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玉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以合適的方式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成了教師要深入思考、不斷探究的重要問題之一。心理問題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成績,還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在當今教學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教師要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采用多種方法、多種手段,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本文以小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為切入口,從開展相關課程、注重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構建互助小組這三個方面談一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方法。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支持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情況,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及時的活動指導,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引導學生做好自我調節(jié)工作。教師要積極組織各種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幫助學生樹立積極、陽光、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一)開展心理教育課程
在學生維持健康心理狀態(tài)時,教師要教授學生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jié)技巧,充分引導學生自發(fā)地排遣自己的不良情緒,為學生的心理實踐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指導。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教師要合理設置心理教育的課程主題,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為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活動提供理論上的指導。
例如,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開展專門的心理學課程,向學生教授一些簡單的心理學概念,引導學生掌握調節(jié)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的方法。以“不良情緒的排遣”主題活動為例,筆者向學生講授了哭泣、聽音樂、深呼吸、寫日記等多種自我宣泄和自我放松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引導學生主動解決自己不良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主動維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開展趣味心理活動
教師要深入學習新課改教學理念,以問題探究式和活動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主,組織學生開展具有趣味性、生動性、生活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主動性。
例如,在“我愛我自己——我真的很不錯”教學活動中,筆者安排了“戴高帽”和“自信闖關”兩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在“戴高帽”游戲中,一個學生戴上高帽,接受其他學生的贊揚,并在他人說出自己優(yōu)點的同時對其表示感謝。在“自信闖關”游戲中,學生先昂首挺胸向前走,目視前方不閃躲,然后用響亮有力的聲音報出自己的名字,最后進行闖難關活動。通過兩輪充滿趣味的心理學活動,筆者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問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互相欣賞、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質。
教育學相關理論認為,環(huán)境對一個人有著巨大的影響,不僅表現(xiàn)在其身體特征方面,還表現(xiàn)在其習俗文化、行為習慣等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促進作用,利用家校共育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引導家長對幼兒形成正面的、積極的影響。家庭和教室都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重要環(huán)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家校共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工作,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一)構建心理圖書專欄
閱讀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構建心理圖書專欄等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班級良好的班風、學風。據(jù)筆者觀察,教師在圖書角投放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書籍,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一方面要輔助學生了解心理學相關的知識,另一方面要以良好的班風、學風間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
在班級圖書角中,筆者構建了“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yǎng)”圖書專欄,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fā)展水平,為學生選擇了一些繪本類的圖書,如《勇敢做自己》《媽媽我能行》《堅持到底不放棄》等。在日常的閱讀活動中,筆者不僅鼓勵學生自主閱讀,還鼓勵學生將書籍借閱回家與父母一同閱讀,支持學生尋求父母的進一步指導。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培養(yǎng)和維持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以微課開展家庭教學
家庭教育是中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年齡小,容易受到家庭的影響。教師要重視家庭教育的輔導作用,引導家長科學地進行家庭教育,通過家校共育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在家校共育中,教師要與家長統(tǒng)一觀念、形成合力,家校之間要經(jīng)常交流合作,共同尋找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方法。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合適的方法,向家長滲透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師可以利用暑假、寒假等假期,通過微課的方式,向家長推送“讓愛說話——親子溝通的藝術與方法”主題視頻。該視頻倡導家長允許學生出現(xiàn)各種情緒,不對學生的反饋進行批判或是貼標簽,鼓勵學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必要的時候向學生道歉等。有效的微課有助于促進家長與學生之間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助于家長為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提供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構建互助小組,通過集體的力量,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拉近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培養(yǎng)學生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的習慣。
(一)構建互助咨詢小組
俗話說:“一份幸福,兩人分享是兩份幸福;一份痛苦,兩人分擔只有一半痛苦?!痹谛睦斫】到逃校窒硎且环N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問題,通過建立心理互助咨詢小組等方式,引導學生自由選擇小組成員,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教師要以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構建心理互助咨詢小組,組織學生合理開展互助咨詢活動,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積極、堅韌的性格品質。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性格特征入手,將不同性格的學生劃分到同一個小組,保證同組異質,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解決不同的問題。
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之間開展互助咨詢活動,讓學生相互分享、相互合作,鼓勵學生運用集體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例如,在重要考試前,部分學生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在小組互助咨詢活動中,學生可以將自身的焦慮與同伴進行傾訴,在其他學生身上產生情感的共鳴,得到他人的安慰和幫助。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活動表現(xiàn),在必要的時候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指導方法,提高互助咨詢小組的效果,幫助學生順利地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
(二)選拔心理委員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帶動作用,選拔合適的心理委員,做好心理委員的培養(yǎng)工作,讓小組互助咨詢活動更順利地開展。在心理委員的選拔中,教師可以采取學生競選、學生投票的原則,讓得票較高的幾個學生擔任心理委員。在對心理委員的培養(yǎng)中,教師可以以社團活動和校本網(wǎng)絡學習等方式,充分利用慕課網(wǎng)、網(wǎng)易云課堂等線上學習素材,引導心理委員學習基本的心理咨詢知識,從而提升心理委員主持小組咨詢活動的水平。
綜上所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和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教師要采取合理的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設立心理咨詢小組、組織各種親子活動等方式,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引導作用,多管齊下,形成合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