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嘉偉
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加上手機、電腦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也越來越豐富。年輕的大學生對于社會上的熱點信息比其他普通民眾的關注程度更高。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對于社會熱點信息的關注程度是非常高的,他們會發(fā)布自己的獨特看法,同時會深挖新聞事件背后的真相。本文通過論述大學思政教育中新聞事件對大學生教育產生的一系列影響,探討時代變革和高校教育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提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對新聞事件的有效策略。
一、大學思政教育中新聞事件應用意義
隨著教育教學模式的不斷更新,在教學發(fā)展的新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時代新人,爭創(chuàng)文明先鋒,提高思政教育在大學學科中的地位。教師應樹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教書育人為教學宗旨,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學校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建立學校官方網站宣傳學校的辦學宗旨,添加班級小組,完善思政教育課外實踐活動報告總結等。思政課老師應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適當融入以教學知識為依托的新聞事件,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全面提升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和綜合素質。例如:以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解黨的十九大會議、全國“兩會”精神等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使學生養(yǎng)成濃厚的社會責任感,將新聞事件引入思政教育工作中,使社會環(huán)境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對思政教育中新聞事件進行研討,突出新聞事件在思政教育中的積極意義。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新聞事件應用存在的問題
在大學思政教育中,有的教師教學方法陳舊,教育理念落后,只注重課本知識的講解與分析,強調考分,而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這些老師的教學理念不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不重視新聞事件與政治教學的結合,不能幫助學生提升思想觀、人生觀、思政觀。尤其是對網絡新聞事件的運用,需要正確看待一切新事物,認為對學生發(fā)展還具有錯誤導向的作用。其實,現在是網絡時代,網上新聞素材眾多、發(fā)布及時、涉及領域廣泛,只要教師加以正確運用,幫助學生分析這些新聞事件背后引發(fā)的系列問題,既可以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政治思維體系,提升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yǎng)。
三、大學思政教育中新聞事件應用的策略
1.更新教學理念,打造以新聞事件為依托的思政課堂
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將網絡新聞事件融入課堂教學中,全力打造以網絡新聞事件為依托的現代化思政課堂。為了提升思政教學效率,發(fā)揮網絡新聞事件的積極作用,教師應該甄選與課本知識相結合或者相關聯(lián)的新聞事件進行導入、講解、剖析,選用的新聞事件應符合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時代性、代表性,讓學生在了解新聞事件發(fā)生的同時,能掌握課本知識,還能引發(fā)學生對這些新聞事件背后問題的積極思考,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
當前,部分大學思政課老師只關心學生政治分數的多少,對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對學生思想政治實踐教育課程視而不見。思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講解的是思想政治學科的基礎知識,只追求學生在復習時背誦方便和考試得分,這樣非常不利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為了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將新聞事件融入課堂教學中,以此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科目的學習興趣,豐富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新思政知識體系,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政綜合素養(yǎng)。
3.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思政教育教學工作中引入新聞事件,通過教師的科學指導,能有效提高學生對于思政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可以采用多角度對文化知識和網絡新聞事件進行闡述剖析,利用下課時間給學生答疑,課上課下充分發(fā)揮思政教師的引領作用,全面提升學生對思政知識及網絡新聞事件的學習與理解。以學習網絡新聞事件為契機,充分利用思政教育中新聞事件的價值。
綜上所述,將新聞事件和大學思政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發(fā)揮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當代教師應落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針,為培養(yǎng)時代新人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