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昊天 宋鴿 安楠 周其姝 常雅珊 張國慶 嚴翊
1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北京 100084)
2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營養(yǎng)中心(北京 100029)
3 山東省游泳運動管理中心(濟南 250102)
水作為基本營養(yǎng)素之一,在新陳代謝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運動過程會加速體內水分的流失,嚴重破壞體液平衡,進而影響運動員的運動表現。特別是在炎熱環(huán)境中的運動,可能增加患熱痙攣、熱衰竭和中暑的風險,嚴重時會危害運動員的生命安全[2-6]。此外,運動中出汗是丟失水分的主要方式,因此,伴隨水分的丟失,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維生素等也會丟失。此時,單純的補水不能彌補機體的損耗,同時過量的補充水分還可能會引起低鈉血癥等危害,增加運動員的健康風險[3-4]。由此可見,運動員合理補水/補液是對運動能力的基本保障。
目前我國的補液調查主要集中在普通人群與一般運動人群[7-10],對于高水平競技運動員的調查較少。鑒于在炎熱環(huán)境下,體液失衡會干擾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的最佳運動表現[2],本研究對我國夏季項目精英運動員的補液知識及態(tài)度進行問卷調查,以期了解我國夏季項目精英運動員的補液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及態(tài)度,為分析我國夏季項目運動員補液知、信、行特征提供依據,進而有助于開展有針對性的補液宣傳教育,促進運動員形成良好的補液習慣、維持正常的水合狀態(tài),為促進身體健康、提高訓練效果和提高比賽成績奠定基礎。
使用簡單隨機抽樣公式N=t2P(1-P)/e2確定樣本規(guī)模,根據相關文獻及類似的調查[3,11-15]中34.2%的運動人群調查對象認可補液對于健康的重要性,令P=34.2%,t=1.96(置信度為95%),抽樣誤差不超過±4%,即e=4%,計算得N=540。本研究中共回收問卷575份,符合樣本規(guī)模。
2020年3月至4月對夏季項目國家隊及國家青訓隊現役運動員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選取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
1.2.1 問卷調查
本課題組基于前期研究,并參考相關文獻[12-15],設計了《運動員補液排尿知識態(tài)度行為調查問卷》,問卷分別從補液、排尿兩方面調查了運動員的相關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現狀。其中補液相關知識包括日補液量、補液方式、補水與補液的區(qū)別、運動時適宜補液時間、脫水時的危害以及礦泉水、礦物質水和純凈水的區(qū)別等問題。補液相關的態(tài)度包括是否對補液知識感興趣、是否認可補液對健康的重要性、是否愿意為改善運動成績/表現改變補液行為、已獲取的補液知識的來源以及獲取補液知識的理想途徑等問題。
為保證調查問卷設計質量,課題組前期設定統(tǒng)一調查說明,說明內容包括工作目標、工作方式及填寫注意事項,并將紙質版問卷進行專家審定及修改,隨后將終版問卷錄入“問卷星”調研平臺進行電子問卷調查。
在本研究中,補液知識情況以知識知曉率作為評價指標,知識知曉率的計算方式為:知識知曉率(%)=該題目回答正確人數/該題目的應答總人數×100%,積極態(tài)度持有率(%)=(感興趣人數+非常感興趣人數)/該題目的應答總人數×100%,或(愿意人數+非常愿意人數)/該題目的應答總人數×100%。
1.2.2 質量控制
課題組對運動隊進行招募說明后,依據運動員半年內體檢報告,剔除患有代謝性疾病以及腎臟、消化道等慢性疾病或有認知障礙者,保證調查對象均符合研究要求。姓名重復的問卷只保留一份。問卷填寫說明中提示了答案無對錯之分、按真實情況應答。
1.2.3 統(tǒng)計分析
所有數據均由“問卷星”導出為EXCEL 格式,利用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人數(百分比)表示。不同性別、運動項目、運動技術等級和運動年限之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Fisher 精確檢驗;統(tǒng)計分析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共招募575名調查對象,575名調查對象完成此次調查,完成率為100%。
本次問卷發(fā)出575 份,共回收575 份,回收率為100%。以全部完成本研究所有題目為標準,剔除不合格問卷,滿足要求的問卷為575 份,問卷有效率為100%。人口學信息顯示,參與調查的男運動員共246位,占比42.8%;女運動員共329 位,占比57.2%。運動員從事的運動項目包括球類項目(羽毛球、網球、水球、籃球、棒球、乒乓球、高爾夫)、耐力型項目(游泳、公路自行車、場地自行車、BMX自由式、鐵人三項、帆船)、格斗對抗型項目(擊劍、拳擊、柔道、摔跤、跆拳道、空手道)和其他項目(射箭、射擊、投擲、舉重、體操、蹦床、藝術體操、現代五項、圍棋),運動員占比分別為37.4%、22.3%、21.9%和18.4%。其中,118 名運動員運動技術等級為國際級運動健將,260 名為運動健將,113 名為一級運動員,84 名為二級及以下運動員。運動員平均運動年限為4年,其中運動年限≤3.0年的占比19.3%,3.1~6.0年的占18.8%,6.1~9.0年的占比22.6%,9.1~12.0年的占比23.5%,>12.0年的占比15.8%。詳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基本信息[n(%)]
(續(xù)表1)
本次調查中,補液相關知識包括知曉每日補液量,知曉合理的補液方式,知曉礦泉水、礦物質水和純凈水的區(qū)別,知曉脫水時的危害以及補水補液區(qū)別,知曉運動時適宜的補液時段。調查對象在知曉每日補液量,知曉礦泉水、礦物質水和純凈水的區(qū)別,知曉補水與補液的區(qū)別和知曉運動時適宜的補液時段四個問題上的知曉率較低,分別為35.1%、16.7%、21.4%和28.3%。調查對象在知曉合理的補液方式問題上知曉率為88.3%,在知曉脫水的危害問題上的知曉率為69.7%。詳見表2。
關于補液相關的態(tài)度,主要設置了認可補液對健康的重要性、愿意為比賽成績改變補液行為、對補液知識感興趣和已獲得的補液知識來源。調查對象對補液知識感興趣的比例為38.6%,在認可補液對健康的重要性和愿意為比賽成績改變補液行為的問題上持積極態(tài)度的比率分別為99.0%和88.9%。被調查的運動員中,29.6%的運動員已獲得的補液知識來源于父母,25.9%的來源于朋友,73.6%的來源于教練,39.0%的來源于隊友,37.2%的來源于老師,42.1%的來源于自學,7.0%的來源于其他。詳見表3。
關于獲取補液知識的理想途徑,結果顯示,25.6%的調查對象希望通過課本獲取補液知識,55.8%的調查對象希望通過單位或隊伍宣教獲取補液知識,42.8%的調查對象希望通過專家講座獲取補液知識,21.4%的調查對象希望通過電視或廣播獲取補液知識,17.4%的調查對象希望通過報刊或雜志獲取補液知識,51.0%的調查對象希望通過網絡獲取補液知識,16.5%的調查對象希望通過父母及家人獲取補液知識,39.0%的調查對象希望通過隊友或朋友獲取補液知識,3.5%的調查對象希望通過其他途徑獲取補液知識。
2.2.1 不同性別運動員的補液知識、態(tài)度調查結果
不同性別運動員關于補水與補液區(qū)別的知曉率有顯著性差異(P<0.01),女性運動員的知曉率顯著高于男性運動員(P<0.01),但在其他補液知識問題項上無性別差異(P>0.05)。詳見表2。
不同性別運動員在愿意為比賽成績改變補液行為上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女性運動員比例顯著高于男性運動員(P<0.05),但在其他補液態(tài)度問題項上無性別差異(P>0.05)。詳見表3。
2.2.2 不同運動項目運動員補液知識、態(tài)度調查結果
不同運動項目運動員知曉每日補液推薦量情況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不同項目間兩兩比較,球類、耐力型、格斗對抗型項目運動員對每日補液推薦量的知曉情況均好于其他型項目運動員。不同運動項目夏季精英運動員關于脫水時的危害的知曉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不同項目間兩兩比較,其他型項目運動員顯著高于格斗對抗型項目運動員。不同運動項目運動員對運動時適宜的補液時段知曉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不同項目間兩兩比較,球類和格斗對抗型運動員顯著高于耐力型運動(P<0.01)。在其他補液知識問題項上,不同運動項目運動員間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2。
不同運動項目運動員愿意為比賽成績改變補液行為的比例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組間兩兩比較,球類、耐力型和格斗對抗型項目運動員顯著高于其他型項目運動員(P<0.05)。在其他補液態(tài)度問題項上,不同運動項目運動員間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3。
2.2.3 不同運動技術等級運動員補液知識、態(tài)度調查結果
不同運動技術等級運動在合理的補液方式知曉率上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組間兩兩比較,國際級運動健將組顯著高于二級運動員及以下組。不同運動技術等級運動在脫水時的危害知曉率上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組間兩兩比較,國際級運動健將組顯著高于運動健將組(P<0.01),國際級運動健將組和一級運動員組顯著高于二級運動員及以下組(P<0.01)。不同運動技術等級運動員在補水補液區(qū)別知曉率上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組間兩兩比較,國際運動健將組和運動健將組顯著高于二級運動員及以下組。不同運動技術等級運動員對運動時適宜的補液時段知曉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組間兩兩比較,運動健將組和一級運動員組顯著高于二級運動員及以下組(P<0.01)。不同運動技術等級運動員在其他補液知識問題項上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運動項目、運動技術等級、運動年限各組運動員補液知識知曉情況比較[n(%)]
不同運動技術等級運動員補液態(tài)度問題項上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3。
2.2.4 不同運動年限運動員補液知識、態(tài)度調查結果
不同運動年限運動員在脫水時的危害知曉率上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組間兩兩比較,>12.0年組顯著高于9.1~12.0年組。不同運動年限運動員在補水與補液區(qū)別知曉率上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組間兩兩比較,6.1~9.0年組顯著高于≤3.0年組和3.1~6.0年組。不同運動年限運動員運動時適宜的補液時段知曉率上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組間兩兩比較,運動年限在3.1~6.0年的運動員、6.1~9.0年的運動員、9.1~12.0年的運動員和>12.0年的運動員顯著高于≤3.0年的運動員(P<0.01)。不同運動年限運動員在其他補液知識問題項上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2。
不同運動年限運動員補液態(tài)度問題項上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運動項目、運動技術等級、運動年限各組補液相關態(tài)度情況比較[n(%)]
本研究對夏季項目精英運動員補液相關知識與態(tài)度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夏季項目精英運動員的補液知識普遍相對缺乏,且大部分運動員對補液知識缺乏興趣;但大部分運動員認可補液對健康的重要性,也愿意為了成績而改變自己的補液方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16]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應攝入1500~1700 ml 水。本次調查中僅有35.1%的調查對象知曉該推薦量。在實際訓練中,運動員主要通過排汗來降低體溫維持正常的中心溫度,因此每日水的丟失量遠高于普通大眾和一般運動人群。運動員訓練期間的實際適宜補液量和補液方式往往與其運動量和運動項目特征有關[5,16-18]。由于各夏季運動項目的特點差異較大,運動員的補液量也有較大的差異。然而,我國目前還缺乏對不同運動項目的適宜補液量的系統(tǒng)研究,缺乏不同運動項目運動員的補液推薦量,導致夏季精英運動員群體對于自身的適宜補液量不能明確把握,對運動員的補液指導也缺乏針對性。
良好的補液方式,不僅可以減少不良補液的副作用,還可以使運動員快速進入水合狀態(tài)。本次調查發(fā)現,雖然有88.3%的運動員知曉推薦的補液方式,即少量多次,避免口渴,但對運動補液階段的知曉率僅為28.3%,多數調查對象不重視運動前和運動后的補液問題。專業(yè)運動員在長時間大強度訓練時,身體消耗大量糖原,丟失水分,還會流失電解質,因此簡單的補水并不能起到好的促進效果。而在補充水的基礎上,合理的補充糖和電解質,可以更好延緩疲勞,促進恢復。本次調查發(fā)現雖然有69.7%的運動員知曉脫水時的危害,但僅有16.7%的被調查運動員知曉礦泉水、礦物質水和純凈水的區(qū)別,僅有21.4%的調查對象知曉補水與補液區(qū)別。本次補液知識調查結果,說明我國夏季項目精英運動員普遍缺乏補液知識,急需在運動員中開展補水及補液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其中應重點對男運動員、運動等級較低、運動年限短的運動員加強教育。
關于補液態(tài)度,本次調查結果顯示,99.0%的運動員認可補液對健康的重要性,88.9%的運動員愿意為比賽成績改變補液行為,說明科學補液對健康的重要性已被夏季精英運動員群體所認可,在了解了補液對運動表現的重要性后,調查對象普遍愿意為此做出相應改變。但與之相矛盾的是,僅有38.6%的運動員對補液知識感興趣,低于普通運動人群[14]。這說明,夏季項目運動員中,存在以結果為導向的行為改變。這一特點為夏季項目運動員的補液知識宣教方法手段的開發(fā)提供了參考。
本研究結果提示目前我國夏季精英運動員補液知識掌握不足,多數運動員認可補液對健康的重要性,也愿意為比賽成績改變補液行為,但對補液知識缺乏興趣。鑒于被調查運動員的補液知識和態(tài)度存在性別、項目及運動等級、訓練年限的差異,有必要在夏季精英運動員中開展有針對性的科學補液的知識、態(tài)度宣傳和教育。鑒于我國缺少運動員的補液推薦標準,補液量、補液方式和補液品種的個性化、精準補液策略的研制對于提高精英運動員運動表現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