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語言文化學院與中國歐洲學會法國研究分會聯合舉辦的“新冠疫情沖擊下的法蘭西——法國研究分會2020年會暨《法國發(fā)展報告(2021)》《法語國家與地區(qū)研究》選題研討會”在北外舉行。
研討會主題為“新冠疫情沖擊下的法蘭西”,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新冠疫情下的法國政治、經濟與社會變化,新冠疫情下的中法、中歐及大西洋關系等展開討論,就《法國發(fā)展報告(2021)》和學術期刊《法語國家與地區(qū)研究》的選題策劃進行了交流。會議開幕式及主旨發(fā)言由法語語言文化學院院長戴冬梅教授主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吳白乙指出,在當今形勢下,中法、中歐之間的對話日益密集,中國對法及對歐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增強,法國研究者應當把握好立場,對于歐洲疫情反復的原因、多邊主義的定義等給出恰當而有力的解釋,在中法、中歐之間尋求一些基本概念的契合點。
《法國發(fā)展報告》及《法語國家與地區(qū)研究》主編、我校講席教授、法國研究會副會長丁一凡介紹了法國藍皮書系列的緣起、定位、優(yōu)勢和發(fā)展方向。他表示,《法國發(fā)展報告》已經出版3 輯,社會反映良好,逐漸成為學者研究交流的重要平臺,當前,法國研究在我國的國際關系研究中仍處于弱勢,應將其與法語教學界更好地融合,共同發(fā)展。
主旨發(fā)言階段,中國社會科學院王立強研究員從個人經歷出發(fā),聯系當前國際形勢,從制度的角度來闡述應當如何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楊成玉助理研究員結合在法工作和調研經驗,以詳實的數據為支撐,從經濟角度介紹和分析了法國的疫情態(tài)勢和所受到的沖擊,并對未來形勢進行了預測。
會議就新冠疫情沖擊下的法國局勢和法國對外關系等主題進行了分組討論,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太和智庫等研究機構,以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交學院、復旦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廣西民族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15 位專家學者分別在現場或通過網絡做了主題發(fā)言,并進行了深入討論。
西安外國語大學、浙江工商大學、三峽大學、臨沂大學等高校以及上海市友協(xié)、人民網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通過網絡參與了此次會議。