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恣寬
拍攝建筑物時人站在地上,為了拍到全貌,相機要稍微向上仰。由于建筑物下部較近上部較遠,拍攝的畫面呈現(xiàn)出“下大上小”的匯聚效果,俗稱“船頭現(xiàn)象”。
這不是鏡頭本身的變形,是因為透視關系才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糾正辦法:可在相機機身和膠片或感光元件平面位置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使整個攝影鏡頭的主光軸平移、旋轉(zhuǎn)或傾斜,以達到調(diào)整所攝影像透視關系或全區(qū)域聚焦的目的。這種鏡頭就是移軸鏡頭。
移軸鏡頭的作用,一是糾正透視變形,二是調(diào)整焦平面位置。正常情況下,相機焦平面與感光元件平面是平行的。如用移軸鏡頭調(diào)整焦平面,再用大光圈拍攝,那么焦平面的景物清晰,焦外模糊,畫面產(chǎn)生了“移軸模糊”。
這種鏡頭因為它有一個特殊的裝置,被設計成可以移動或傾斜,它的焦距一般是28mm或35mm。
移軸鏡頭最適合用于人物、建筑和商業(yè)類攝影。
合肥生產(chǎn)的老蛙15mm F4.5 W-Dreamer全畫幅移軸鏡頭榮獲了EISA 2021~2022年度最佳特殊用途鏡頭獎。
最近我使用了這支鏡頭,體驗了移軸鏡頭帶來的不一樣的視覺效果。目前這枚移軸鏡頭只能移動、旋轉(zhuǎn),不可傾斜(傾斜必須加裝老蛙專用接環(huán))。通過一段時間摸索、實際操作,特從以下三個方面,來介紹它的使用技巧。
A移軸調(diào)整透視感
移軸鏡頭移動后鏡頭中心不通過感光元件中心,因此感光元件上、下部到達鏡頭中心距離不相等,上部雖然物距較遠,但是對應的下部像距也較遠,相應的放大率的改變抵消了透視變形,只要保證感光元件平面與建筑物主線平行,拍出的照片就沒有透視變形。
老蛙15mm移軸鏡頭卡口的地方可以旋轉(zhuǎn),所以相機可以橫拍,左右移軸;豎拍,上下移軸;可以任意方向斜拍、移軸。
《合肥貢街》原圖(圖1),用富士GFX 100S中畫幅數(shù)碼相機加裝卡口轉(zhuǎn)接環(huán),使用老蛙15mm移軸鏡頭拍攝,直接在Lightroom中調(diào)整。
圖4是用同一相機、同一鏡頭、同一位置拍攝的《合肥貢街》,使用向下變換移軸拍攝的效果。在Lightroom中調(diào)整的數(shù)據(jù)與原圖相同,沒有用Photoshop進行透視矯正。
老蛙15mm移軸鏡頭的像場直徑65mm,它的像場完全可以涵蓋全畫幅(43.2mm)及富士GFX 100S中畫幅(55mm),相當于用一個超大像場的鏡頭拍攝,如果鏡頭固定,平移相機,相當于截取你想要的一部分。
老蛙15mm移軸鏡頭可以在佳能、尼康單反相機和索尼無反相機上使用,還可以加裝卡口轉(zhuǎn)接環(huán),在富士GFX 100S中畫幅數(shù)碼相機上使用,它涵蓋15mm鏡頭拍攝的全部場景。
我們在Photoshop 2021軟件中,打開《合肥貢街》未使用移軸的原圖,選工具箱中“移動”工具,左手按住Ctrl鍵,右手用鼠標分別按住在畫面的左右上角變換框的變換點,分別向左、右拖拽,為了保證畫面的比例,最后還要向上方拖拽,在Photoshop中進行矯正。
由于15mm超廣變形很大,我們從《PS矯正示意圖》(圖2)中可以看到,為了矯正畫面的變形,分別向左右拉出的部分超過畫面的2/3,畫面損失很大。
我們從《移軸拍攝與PS矯正的對比圖》中可以看出(圖3),PS矯正的左圖與移軸拍攝的右圖相比,畫面的上下左右均損失很多場景,它們之間的畫面景別相差極大,一幅超廣角鏡頭拍攝的畫面,經(jīng)過PS矯正后,變成了廣角鏡頭拍攝的畫面效果。
由此可知,前期移軸矯正拍攝與后期PS矯正相比,兩者的景別之差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后期的PS矯正,對圖像畫面的品質(zhì)是有損傷的。同時,前期移軸矯正拍攝作品,擁有原始的RAW格式文件,完全可以參加紀實類、新聞類作品的展覽、比賽。
《簧街夜色》(圖5)使用富士GFX 100S中畫幅數(shù)碼相機,老蛙15mm移軸鏡頭,向上移軸,矯正了透視變形。用30秒的慢門,又使天空有了動感的變化。
B移軸夸大透視感
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為了突出主體,加大視覺沖擊力,可以運用移軸獲得更夸張的藝術效果。我們知道移軸可以消除透視變形,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用移軸來進一步夸張變形,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夸張透視效果。
于是就有了這幅《夸張的變形》,直角形狀的門頭變成了銳角,柱子也變成了銳角三角形(圖6)。
我拍了一張沒有使用移軸的《夸張的變形》原圖,曾在PS中嘗試直接拖拽,由于部分畫面超出了畫框之外,完全得不到這樣的透視效果。
因老蛙15mm移軸鏡頭的像場直徑達65mm,它的像場完全涵蓋55mm的富士GFX 100S中畫幅,等于55mm的像場,在65mm的大像場中完成變換透視。
如果使用43.2mm的135全畫幅,搭載像場直徑達65mm的老蛙15mm移軸鏡頭,變化透視效果則比中畫幅效果更好。
作品《3D空間》使用索尼α7RⅢ相機,老蛙15mm移軸鏡頭拍攝,由于是全畫幅,它的移軸變換效果比富士中畫幅透視更夸張(圖7)。
有時候為了夸張的前景,我們可以利用移軸鏡頭的特性來變換透視關系,增強視覺沖擊力?!犊鋸埖耐队啊肥窃诶贤?5mm移軸鏡頭透視變形的基礎上,利用移軸加大透視變形,使自己的投影更加夸張,造成早晨八點多鐘的陽光投影無法達到的低角度(圖9)。
C移軸接片更精準
數(shù)碼攝影時代,由于后期PS的應用,使多張接片能天衣無縫地拼接在一起。這樣,既獲得了超大、超長畫幅的高清晰畫面,同時也解決了廣角不夠?qū)拸V的遺憾,適用于超大超寬的大場景拍攝。
很多教科書中,都提倡用50mm以上的鏡頭拍攝接片,否則會因為變形而無法拼接。但筆者根據(jù)多年的經(jīng)驗認為,可以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接片,然后在PS中手動接片。筆者曾經(jīng)在福建土樓中,用14mm超廣角豎拍三張,拍下土樓內(nèi)部全景,經(jīng)過PS手工拼接,得到一幅土樓內(nèi)部全景。
我們利用老蛙15mm移軸鏡頭拍攝三張接片(圖10),從左邊開始拍攝第1張時,移軸向左偏移;拍攝第2張時,移軸回歸零位(不移軸);拍攝第3張時,移軸向右偏移。這樣左右分別向相反方向移軸,更便于自動拼接。
從圖11《未移軸與移軸拍攝的自動接片對比圖》可以看出未用移軸時(左圖)它的四角均向內(nèi)收縮,這是因超廣角的原因所致,人工拼接時,需要分別將四角向外拉出,如果直接裁剪,將導致畫面損失。而右圖使用移軸,畫面的四角沒有向內(nèi)收縮的現(xiàn)象,最終效果見圖12《廬州坊》,整幅畫面透視正常,畫面品質(zhì)優(yōu)良,圖像的文件尺寸達300多MB。
在這里提醒大家,拍攝接片一定要豎拍,一是使接片上下有更多的空間;二是拍攝豎片時,兩片之間變形小,方便拼接。另外還要注意,一定要用光圈優(yōu)先模式,以保證每幅照片的景深一致。
其實這三張接片,如果地面是水泥地,完全可以用左右兩張直接拼起來。但這是長條形狀的石頭拼接的地面,如果只用兩張圖片,拼接的地面有幾塊石頭線條對不上,主要是超廣角鏡頭的變形引起的。我是試拍了幾次,感覺中間加一張圖片效果最好,因為是超廣角,三張圖片已經(jīng)包含很廣,所以用了橫拍接片。因拍攝時從西向東,使天空色調(diào)不均勻,特意換了天空。
《天鵝湖畔》索尼α7RⅢ數(shù)碼相機,老蛙15mm移軸鏡頭,拍攝兩張接片。拍攝左邊時移軸向左偏移,拍攝右邊時移軸向右偏移,Lightroom軟件中自動接片(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