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zhí)煨?/p>
臺灣“立法院”所謂“三余吟社”閩南語吟唱漢詩開課,“立法院長”游錫堃致辭時將中華民族的歷史胡亂編造,遭到島內(nèi)媒體的痛批。
民進黨在“立法院”成立“三余吟社”社團,聲稱要帶動閩南語漢詩學習風潮。據(jù)自由電子報報道,“立法院長”游錫堃23日致辭時稱,有朋友質(zhì)疑他怎么從“獨派”立場轉(zhuǎn)化為推動統(tǒng)派文化,其實“中華民族最早是1902年由梁啟超提出的”,在此之前“唐是唐國,宋是宋國,清就是清國,后來因為用‘中華民族,才變成什么朝”。他聲稱,現(xiàn)在講的“中華文明”在學術上稱為“東亞文明”,唐詩、宋詞等都是“東亞文明”的一部分,而臺灣的文化是很多元的,“漢詩只是構(gòu)成臺灣文化的其中一部分,不是說念漢詩就會變成中國人”。
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25日直言,“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史論”,游錫堃竟將整個中華大地上承載了數(shù)千年的一個強盛民族貶為一個完全失去主體的文化地理名詞,“在他眼中竟然沒有了中國,而只有東亞?沒有了中華文明,而只有東亞文明?”至于“中華民族是1902年梁啟超所創(chuàng)”的說法,游錫堃可能是無知,也可能是刻意糊弄大眾,因為就算沒有梁啟超所創(chuàng)的這個名詞,但另一個更具有政治性的名詞“中國”卻早已存在,“沒有中華民族,難道中國亦復不存?”他整篇談話的論述,根本目的無非就是借否定中華民族而否定“中國”這個政治與國族傳統(tǒng),“如果中國最負盛名的皇帝漢武帝、唐太宗都自認為他的國家是中國,難道憑一個區(qū)區(qū)‘立法院長游錫堃就可以否定整個中國歷史了嗎?”文章最后說,游錫堃棄中華民族而就東亞文明,是典型的舍本逐末,而以為中國文化、日本文化、韓國文化只是臺灣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夜郎自大,“吟誦漢唐詩詞就是讀中國詩,游錫堃的姓氏亦從中國而來,叫中國并不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