均由3個α螺旋、6個β折疊形成的二級結(jié)構(gòu)和6個Loop區(qū)域組成,保守位點分布在α螺旋和β折疊上(圖2B)。

      2.3 RNase 1的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脊椎動物RNase 1的進化關(guān)系,構(gòu)建哺乳動物和硬骨魚基于RNase 1蛋白質(zhì)序列系統(tǒng)發(fā)育樹如圖3、圖4所示:哺乳動物、嚙齒動物及硬骨魚RNase 1明顯分為不同的進化支。大多數(shù)嚙齒動物和陸生哺乳動物的RNase1基因都存在多拷貝,這是基因復制的結(jié)果,然而海洋哺乳動物及硬骨魚的RNase1基因均為單拷貝(圖3A、圖4A)。鯉科魚類RNase 1的MP與ML進化樹顯示,團頭魴與翹嘴鲌聚為一支,這與物種進化關(guān)系相符;MP進化樹顯示鳡與黃尾鲴聚為一支(圖3B、圖4B)。

      圖3 哺乳動物和魚類RNase 1(A)與9種鯉科魚類的RNase 1(B)的ML的系統(tǒng)發(fā)育進化樹Fig.3 ML phylogenetic trees of RNase 1 in mammals and fishes(A) and nine of cyprinid fish(B)

      圖4 哺乳動物和魚類RNase 1(A)與9種鯉科魚類的RNase 1(B)的MP的系統(tǒng)發(fā)育進化樹Fig.4 MP phylogenetic trees of RNase 1 in mammals and fishes(A) and nine of cyprinid fish(B)

      6個半胱氨酸(活動-位點殘基)用藍色圓圈標記,3個催化殘基用紅色三角形顯示;3個α螺旋(α1-α3)和6個β轉(zhuǎn)角(β1-β6)分別用紅色和黃色表示。The six structural cysteines (active-site residues) are marked with blue circle and three catalytic residues showed with red triangles. Locations of three α-helices (α1-α3) and six β-turns (β1-β6) are shown in red and yellow.

      2.4 鯉科魚RNase 1基因的組織表達模式

      選取植食性的團頭魴和草魚、雜食性的鳙和肉食性的翹嘴鲌進行不同食性魚類RNase1基因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模式的研究。qRT-PCR結(jié)果顯示(圖5),RNase1基因在4種魚不同組織中的表達模式各不相同,其中在肝臟組織中的相對表達量高,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除肝臟外,團頭魴RNase1基因在鰓和腎臟中也高表達,差異極顯著(P<0.01),在心臟、血液、脾臟和性腺中也有表達(圖5A);翹嘴鲌的RNase1基因只在肝臟和脾臟中高表達(P<0.01),其他組織中均不表達(圖5B);在鳙中,RNase1基因主要在肝臟和血液中表達,差異極顯著(P<0.01),在其他組織中均不表達(圖5C)。與團頭魴不同的是,草魚RNase1只在肝臟中高表達,在其他組織中均不表達(圖5D)。

      A:團頭魴 M. amblycephala; B:翹嘴鲌 C. alburnus; C:鳙 H. nobilis; D:草魚 C. Idella. M:肌肉 Muscle; H:心臟 Heart; B:腦 Brain; K :腎 Kidney; G :鰓 Gill; D: 血液 Blood; S:脾臟 Spleen; O:性腺 Gonad;I:腸 Intestine;L:肝臟 Liver.

      3 討 論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硬骨魚與哺乳動物的RNase 1分為不同的進化支。在哺乳動物進化支中,大多數(shù)RNase1基因存在多個拷貝,特別是在草食性的葉猴和牛身上,然而魚類進化支上RNase1均為單拷貝基因,沒有發(fā)生復制,這表明RNase1基因復制是對其消化生理的一種適應[18]。魚類的RNase1基因在基因組中為單拷貝,一方面說明魚類RNase1進化過程中比較保守,另一方面說明RNase1在低等脊椎動物中適應性分化為特定功能。此外,不同食性鯉科魚類的RNase1進化顯示,相同食性的魚類并未聚類在一起,從進化角度說明鯉科魚類的RNase 1的進化與物種食性的關(guān)聯(lián)性不大,但符合物種進化的規(guī)律。

      本研究中,9種不同食性的鯉科魚類RNase 1帶正電的氨基酸比例高。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在哺乳動物中,具有抗菌作用的RNase1具有較高的等電點[19-20]。Cho等[13]對斑馬魚RNase 1重組蛋白功能的研究發(fā)現(xiàn),RNase 1蛋白具有較強的消化活性和抗菌功能,斑馬魚的RNase 1重組蛋白的等電點不高,但與雞一樣,帶正電的氨基酸比例很高。筆者所在實驗室前期對團頭魴RNase 1重組蛋白的研究也得出同樣的結(jié)論[21]。因此根據(jù)進化保守性,推測其在鯉科魚類中可能普遍具有抗菌功能。

      目前對于RNase 1的生物學功能假設都集中于消化活性上。我們對RNase1在不同食性魚類的不同組織中表達模式進行研究,結(jié)果顯示不同食性的魚類表達模式存在差異,同種食性魚類相同組織的表達情況也不同。根據(jù)相對定量結(jié)果,不同食性鯉科魚類的RNase1基因在肝臟中的相對表達量均高。以往研究表明魚類的食性與其自身消化器官的構(gòu)造及內(nèi)源性消化酶的消化機能密切相關(guān)[22]。魚類肝胰臟分泌內(nèi)源性消化酶,是魚類重要的消化腺。而Cho等[13]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斑馬魚的成魚階段RNase1基因主要在肝臟和腸道中表達,其重組蛋白RNase 1的活性顯示出較強的抗菌功能,消化活性不強。在大西洋鮭中曾有報道,RNase的抗菌功能與消化活性之間沒有必然關(guān)系,它們互不影響,彼此獨立[23]。因此,4種鯉科魚類肝臟中高表達,其他組織中不表達或低表達,可能與斑馬魚一致,主要是在能量代謝方面發(fā)揮作用,是否具有消化活性,需要在今后的試驗中進行進一步基因功能驗證;同種食性的草魚和團頭魴在其他組織的表達存在顯著差異,表明RNase 1在同食性的魚類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故從基因表達水平也推測RNase1基因進化與其物種本身的食性相關(guān)性不大。在翹嘴鲌和團頭魴中,RNase1基因在脾臟中表達量較高,推測RNase 1可能與其免疫機能相關(guān)。RNase1基因在鳙血液中高表達,推測其可能參與了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調(diào)節(jié)過程,特別是血管穩(wěn)態(tài)的調(diào)節(jié)。綜上所述,RNase1基因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模式各不相同,它們具體行使怎樣的生物學功能,還需要在進一步的試驗中進行深入探究。

      猜你喜歡
      團頭魴食性哺乳動物
      為什么鴨嘴獸被歸為哺乳動物?
      淺析小龍蝦的食性、養(yǎng)殖生產(chǎn)中水生植物的選擇及作用
      淀粉基可食性包裝膜的制備及應用研究進展
      上海包裝(2019年2期)2019-05-20 09:10:56
      2 從最早的哺乳動物到人類
      哺乳動物大時代
      哺乳動物家族會
      八指魚
      意林(2017年3期)2017-03-03 17:56:56
      褐藻膠提取及制備可食性膜工藝研究
      大麥醇溶蛋白/納米TiO2可食性膜的制備與性質(zhì)
      團頭魴幼魚飼料中α-亞麻酸、亞油酸的適宜含量
      永顺县| 德清县| 成武县| 荆州市| 阿拉善盟| 化州市| 安庆市| 孝义市| 绥芬河市| 阜南县| 富宁县| 宝坻区| 克什克腾旗| 平顶山市| 华安县| 酉阳| 闵行区| 龙山县| 罗源县| 宕昌县| 盐城市| 锡林郭勒盟| 昌宁县| 富源县| 泰州市| 南皮县| 盐山县| 凤山市| 渝中区| 吉林市| 淮南市| 宜城市| 宜兴市| 江阴市| 京山县| 石阡县| 揭阳市| 潮安县| 西青区| 盐津县|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