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遂寧古代著述考錄(續(xù)2)

      2021-02-13 11:40:15胡傳淮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射洪遂寧光緒

      胡傳淮

      (蓬溪縣政協(xié),四川 蓬溪 629100)

      二、史部

      (一)別史類

      《后史記》,唐射洪陳子昂撰。子昂(661—702),唐代著名詩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后重視,授麟臺正字。后遷右拾遺。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遠見。38歲辭官還鄉(xiāng),后被縣令段簡迫害,冤死獄中,時年四十二歲。有《陳伯玉集》傳世。盧藏用曰:“(子昂)嘗恨國史蕪雜,乃自漢孝武之后,以迄于唐,為《后史記》?!?/p>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五百二十卷,宋遂寧府知府李燾撰。燾(1115—1184),字仁甫,四川丹棱人,著名歷史學家。紹興八年(1138)進士。淳熙八年(1181)出任遂寧府知府。《輿地紀勝》卷第一百五十五《遂寧府》載:“李燾,淳熙八年知?!崩顮c仿司馬光著《資治通鑒》體例,斷自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年間,迄于宋欽宗趙桓靖康年間,記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淳熙十年(1183)任遂寧知府的李燾上書皇帝:“臣累次進所為《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今重別寫進,共九百八十卷計六百四冊。其修換事總為目一十卷。又緣一百六十八年之事,分散于九百八十卷之間,文字繁多,本末頗難立見,略存梗概,庶易檢尋,今創(chuàng)為建隆至靖康《舉要》六十八卷,并卷《總目》五卷。已上四種,通計一千六十三卷,六百八十七冊?!敝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是李燾在遂寧知府任上完稿的?!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為中國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斷代編年史。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李燾一生著述弘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是其代表作。

      《英宗實錄》《明宗實錄》《文宗實錄》《寧宗實錄》,元遂寧謝端與修。端(1279—1340),字敬德,號榿齋,四川遂寧青石人,元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蜀學家,《元史》評曰:“元世蜀士以文名者,曰虞集,而謝端其次云?!敝x端家族因宋蒙四川戰(zhàn)爭于淳祐前后出蜀,流寓江陵,至端始居武昌。端幼承蜀學,天資穎異。在荊南時,與宋本以文學齊名,時號“謝宋”。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元朝始開科取士。延祐五年(1318),端中進士,后累官至翰林直學士,階太中大夫,謚“文安”。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經(jīng)籍志》著錄。[1]

      《武宗實錄》,明遂寧席春與修。春(1472—1536),字仁同,號虛山,席書弟,歷任翰林院檢討、翰林院修撰、翰林院學士、吏部右侍郎等。席春與兄席書被譽為“兄弟學士”。又與兄席書、弟席彖并稱“三仲”、“三鳳”。明代蜀諺曰:“前有三蘇,后有三席?!笨梢椘溆绊?。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經(jīng)籍志》著錄。

      《康熙起居注》,清遂寧李仙根與修。仙根(1621—1690),字子靜,號南津,遂寧人,清順治辛丑科(1661)榜眼,為康熙帝師,1668到1669奉使安南,為遂寧市古代唯一一位榜眼,遂寧古代科名最高者。官至戶部右侍郎。

      《太宗文皇帝實錄》,清遂寧李仙根與修。仙根擔任該實錄副總裁。太宗文皇帝,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

      《宋稗類鈔》八卷,清李宗孔輯,清周瑞岐、清李仙根校。清康熙刻本,8冊,開封市圖書館藏。

      (二)雜史類

      《隴起雜事》,明射洪楊儀撰。儀,字仲立,號鏡山,正德十二年丁丑進士。官貴州參議,兵備畢節(jié)。嘉慶《射洪縣志》卷十一有傳。其書多紀明玉珍事跡。

      《國乘紀要》,明射洪楊嗣龍撰。嗣龍,字云從,號客三,明崇禎元年恩貢,任金壇縣丞,遷刑部主事。光緒《射洪縣志》卷十六《藝文志》載:楊嗣龍撰有《國乘紀要》《功罪四書》《證性秘密》《金華浪語》《詩文三集》等書籍。

      《松齡老人筆記》,清遂寧張烺撰。烺(1627—1715),字沖寰,號松齡,配景氏,側室季氏,子六:鵬翮、翼、舉、飛、翥、搏。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逢康熙六旬萬壽,張烺進京祝壽,天顏大喜。后在康熙過問下,寫出反映張獻忠屠川見聞的《燼余錄》??滴踉鴷磅T背神清”、“養(yǎng)志松齡”二匾額賜張烺。烺壽八十又九,墓在今重慶市潼南區(qū)小渡鎮(zhèn)月山村慶元山。此書又名《燼余錄》,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經(jīng)籍志》著錄。

      《紅蕉花館雜錄》,清代遂寧張問安撰。問安,事跡已詳前。該書系一部史志類著述。清人邵葆祺《題張亥白〈紅蕉花館雜錄〉后》(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清代詩文集匯編》第498冊《橋東詩草》卷七第709頁)一詩后自注:“卷中載高麗國事頗詳。”

      《保臺實績錄》,紀臺州兵巡道清代射洪楊應魁政績,不著作者。應魁,字斗垣,清代射洪人,精通滿漢文字,官臺州兵備道,晉江西按察使。耿精忠犯浙,圍逼臺州,應魁條畫守御,頗著惠愛??と俗鞔艘杂浧涔?,自“固根本”至“修庶政”,共二十目,目各為一篇。見嘉慶《四川通志》卷一八四、嘉慶《射洪縣志》卷五、光緒《射洪縣志》卷十一。

      《保障紀略》,清代蓬溪奚大壯撰。大壯(1774—1827),字安止,號雨谷,繼徽子。嘉慶三年舉人,十年成進士,官至湖北興國州知州,后主墨池書院。事跡載道光《蓬溪縣志》卷十六,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五、卷二二,民國《溫江縣志》卷五、卷九。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錄。

      (三)傳記類

      《累朝功臣列傳》,元遂寧謝端撰。端,事跡已詳前。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經(jīng)籍志》著錄。

      《忠武志》八卷,清遂寧張鵬翮撰。鵬翮(1649—1725),字運青,號寬宇、信陽子,遂寧人,康熙九年(1670)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卒謚“文端”。清代第一清官,其家族在清代興盛兩百年左右,世稱“清代蜀中第一家”?!肚迨犯濉肪矶呔庞袀?。此書今存康熙四十四年(1705)北京冰雪堂刻本、康熙四十五年(1706)遂寧張氏刻本、康熙五十一年(1712)刻本、康熙間麻城周氏刻本、嘉慶十九年(1814)重刻本、山東齊魯書社據(jù)冰雪堂刻本影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日本早稻田大學、中國國家圖書館有藏。

      《諸葛忠武志》十卷,清代遂寧張鵬翮撰。今存嘉慶十九年(1814)麻城周畹蘭刻本。

      《三國蜀諸葛忠武侯亮年表》,清代遂寧張鵬翮輯。今存1978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印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本。

      《關夫子志》,清代遂寧張鵬翮輯。今存康熙四十四年(1705)董禮用刻本,藏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南宋忠義錄》,清代蓬溪張秉謙撰。秉謙,號虛船,清代蓬溪縣河邊場(今大英河邊鎮(zhèn))人,同治六年(1867)歲貢。性孝友,主講蓬溪書院,多所成就。及卒,四川按察使牛樹梅為立傳,刻入《聞善錄》中。光緒《蓬溪續(xù)志·著述》著錄。

      《日記》三十六卷,清代射洪胡文魁撰。文魁(1814—1895),又名文奎,字炳奎、秉夔,射洪縣香山鎮(zhèn)卡防灣人。道光十四年(1834)考取秀才,十九年(1839)考中己亥恩科舉人。同治元年(1862)截取當選為知縣,不就。三年(1864)冬月,入貲為刑部主事簽分安徽司行走。五年(1866)卸任回射洪,先后任教于金華、廣寒兩書院。德高望重,著作宏富。光緒十一年(1885)乙酉季冬月臘日射洪進士羅錦城《續(xù)修縣志后序》云:“明年甲申(1884),又得吾師胡秉夔先生《續(xù)縣志稿》四卷,《日記》卅六卷,與四鄉(xiāng)續(xù)采者,再為悉心校選補入,共成書十八卷?!?/p>

      《高石齋日記》,清末射洪劉光謨撰。光謨,事跡已詳前。

      (四)奏議類

      《奏議》一卷,唐射洪陳子昂撰。子昂,事跡已詳前。光緒《射洪縣志》卷十六《藝文志》著錄。

      《張員外奏疏》,宋長江縣張述撰。述,字紹明,遂州長江縣長灘鎮(zhèn)(今大英縣隆盛鎮(zhèn))大峰山人。張述籍貫,《宋史》載為遂寧府小溪縣人,實誤。宋代學者洪邁《夷堅三志》壬卷第七《張益德廟》一文載張述家在“長江縣長灘鎮(zhèn)大峰山之下”,洪邁此說來源于宋代遂寧王灼之《頤堂集》,王灼與張述之孫張義方為知交?!遁浀丶o勝》卷第一百五十五《遂寧府》載:“張述,長江人。仁宗時為小官,七上書論儲嗣?!睆埵鱿稻暗v元年(1034)進士,任咸陽縣主簿,改大理寺丞,遷太常博士。后以尚書職方員外郎為江浙、荊湖、福建、廣南路提舉?!端问贰酚袀?。此書佚,見清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

      《奏議》,宋小溪楊輔撰。輔字嗣勛,楊甲弟,遂寧府小溪縣(今遂寧市船山區(qū))人,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累官至寶謨閣學士,四川制置使。卒于官,謚莊惠?!端问贰肪砣倬攀哂袀?。此書佚,見《鶴山大全集》卷五十四《楊輔奏議序》。

      《席文襄公奏疏》,明遂寧席書撰。席書是一位敢于直言上疏、忠君愛民的一代名臣,他說:“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彼麨楣偃嗄?,都在踐行這三事。多次向皇帝上疏,輯為《席文襄公奏疏》。載于《明經(jīng)世文編》卷一百八十二的《席文襄公奏疏》,有四篇奏疏,即《南畿賑濟疏》《議定大禮疏》《議覆立世室》《論光祿寺廚役》。另外,《元山文選》卷三還收錄了席書許多奏疏。

      《楊太史奏疏》,明遂寧楊名撰。名(1505—1559),字實卿,號方洲,明四川潼川州遂寧縣鳳臺壩(今遂寧市船山區(qū)新橋鎮(zhèn)鳳臺村)人。嘉靖七年(1528)戊子科四川鄉(xiāng)試第一名,為解元。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殿試第三名進士及第,成探花。楊名在《御試策》中指出,近年來國家“天變”之繁、“民怨”之多,可謂“百六十余年之所罕有”,須解決“用人之失”與“財食匱乏”兩大問題,而其關鍵在于皇帝要“謹勉”“正其心”,方能達到“中興之盛”、“嘉靖之休”。嘉靖皇帝御批曰:“能守圣學以為本,此乃知要之說?!笔诤擦衷壕幮?,后任經(jīng)筵展書官。嘉靖十一年(1532)十月,彗星現(xiàn),皇帝下詔求言。楊名應詔,兩次上書。言帝喜怒失中,心有所偏,劾當朝權貴吏部尚書汪鋐心行反復、私圖報復,武定侯郭勛奸回陰詐、肆意猖狂,太常卿陳道瀛、金赟仁粗鄙酣淫、貪財好色,而皇上用之,是圣心之偏于喜者;建言諸臣,累朝作養(yǎng),才能文行,各有可觀,跡雖難恕,心若可原,而終于廢棄,是圣心之偏于怒者;道士邵元節(jié)于內府修建醮事,禱祀之說,自古無驗,不惜靡費,使之頻舉,率徒倡侶,演法大內,所至騷然,民無寧日,是圣心少有所偏者。誠欲皇上遠稽堯舜,全此心之中和。疏入,君王震怒,下詔獄,嚴刑拷問主使而無果,遂編戍瞿塘衛(wèi)。翌年獲釋,廷臣屢薦,終不復召。家居遂寧二十余年,以侍奉親人、撰寫志乘、闡揚心學、發(fā)宏文脈為樂。筑色養(yǎng)堂娛其親。受四川巡撫劉大謨禮聘,與楊慎、王元正纂修有嘉靖《四川通志》(存)。又修有嘉靖《大昌縣志》(佚),與修嘉靖《遂寧縣志》(佚)。晚年,楊名在遂寧縣蟠龍山方洲書屋(位今船山區(qū)新橋鎮(zhèn)鳳臺山)講學授徒,提攜后進。更赒貧濟乏,嫁娶孤兒寡女,士民咸頌。后病卒,葬祖山遂寧縣三溪之麓(今遂寧市船山區(qū)新橋鎮(zhèn)鳳臺壩石馬坪)。明穆宗隆慶皇帝即位,贈楊名光祿寺少卿。入祀遂寧鄉(xiāng)賢祠。楊名曾編夔州府三賢祠所祀周敦頤、王十朋、宋濂詩文,為《三賢集》三卷(存)。所著多不留稿,撰有《楊太史文集》(明嘉靖刻本)、《方洲集》(五卷),小說《猶及編》、《觀槿野言》,《庚辛集》及詩文四十卷,均佚?!痘拭鹘?jīng)世文編》錄有《楊太史奏疏》,為嘉靖十一年十月楊名第二次上嘉靖皇帝書,千古名篇,至今彪炳?!睹魇贰贰睹魇犯濉贰秶I征錄》《名山藏》《皇明應謚名臣備考錄》《明名臣言行錄》《四川通志》《潼川州志》《遂寧縣志》《巫山縣志》等史乘有其傳記。此書見《明經(jīng)世文編》。

      《撫甘督楚奏稿》,明遂寧呂大器撰。大器(1598—1650),字儼若,號東川,謚“文肅”,四川遂寧人。明崇禎元年(1628)進士,官至南明永歷朝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清光緒《呂氏家譜》載:遂寧呂氏入川始祖為呂環(huán),原籍湖北麻城孝感鄉(xiāng),明時攜弟呂瑼由楚之黃州府遷蜀。呂瑼居蓬溪縣白鶴山;呂環(huán)居遂寧縣北路興賢里曠家?guī)X花園,入邑庠,配張氏,生一子:呂克謙。克謙子一:呂有聞。有聞,妻文氏,子二:呂大器、呂大熙。大器生于明萬歷戊戌年九月初十日卯時,沒于庚寅年二月二十九日寅時,享年五十三歲。欽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兵吏兩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卒于都勻,初殯于遵義之海龍壩,改葬于遂寧磨溪橋,遷葬于北壩嘉禾橋。妻徐氏,子六人、女二人。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經(jīng)籍志》著錄。

      《治河奏牘》,清代遂寧張鵬翮撰。今存清抄本,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張公奏議》二十四卷,清代遂寧張鵬翮撰。見光緒《遂寧縣志》卷三、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今存康熙間刻本、嘉慶五年(1800)江南河庫道刻本。

      (五)職官類

      《蜀漢職官考》,清末射洪劉光謨撰。光謨,事跡已詳前。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經(jīng)籍志》著錄。

      (六)政書類

      《永樂大典》,明遂寧王璲與修。璲(1349—1415),明初文學家,字汝玉,號青城山人。官翰林檢討直內閣。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經(jīng)籍志》著錄。

      《茶馬志》,明代蓬溪譚宣撰。宣,字克明,四川蓬溪人,宣德七年(1432)舉人,中亞魁,仕河源知縣。此書是關于茶馬貿易的明代茶書,1442年前后成書,《千頃堂書目》著錄,似已佚。

      《大禮集議》四卷、附一卷,明遂寧席書等編。明嘉靖四年(1525),“大禮議”基本結束之后,嘉靖帝下令禮部編《大禮集議》。席書將《大禮奏議》二卷和禮部侍郎胡世寧的奏疏,編為《奏議》《會議》《續(xù)議》各一卷,后又增加《廟議》一卷,附《諸臣私議》一卷,合為《大禮集議》。有嘉靖四年(1525)內府刻本。

      《大禮纂要》二卷,明遂寧席書等編。該書分上下兩卷,附錄為《古今證據(jù)》《遺議補略》。該書采用《春秋》編年法,將從正德十六年(1521)至嘉靖四年(1525)間大禮議的有關奏疏按時間順序匯編為兩卷,還加入了各位上疏者的見解,能清楚看到“大禮議”的始末。有嘉靖四年(1525)內府刻本。

      《漕船志》,明遂寧席書撰。此書又稱《皇明漕船志》《清江漕船志》,編于明代弘治年間,是記載明代漕船的一部專志,所記載的船只以清江船廠為主;對于明代漕船的修造和管理,保存了豐富翔實的資料;對于明代漕政的研究,具有很高價值。后來,《漕船志》在明代又經(jīng)歷了三次重修增補。《淮安文獻叢刻》叢書收錄有《漕船志》(方志出版社2006年版)?!睹魇贰贰栋俅〞尽贰肚ы曁脮俊返葧d席書編有《漕運錄》,實誤。《漕運錄》為叢蘭所編,非席書作。叢蘭是席書同年,官至工部尚書,《明史》有《叢蘭列傳》。

      《救荒策》,明遂寧席書撰。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經(jīng)籍志》著錄。

      《籌邊策》,明遂寧王勤撰。勤,字克勤,成化二十年進士。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經(jīng)籍志》著錄。

      《馬政志》四卷,明遂寧陳講撰。講(1487—1568),字子學,號中川,明四川潼川州遂寧縣小東街(今遂寧市船山區(qū)小東街)人。正德十一年丙子科(1516)四川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正德十六年辛巳科(1521)進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歷任陜西監(jiān)察御史(巡茶御史)、北直隸監(jiān)察御史(提學御史)、貴州監(jiān)察御史(巡按御史)、廣東監(jiān)察御史、山西按察司副使(山西提學)、山西布政司右參政、山東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山西左布政使,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贈兵部右侍郎。陳講卒葬遂寧縣南陳家鄉(xiāng)(今遂寧市安居區(qū)橫山鎮(zhèn)黃桷鄉(xiāng)),入祀遂寧鄉(xiāng)賢祠。嘉靖年間,講歷仕陜西、北直隸、貴州、廣東、山西、山東、河南等地。追求實干,經(jīng)邦濟國,撰有《馬政志》(一名《茶馬志》),為明代政書、茶書代表作;修有山西明長城一百八十里,雖不敵俺答、吉囊,終究苦心孤詣。右文興學,廣修學校,作育人才,卓有成就,現(xiàn)山西大學前身河汾書院即為他創(chuàng)建。家居蜀遂后,留心史乘,裒輯家鄉(xiāng)掌故,編撰有《(嘉靖)潼川志》(存)、《(嘉靖)遂寧縣志》(佚)。明穆宗《諭祭陳講文》論陳講曰:“性資端介,學問宏深”、“信威惠之交孚,允聲猷之并茂”(乾隆五十二年《遂寧縣志》卷九);雍正《山西通志》論陳講曰:“嘉靖間提學副使,寬而有制,品第士類,人咸服其明,建河汾書院,萃士之良者,課業(yè)有程,多所造就,歷官副都御史巡撫山西,增筑城堡,邊境賴之?!保ā渡轿魍ㄖ尽肪戆耸迕氯Bc二年(1568)十一月十五日,陳講被朝廷杖死,享年八十二歲。[2]《馬政志》完成于嘉靖三年(1524),凡《茶馬》一卷,為目九,紀以茶易番馬之制;《鹽馬》一卷,為目七,紀納馬中鹽之制;《牧馬》一卷,為目八,紀各寺苑監(jiān)畜牧之制;《點馬》一卷,為目三,紀行太仆寺各軍衛(wèi)稽核馬匹之制。此書明嘉靖三年(1524)初刻;嘉靖十一年(1532)重修;嘉靖二十九年(1550)再修。今存天一閣本(存卷一茶馬、卷二鹽馬)、四庫叢書本(嘉靖二十九年刻本,存卷一茶馬、卷四點馬,藏四川省圖書館)、安徽省圖本(僅存卷一茶馬)和續(xù)修四庫本(綴合明嘉靖三年刻本和二十九年重修本而成的新版本)。

      《中北城讞語》,明射洪楊嗣龍撰。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經(jīng)籍志》著錄。

      《鹽井圖說》,明岳諭方繪圖、馬驥撰文。驥,明萬歷年間(1573—1620)射洪人。為總結推廣鹽井新技術,與郭子章、岳諭方等詳細考察射洪鹽井,對井鹽生產(chǎn)技術,尤其是井鹽鉆鑿技術,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由岳諭方繪制成《鹽井圖》(已佚),馬驥親作《鹽井圖說》,刊印行世,推動了當時的井鹽工藝革新。其《鹽井圖說》,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曹學佺《蜀中廣記》,光緒《射洪縣志》均加編錄,得以流傳。為后世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明代井鹽生產(chǎn)技術資料,有重大的科學技術價值。《鹽井圖說》詳細敘述了鹽井開鑿技術。馬驥的記載比宋人的記載詳細很多。在《天工開物》中,也有井采技術的記載,但不如馬驥記載的詳細?!吨袊}科技史》全文收錄,并有極高的評價。

      《治河方略》二十四卷,清代遂寧張鵬翮撰。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經(jīng)籍志》著錄。

      《治河全書》二十四卷,清代遂寧張鵬翮撰。今存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抄本,藏天津圖書館;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jù)清抄本影續(xù)修四庫全書本;2007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本。[3]

      《圣謨治河全書》二十四卷,清代遂寧張鵬翮撰。光緒《遂寧縣志》卷三著錄作《治河書》十卷。今存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抄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河防志》十二卷,清代遂寧張鵬翮撰。今存清雍正三年(1725)刻本,1969年臺北文海出版社影印中國水利要籍叢編本。美國國會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有藏。

      《治下河論》一卷,清代遂寧張鵬翮撰。今存光緒十七年(1891)上海著易堂鉛印《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四帙本(叢書綜錄)。

      《治下河水論》一卷,清代遂寧張鵬翮撰。今存民國間揚州陳恒和書林刻《揚州叢刻》本(叢書綜錄),1980年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揚州叢刻本。

      《河決考》,清代遂寧張鵬翮撰。今存雍正間抄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江防述略》一卷,清代遂寧張鵬翮撰。今存學海類編(道光本、景道光本);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影印學海類編本。

      《河防文編》,清代遂寧張鵬翮撰。藏日本國會圖書館。

      《黃河圖說》,清代遂寧張鵬翮撰。手寫彩繪本,藏臺灣國家圖書館。

      《黃河全圖》,清代遂寧張鵬翮撰。今存康熙間手寫彩繪本,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黃河運河全圖》,清代遂寧張鵬翮撰。今存嘉慶間手寫彩繪本,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讀史一則》六卷,清代遂寧鄭新命撰。新命,籍遂寧,幼孤,撫于母氏,遭吳三桂之亂,避兵金堂,遂家焉。稍長,勵志讀書,十余歲即貫通經(jīng)史。時因兵亂未平,蜀省科停二十年。康熙二十年(1681)始以徐姓籍補博士弟子員,二十一年(1682)舉人。四十一年(1702)大挑一等,授浙江青田縣知縣。有惠政。乙酉(1705)科充浙江鄉(xiāng)試同考官,得士十七人,皆一時名士。后改調江蘇嘉定縣,未及蒞任,旋以疾卒。生平雅好文學,入仕途亦吟哦不輟。撰有《九水吟集》四卷、《集古詩》一卷、《讀史一則》六卷行世。《四川通志》有傳。

      《治河奇策》一卷,清代張問陶、劉星軫合撰。問陶(1764—1814),字仲冶,號船山,又號蜀山老猿、藥庵退守。四川遂寧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歷任翰林院檢討、江南道御史、山東萊州知府。嘉慶十六年(1811)辭官,僑寓蘇州虎丘。張船山是元明清三代巴蜀乃至西部地區(qū)成就最大的傳統(tǒng)詩人,東坡之后,一人而已。撰有《船山詩草》二十卷、《船山詩草補遺》六卷?!肚迨犯濉肪硭陌宋?、《清史列傳》卷七二、《國朝耆獻類征初編》卷二四四、《國朝先正事略》卷四四、《國朝詩人征略初編》卷五一有傳。胡傳淮撰《張問陶年譜》,巴蜀書社2000年出版。[4]此書為清抄本。

      《屯田遏盜海運三策》,清代射洪趙燮元撰。光緒《射洪縣志》卷十六《藝文志》著錄,書名為《陼海遏盜數(shù)策》。

      《籌荒策》一卷,清代射洪劉國翼撰。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錄。

      《請復社倉議》一卷,清代射洪劉國翼撰。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錄。

      《經(jīng)世要言》,清代遂寧曾瑹撰。瑹,字范周,咸豐間歲貢,品端方而性孝友,其居憂也,不以講席易服。設教五十余年,他師無如瑹裁成之盛者。晚年猶課士弗衰。所著有《經(jīng)世要言》《尊聞錄》諸書類,皆有關世道之言。事跡載光緒《遂寧縣志》卷三、民國《遂寧縣志》卷三。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錄。

      《籌海蠡言》一卷,清代射洪鐘體志撰。鐘體志(1841—1900),字澤生,射洪縣東岳鄉(xiāng)人。同治六年(1867)舉人。曾任江西滸灣縣丞六載,繼任德化、新喻、金溪、南城、瑞金、奉新等七邑知縣,均興利除弊,施行德政,稱為“鐘青天”。見光緒《射洪縣志》卷十、《清人別集總目》。此書是鐘體志于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zhàn)爭時,上會辦南洋大臣陳寶琛的時務條陳四通,鐘氏力主御侮,所擬攻防戰(zhàn)守事宜頗具體。以海防急務為杜奸細、儲材技、籌軍餉、備沙壘、防詭道、維人心六項,設想周詳。是研究中法戰(zhàn)爭史珍貴資料。由此足可以證實,鐘體志早年在故鄉(xiāng)讀書時縣令涂翔麟,以及江西布政使彭祖賢對他的評語:“屢閱生文,手筆一律,洵屬遠到之才”、“才非百里,仰偉抱之匡時;業(yè)富千秋,卜大文之壽世”。光緒十一年(1885)十月孝感沈用增序,有光緒十一年刻本、光緒二十一年灌城(古代南昌的別稱)刻本,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有藏。

      《遂寧縣擴大會議決議錄》一冊,遂寧縣縣政府編。民國二十年(1931)遂寧謙泰石印局石印本,中國人民大學藏。

      (七)目錄類

      《射洪金石志》,清代聶厚盟撰。厚盟,清代四川長壽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舉人,嘉慶二十三年(1818)任射洪縣教諭。收入《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射洪金石志》,清代張尚溎纂。尚溎,清代四川永川縣舉人,同治九年(1870)射洪縣教諭。收入《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蓬溪金石志》,清代顧士英撰。士英,清代江蘇長洲(今蘇州)人,官直隸吳橋縣典史。收入《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八)史評類

      《江上人文論》,唐射洪陳子昂撰。子昂,事跡已詳前。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經(jīng)籍志》、光緒《射洪縣志》卷十六《藝文志》著錄。

      《正統(tǒng)論》,元遂寧謝端撰。端,事跡已詳前。光緒《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經(jīng)籍志》著錄。(待續(xù))

      猜你喜歡
      射洪遂寧光緒
      30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走進遂寧“扶智”
      射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五力”齊發(fā) 拓寬就業(yè)扶貧路
      揮槳逐浪觀音湖 龍舟競渡展雄風
      科教新報(2021年21期)2021-07-21 15:37:33
      射洪市:保居民就業(yè) 穩(wěn)發(fā)展大局
      遂寧地區(qū)健康成人外周靜脈血PLR參考區(qū)間的建立
      毓慶宮光緒書房的使用與陳設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8:10
      遂寧高新區(qū)
      廉政瞭望(2020年14期)2020-08-12 07:00:32
      硅化木保護保育方法探討與實踐——以四川射洪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為例
      射洪農商銀行 成都宣講“創(chuàng)富升級”
      光緒《黔江縣志》的藥學價值
      中成藥(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24
      平湖市| 平顺县| 大英县| 巴林左旗| 古丈县| 尚义县| 永州市| 奉节县| 仙桃市| 留坝县| 凤山市| 稻城县| 资阳市| 霍林郭勒市| 沙雅县| 丰顺县| 长汀县| 沧州市| 南投市| 临朐县| 乐亭县| 吉隆县| 肇东市| 绥化市| 宁阳县| 布尔津县| 和田县| 卫辉市| 通州区| 长宁区| 柳林县| 云浮市| 伊宁市| 朔州市| 乡城县| 金阳县| 花莲县| 临夏市| 镇坪县| 时尚| 涞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