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世界報業(yè)辛迪加2月24日文章,原題:重啟美中貿易關系拜登政府正在重新評估美國的中國戰(zhàn)略。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的慣用手法是在貿易、外國投資、網絡空間、電子商務、知識產權、南海、臺灣等問題上打壓中國。更糟糕的是,特朗普政府選擇以雙邊方式與中國打交道,忽視了歐亞盟友。
特朗普的單干有根本性的缺陷。他似乎認為自己的政策會重創(chuàng)中國,讓中國無法在經濟、政治或軍事上與美國有效競爭。但美國的任何行動都無法阻止中國的增長。特朗普的政策無疑損害了中國,但也損害了美國。
中美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但兩國政府都知道戰(zhàn)爭是不可想象的。鑒于中國希望成為國際社會上受人尊敬的一員,對于美國來說,更好的做法是在可能的情況下尋求合作和互利,讓對抗局限于關鍵問題領域。
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一直非常貧窮,經濟增長乏力,因為政府不鼓勵對外貿易,只在國內生產所有商品,且大多數(shù)是在國有企業(yè)中生產。但后來,中國扭轉了貿易政策,允許私營企業(yè)發(fā)展。中國對世界的開放引發(fā)了一場引人注目的經濟轉型。出口和進口均迅猛增長,成為主要的增長引擎,中國人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到了20世紀90年代,大家都認識到,中國和全球經濟顯然會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受益。許多人認為,加入世貿組織會讓其他國家相信,中國將遵循全球貿易規(guī)則,同時世貿組織將提供一個解決爭端的論壇。
中國為加入世貿組織而慶祝,并在此后比許多其他國家更好地遵守了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對其作出的裁決。
與此同時,中國的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繼續(xù)快速增長。到2009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但美國與世界、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持續(xù)擴大。特朗普上臺后,其政府在沒有使用世貿組織程序的情況下,攻擊中國及其貿易政策。
2018年,特朗普發(fā)動了貿易戰(zhàn)。他提出了不可談判的要求,包括要求中國通過進口大量美國商品來彌補雙邊貿易逆差,并大幅提高美國對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經濟學家指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是一種宏觀經濟現(xiàn)象,無法通過關稅來減少。同時,其他國家與美國出現(xiàn)大量的雙邊貿易順差:在特朗普加征關稅后,美國從越南等國的進口取代了部分從中國進口的商品。
如今,中美貿易關系公開敵對,美國絕不是無辜的一方。但兩國可以通過美國批準新的上訴機構法官,達成恢復世貿組織爭端解決作用的協(xié)議,重啟關系。拜登政府還可以做出進一步的善意姿態(tài),提出取消特朗普的關稅,條件是中國對等取消關稅。而由于知識產權和電子商務等問題的爭端可以且應該通過多邊方式解決,美國應該在世貿組織提出這些問題,而不是提出雙邊要求。如果運氣好的話,美國生產效率的健康增長可以使中美競爭沿著較少對抗的路線進行。▲
(作者為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安妮·克魯格,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